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徐达、王保保,明朝初年两位棋逢对手的名将,想要击败对方,所消耗的脑细胞可不少。太原之战,数万蒙古骑兵被俘虏,王保保率十八位骑兵逃跑。沈儿峪之战,徐达、王保保继续斗智斗勇,对峙了几个月,王保保还是战败,十几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这次,王保保更加狼狈,只带着自己的妻子,然后抱着木块渡过黄河,回到漠北。
太原之战、沈儿峪之战,加上之前徐州、塔儿湾两次间接交手,王保保被徐达击败了四次。1372年冬,双方在岭北决战,这次王保保获胜,找回了面子。那么,为何他不乘胜追击,活捉徐达呢?其实,王保保是惨胜,并没有追击明军的实力,且之后也不敢轻易跟徐达过招。
1372年,蒙古骑兵继续南下,不断袭扰山西、陕西、燕京一带,对明朝北部边界带来巨大压力。王保保,也就是扩廓帖木儿,元末蒙古首席名将,与徐达棋逢对手,他一心要复兴元朝。朱元璋评价他是“奇男子”,战斗力在李文忠、冯胜、傅友德、汤和等名将之上。
王保保能征惯战,志向远大,朱元璋屡次派人去招抚,都被他拒绝。后来,王保保的老部将李思齐出马,虽说得到优待,却也“留下一手臂”,回到南京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死。不愿意招抚,就只能武力征伐,顺便消灭退守塞外的北元,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问题。
此时,北元依然牢牢控制蒙古草原、辽东,以及西南地区,麾下兵马不下百万。即便只算成年男丁,也有三四十万的骑兵,可谓兵强马壮。可以说,明朝面临了压力,比汉朝、唐朝都要大,毕竟北元还是统一政权,且内部凝聚力较强。
1372年秋,朱元璋出兵15万北伐,中路徐达、东路李文忠、西路冯胜,各自率兵5万,进入大漠寻找对手。其中,徐达中路军是主力,任务是引诱王保保南下作战,一举将其消灭。李文忠东路,直接奔袭北元朝廷,活捉北元皇帝。冯胜西路负责牵制,并肃清甘肃蒙古骑兵,协助中路作战。
3路兵马出动,每一路才5万人,兵力并不多,骑兵则更少。明史中,朱元璋此次北伐所出动战马14万匹,按照每名骑兵配备两匹战马计算,明军中骑兵总数应该在六万左右,毕竟还要运输东西。那么,徐达麾下骑兵,又有多少呢?
从作战任务上看,李文忠是长途奔袭,自然是以骑兵为主。冯胜进入甘肃,先锋大将傅友德每次出击,骑兵也就是五六千。如此看来,徐达指挥的骑兵,也就是两万,其余三万是步兵。
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徐达中路军要缓慢推进,不断诱敌南下,然后直接决战消灭王保保,也就是蒙古精锐骑兵之所在。既然是缓慢推进,自然不可能都是骑兵,否则就是在浪费资源。但是,徐达麾下的骑兵,应该是明军中的精锐,都是百里挑一的健儿。要知道,徐达的前锋,就是名将蓝玉。
区区5万兵马,就敢深入漠北,与十几万的蒙古骑兵决战,足以说明此时明军战斗力之强,单兵战斗力强于蒙古骑兵。此外,也足以表明徐达指挥能力之强,指挥艺术之精湛,跟卫青、李靖同一个级别。接下来的战斗表明,徐达不愧是一代名将,局势不利时,依然可以全身而退。
徐达出了雁门关后,名将蓝玉充当先锋大将,在土剌河、克鲁伦河相继击败蒙古骑兵,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如此,明军继续追击,在岭北,也就是乌兰巴托附近陷入王保保、贺宗哲率领的十几万骑兵埋伏。
双方在岭北决战,明军血战拼杀,依然阻止不了王保保获胜。但是,王保保也不敢乘胜追击,活捉徐达,着实有意思。关于岭北之战的过程,《明史》并未详细记载,却可以推理其大概。“出师不利而还”,“固垒而守之”,“王侯功臣均无死者”。
从中可知,蓝玉前锋孤军冒进,与步兵脱节,结果明军骑兵遭遇了伏击,血战一番后,徐达让士兵“固垒”坚守,缓慢撤退,与后续步兵汇合。试想,如果明军是溃败,或者损失殆尽,岂能“王侯无死者”呢?也就是说,明军的核心将领都没事,安然无恙。
乌兰巴托距离雁门关两千多里,前锋遭遇惨败,明军骑兵阵亡一万余人,即便步兵没有投入战斗,徐达依然是一支孤军。但是,王保保却不敢再次进攻,只能说明蒙古骑兵也是损失惨重,不具备发动进攻的能力,活捉徐达只是个梦而已。
岭北之战后,明军继续北伐,徐达、李文忠、傅友德、沐英等都上阵,但王保保则不见踪影。1376年,朱元璋派遣李思齐去漠北,招降王保保,但他不愿意南下。由此可以看出,王保保在岭北之战中也是元气大伤,毕竟自己的精锐骑兵在太原之战、沈儿峪之战已经被徐达“吃掉”。
徐达在岭北受挫,却可以将主力带回来,且麾下名将没有阵亡,足以证明其指挥艺术之精湛。但是,明军这次北伐,战马损失太多,仅剩四万匹左右,短期内难以深入漠北,朱元璋决定养精蓄锐,再一战定乾坤,这就交给蓝玉执行了。
参考书目:《明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