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21: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

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大败笔,正是他没有处理好朵颜三卫的问题,才导致了朵颜三卫在很多年中一直给明朝造成困扰,间接导致了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的悲剧。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其实朵颜三卫属于明朝的雇佣军

其实朵颜三卫是朱元璋时期在塞外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统称,这三个羁縻卫所分别是朵颜、泰宁、福余三个卫所。而这三个卫所实际上全都是蒙古人,朵颜卫所是蒙古兀良哈人,属地相当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带;泰宁卫所是蒙古翁牛特人,属地相当于现今吉林洮安一带;福余卫所是蒙古乌济业特人,属地相当于现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由于三个卫所中以朵颜卫所实力最强,因此统称朵颜三卫。

本来这三个卫所统治的区域是当初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赐给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在元朝时期铁木哥斡赤斤被封为辽王,所以铁木哥斡赤斤的后代辽王一系世代统治着这片区域。

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时,朱元璋派遣大将傅友德、冯胜、蓝玉共率二十万大军讨伐北元残余势力,在明军的攻势下,北元太尉纳哈出被迫向明朝投降。在纳哈出投降不久后,蓝玉又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击溃了北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这些标志着北元势力彻底被明朝打残了。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随着纳哈出投降,天元帝被打的抱头鼠窜,末代辽王阿札失里也就彻底不能依靠北元抵御明朝了,他当时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被朱元璋派人剿灭,一个就是主动投降。在这种情况下,阿札失里只得选择了向朱元璋投降,于是朱元璋就收编了阿札失里麾下的蒙古骑兵,并延续元朝的称谓,依旧设立朵颜三卫。

可是阿札失里是蒙古人,朱元璋当然信不过他,因此朱元璋册封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赴大宁(现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就藩,而朵颜三卫虽然属于羁縻卫所,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但是要受到宁王朱权的监管,这也使得宁王朱权成了明朝的塞王之一,实力非常强大,在明初塞王之中宁王朱权的实力仅次于燕王朱棣。

阿札失里在投降后被朱元璋册封为泰宁卫指挥使,连封爵都没有获得,因此阿札失里对朱元璋很是不满,再加上朱元璋又派了年轻的朱权当阿札失里名义上的上司,所以不久阿札失里就带着族人和嫡系部属逃跑去寻找天元帝了。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阿札失里虽然带走了不少部属,但是朵颜三卫还有不少蒙古骑兵,这些蒙古骑兵不敢反抗朱元璋,于是表示效忠明朝。不过朵颜三卫虽然名义上表示效忠明朝,实际上只是朱元璋收编的蒙古雇佣兵。

朱元璋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对各地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十分忌惮,因此他继位后就开始严酷的削藩。朱允炆严酷的削藩手段逼得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以此来反抗削藩。

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是以藩王身份控制一片区域来对抗朱允炆所掌控的全国力量,属于是以一隅敌全国的局面。在实力上朱棣其实是劣势,因此朱棣一心想增强自身实力,为此他就把主意打到朵颜三卫身上。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可是朱棣想控制朵颜三卫必须就得直面弟弟朱权,他知道朱权为人善谋,可能朱权心中也不能接受朱允炆削藩,但他不会轻易反抗朱允炆,因此朱棣知道想笼络朱权和自己一起发动靖难之役几乎不可行,于是朱棣就决定智取朱权。

在建文元年(1399年)时,江阴侯吴高奉朱允炆的圣旨率大军进攻朱棣控制的永平(现今河北卢龙),朱棣驰援永平击退了吴高后,朱棣就顺道去大宁找了朱权。

朱棣先是单人匹马来到了大宁城外,朱棣和朱权由于封地比较近,两人时常走动,关系还算亲密,因此当朱棣单人匹马来到大宁之后,朱权没有猜忌他,而是亲自出城迎接了他。

而朱棣见到朱权之后就开始了秀场表演,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朱权哭诉自己被江阴侯吴高击败,几乎已经全军覆没,来大宁就是想请朱权替他给大侄子朱允炆求情。

朱权此前知道江阴侯吴高围攻永平的事,因此他对朱棣的诉说深信不疑,真以为朱棣败在了吴高手中,他对朱棣表示同情怜悯,并承诺要在朱允炆面前替朱棣求情,还挽留朱棣在宁王府住下,他一面给朱允炆写求情奏折,一面又安抚朱棣不要担心。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不过朱权没想到的是,在朱棣住在宁王府的这段时间,朱棣的手下已经兵分两路,一路暗中潜入大宁城,一路去收买朵颜三卫的首领。朱棣住了些时日之后就向朱权告别,朱权也殷勤的为他送行,在朱权出城送朱棣之时,朱棣的手下突然起事控制了大宁城,随即送行朱棣的朱权也被控制住。

朱棣这时候就表明了想拉朱权起兵靖难,如果成功后兄弟二人平分天下,朱权已经落入朱棣手中,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被朱棣胁迫同意起兵靖难。就这样朱权同意起兵靖难,而朱权是朵颜三卫名义上的上司,有了朱权点头,再加上朵颜三卫首领都被朱棣收买,自然朵颜三卫都顺理成章的成了朱棣的部队,参与靖难之役。

由于朵颜三卫以蒙古骑兵为主,攻击力和机动性都很强,再加上蒙古人彪悍骁勇的风气,这都使得朵颜三卫成为朱棣倚重的部队,每当遇到攻坚战,朱棣必定派出朵颜三卫就能取得成功。

在《明史》中记载:自是冲锋陷阵皆三卫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宁始。

可是朵颜三卫毕竟都是属于蒙古雇佣兵,他们的忠诚度就不是那么牢靠了。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朵颜三卫雇佣兵的属性就注定了他们没有忠诚度

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大侄子朱允炆则下落不明,朱棣也就顺利登基为帝。不过朱棣登基之后他当初与朱权承诺平分天下却不算数了,毕竟那只是当初朱棣忽悠朱权的借口而已。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他不仅不想和朱权平分天下,甚至他都不想让朱权再继续成为一个手握重兵的藩王。

很快朱棣就下旨让朝廷收回了由朱权掌控的大宁都司兵权,当然,朱棣不仅收回了朱权一个塞王的兵权,其他塞王的兵权也陆续被朱棣收回。朱权一看朱棣如此,他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不仅没获得朱棣封赏还已经被猜忌了。

而且朱权也明白朱棣以塞王的兵权起兵靖难登上皇位,自然也会对手握兵权的塞王们猜忌提防,所以朱权更不敢奢求朱棣的封赏或者平分天下这类的诺言了,他那时候已经只求自保了。

因此朱权主动上奏折恳请朱棣把自己的封地从大宁这种边境要塞调离,朱权希望朱棣把自己封到南方苏州这些富庶的地方。可是苏州是明朝的税赋重地,朱棣怎么可能把钱袋子封给朱权,因此他婉拒了朱权的请求。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朱权没办法又恳请朱棣把自己封地改为稍差一些的南昌,而朱棣又不同意。这回朱权就有些不高兴了,于是朱权就利用自己在大宁都司的影响力,他以朱棣封赏不公为由煽动大宁卫所的明军逃亡或者哗变,最终导致了大宁兵乱。

朱棣一看朱权在大宁的影响力很大,因此他只能同意把朱权封地改为南昌,朱棣这头同意之后,朱权很快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平息了大宁兵乱。在兵乱平息之后朱权就带着家人赴南昌就藩,此后朱权为了不引起朱棣的猜忌,在南昌闭门谢客,韬光养晦起来,最终朱权得以善终。不过很可惜的是朱权的玄孙朱宸濠没有忘记当年朱棣与宁王家族的平分天下承诺,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朱宸濠起兵反叛,被明朝圣人王阳明平定,宁王封爵从此废除。

在大宁兵乱之后,朱棣觉得朱权对大宁影响力太大,即便他远在南昌也不放心,于是朱棣决定裁撤大宁卫所的边军,改由雇佣兵朵颜三卫代替大宁卫所边军驻防大宁城。因此朱棣对朵颜三卫的首领封赏极为隆重丰厚,并请他们移驻大宁城,替大明戍边。

朱棣绝对算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他开创了永乐盛世,但是请朵颜三卫移驻大宁也绝对是朱棣的帝王生涯中一大败笔。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为什么说朱棣放弃了大宁卫边军改聘雇佣军朵颜三卫驻防大宁是败笔呢,就得先说一说大宁卫所的重要性。大宁和开平(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当初朱元璋从元朝败逃的势力手中抢过来的两大战略要塞城市,朱元璋设立大宁卫所和开平卫所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两个地区形成掎角之势来抵御蒙古人反攻中原。

所以朱元璋设立大宁和开平两大卫所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蒙古人,而朵颜三卫是什么人?他们都是蒙古人,是明朝的蒙古雇佣兵,朱棣请蒙古雇佣兵来防御蒙古人反攻中原,这种做法无异于让大宁卫所失去了战略意义。

当然,这也是朱棣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大宁兵乱之后,他已经在大宁边军心目中失去了公信力,而朱权对大宁的影响力远在他之上,这是他不能接受和不放心的事情。再加上他想深度拉拢朵颜三卫为自己所用,因此就得进一步给朵颜三卫扩大地盘,大宁正好就成了不二选择。

这时期朱棣可以说对朵颜三卫好到家了,朵颜三卫加起来总共不到五万军民,而被朱棣封为指挥使、千户、百户的人就多达三千多人,朱棣如此封赏朵颜三卫的各级首领就是为了诚心拉拢他们为自己卖命。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不过朱棣没有想过雇佣兵性质的朵颜三卫对明朝不会有忠诚可言,他们是哪有利往哪去。因此时间长了,朵颜三卫就开始背着朱棣暗中与蒙古东部的鞑靼部勾结。在朱棣继位初期,他没想继续与蒙古的北元残余势力对抗,他也是想休养生息,而北元被朱元璋打残之后就彻底分裂了,蒙古东部被明朝称为鞑靼,西部被称为瓦剌,因此北元这两大残余势力也不敢轻易再侵扰大明。

可是由于朵颜三卫与鞑靼部暗中勾结,提供了很多大明的信息,这让鞑靼部重燃了恢复元朝的想法。永乐七年(1409年)鞑靼部权臣阿鲁台扶持了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之孙本雅失里继位,阿鲁台仗着与朵颜三卫联合好了,就打算侵扰大明,阿鲁台诛杀了朱棣派来的使者,这让朱棣大怒,朱棣派遣淇国公丘福率大军征讨本雅失里。

结果却是丘福轻敌冒进导致大明全军覆没,丘福本人战死沙场,还有四个侯爵也都战死了,这一战明朝损失极大,不仅全军覆没,还损失了一公四侯。于是朱棣就怒了,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亲率大军征讨鞑靼部,开启了明成祖五次北伐之战。

朱棣亲自出马当然是大显神威,鞑靼部被明军各种完爆,本雅失里逃跑到瓦剌被妹夫马哈木所杀,阿鲁台被打得直接投降。朱棣册封蒙古瓦剌部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让二人分统鞑靼部和瓦剌部。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这一次讨伐鞑靼部让朱棣发现俘虏中有被他册封的朵颜三卫的贵族首领,于是朱棣就明白了鞑靼之所以敢侵扰大明是与朵颜三卫有勾结,因此朱棣依旧很生气,但他只是给朵颜三卫下了圣旨警告他们:昔兀良哈之众数为鞑靼抄掠,不能安处,乃相率归附,誓守臣节,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穷,设福余、朵颜、泰宁三卫,授尔等官职,律各领其众,臣属既久,后竟叛去。及联即位,复遣使来朝,联略其过,加意抚绥,数年以来生聚蕃息,朝廷于尔可为厚矣。比者尔为本雅失里所胁,掠我边卒,又遣苦列儿给云马市,实行窥伺。狡诈如此,罪奚可容。

这意思就是说朵颜三卫之前在朱元璋时期就有过背叛,朱棣宽宏大量,对他们封赏这么恩厚,他们居然与鞑靼勾结,真是罪不可赦。

朵颜三卫的首领一看鞑靼都被明朝打败了,当然得服软了,他们赶紧上书给朱棣,称是被鞑靼所胁迫,并请求原谅。于是朱棣点到为止,敲打了朵颜三卫一番,就不再追究他们勾结鞑靼的事情了。

但是,后来瓦剌部的马哈木觉得自己又有实力跟大明叫板了,引得朱棣在永历十二年(1414年)第二次亲征漠北,马哈木很快被朱棣打败投降。而阿鲁台趁着马哈木败在朱棣手之后,突袭瓦剌部攻杀了马哈木,由此鞑靼部实力再度大增。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鞑靼部实力大增之后,阿鲁台又开始暗中拉拢朵颜三卫的首领,于是朵颜三卫又投入到了阿鲁台的怀抱。永乐二十年(1422年)阿鲁台又挑衅大明,朱棣就开始了第三次亲征漠北之战。

这一次阿鲁台挺聪明,没敢正面硬钢大明,他先派人与朱棣接战,一看没打过,他就立刻率领余部逃跑了,朱棣在大漠咬着阿鲁台追了很久没追上,他只得收兵。

可是这一次朱棣在鞑靼俘虏中又发现了朵颜三卫的人,于是朱棣就怒了,他把没追上阿鲁台的气都撒到了朵颜三卫身上。毕竟这一次远征漠北费时费力,朱棣在国内要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他如果没点战果回去,肯定更加没面子。

所以朱棣就想顺道剿灭朵颜三卫给自己找回面子,回去也能向天下臣民有个交代。因此朱棣就召集军队,宣布征伐朵颜三卫:所以羽翼阿鲁台为悖逆者兀良哈之寇,今阿鲁台狼狈远遁,而兀良哈之寇尚在,当还师翦之。

这一战朱棣派精锐骑兵分为五路,以极快的闪电战术迅速合围朵颜三卫,最终剿灭了大部分朵颜三卫的军队。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朱棣剿灭朵颜三卫并不彻底,也给明朝留下了后患

但是朱棣剿灭朵颜三卫并不彻底,尤其是给他的后人带来了后患。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都比较注重发展国力,对蒙古的战略也从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以攻为主,变成了以守为主。

因此自朱棣去世后,明朝基本没有再对蒙古发动过大规模战争,这也给鞑靼、瓦剌以及包括朵颜三卫有了生存发展空间。在明宣宗时期朵颜三卫就又满血复活,时常顺着大宁进入河北地区劫掠,让明朝十分烦恼,明宣宗为此特意亲征过朵颜三卫,但是很明显他打仗不如爷爷朱棣,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之后朵颜三卫更是成了让鞑靼和瓦剌争相拉拢的香馒头,也是在鞑靼和瓦剌的支持下朵颜三卫就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占据了全部大宁地区,朵颜三卫也从原来的明朝雇佣军变成了让明朝头疼的边患。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的“土木堡之变”时,就是朵颜三卫给瓦剌带路,让瓦剌很顺利的击破明军,生擒明英宗,让明英宗喜提了“大明战神”的外号。后来瓦剌大军能一路顺势攻到京郊,也是朵颜三卫带路的功劳。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明英宗二次复位时,朵颜三卫已经占据了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广大区域,实力远超朱棣时期。在明英宗之后,大明的军事力量进一步退化,大明对阵蒙古只能自保,根本无力扼制蒙古各部的势力扩张,虽然朵颜三卫在后来被鞑靼部和瓦剌部瓜分吞并,但是大宁和开平两大军事要塞却落入蒙古人手中,加上大明军事力量退化,此后大明彻底陷入被动防守,而蒙古时不时顺着大宁和开平的侵扰中原也让明朝头疼不已。

而大宁和开平两大卫所被明朝放弃,其实就是始于朱棣,他先是用朵颜三卫驻防大宁,标志着对大宁的放弃,之后明朝又被迫放弃了开平,失去了这两大军事要塞,也给后来的明朝带来的无尽的困扰。

朱棣在位时能够以攻代守,频繁征伐和压制蒙古,倒还不能体现出失去大宁的战略意义,但是朱棣之后明朝对蒙古的政策转攻为守,那失去大宁和开平的战略缺陷就展现出来,加之后来明朝的军备松弛,军事力量退化,没有了大宁和开平的犄角优势让此后大明边军对阵蒙古非常被动。

所以这些都是朱棣对朵颜三卫处理问题上不善带来的连环效应,可以说是朱棣给明朝留下了后患。

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写在最后

因此朱棣剿灭朵颜三卫是为了教训他们勾结鞑靼,但是朱棣在朵颜三卫的问题上处理的十分不好,也给明朝留下了后患。所以关于朵颜三卫的问题,是朱棣这一生执政中的一大败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22:13: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三卫,败笔,一生,问题的资讯:
朵颜三卫助朱棣登上帝位,最后却被他亲手剿灭
说到明朝的朵颜三卫,很多不太熟知历史的可能不太清楚,它们是朱元璋出兵蒙古时在辽王阿札失里的封地里设置的三个卫所,由蒙古人组成。后来,因为朵颜卫发展的比较强大,所以后来也称呼为“朵
2022-12-16 21:04:00
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也由不得他。既然注定保不住朱由榔,何来弑杀朱由榔是败笔的说法呢?留下朱由榔,吴三桂就能养寇自重吗回到核心问题,假如留下朱由榔,吴三桂可不可以对朱由榔,实施常年“边剿边养”的策
2024-06-24 21:54:00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事能力也很强,他手下有蒙古骑兵,这些蒙古骑兵是朵颜三卫的人马,朵颜三卫是蒙古族最善战的部落,在明朝几次对外作战的时候,朵颜三卫的人马都是战功赫赫。宁王现在,朱棣率兵攻大宁,有
2023-11-07 18:04:00
聊聊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
...甲八万,革车六千”(《明史》),其中赫赫有名的朵颜三卫骑兵,最为剽悍善战,后来被朱棣笼络,参加靖难之役。朱权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足智多谋,数次领兵与其他藩王一同出塞。当时各藩
2023-02-20 14:29:00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就征服元蒙,俘获朵颜三卫,靠的是什么?
...朱棣了呢?纵观朱棣朝蒙古骑兵很少兴风作浪,他的朵颜三卫大多来自蒙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扯远了,我们继续跟随朱棣行军。蒙古王庭居无定所,草原上哪里都是家,随时可以生根发芽,
2023-01-12 20:27:00
《消失的她》10处败笔,陈麦无所不能,结局定义妻子比孩子命贱
...,让观众感慨万千。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个人觉得有10处败笔,下面盘点一下,不喜勿喷!败笔第一处:何非称“找不到李木子的照片”李木子作为一个现代的人,一个名正言顺结过婚女人,何非
2023-07-28 12:42:00
...,朱棣通过“绑票”宁王朱权,获取了其麾下彪悍的朵颜三卫骑兵。凭此强援,朱棣才得以横扫朝廷大军进而夺取天下。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朱棣为了换取朵颜三卫的支持和效忠,割让了大宁卫。那
2023-06-28 21:34:00
朱棣为什么要把朵颜三卫狠揍了一顿
...了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三个卫所。但当时朱元璋又对三卫不放心,便命令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坐镇大宁府当政委,统管全局。明永乐二十年(1422)七月,蒙古的阿鲁台起兵造反,明成祖朱棣
2022-12-21 11:29:00
聊聊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笔——兵败大非川
...最让后人好奇的不是他辉煌的成就,而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败笔——兵败大非川。土蕃进犯大唐属国,唐军出兵大非川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藩属无数,但仍有一些国力较强的国家不愿称臣,并且摩擦
2023-11-16 15: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梅汝璈后人义务讲解“东京审判”十二载
“当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梅汝璈顶住各方压力,最终不辱使命,将7名日本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为死难同胞讨回了血债
2025-08-18 06:09:00
“小英雄”雕塑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周雪莉报道:2025年8月,一段两名小学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为“小英雄”雕塑系红领巾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
2025-08-18 06:09: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李铁飞,1921年出生,又名涤非。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受苏皖区党委派遣
2025-08-18 07:41:00
光耀太行 | 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
山西武乡,太行腹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一墙斑驳步枪,直面日军山炮。炮口如瞳,无声诘问:“‘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答案
2025-08-17 09:22:00
我们的抗战|捷耀齐鲁:从台儿庄到梁山的不屈壮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冯沛然 王开智 白雪岩 曾现金 刘臣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内,一面布满弹孔的墙体静静矗立
2025-08-17 10:13:00
民间视角书写家国情怀:南阳籍作家秦俊360万字著作《大汉王朝》即将出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16日上午,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中楼至善书院内掌声如潮,全国劳动模范、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俊作为特邀嘉宾
2025-08-17 14:57:00
侵华日军罪行又添新的铁证 固安发现侵华日军日记和相册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英、刘杰)记者从固安县委办公室获悉,该县近日发现侵华日军士兵井谷惇一郎的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
2025-08-17 15:40:00
缅怀先烈志,薪火永相传——传播宣讲抗战英雄精神
8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华夏忠魂宣讲”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抗日英雄纪念基地,组织村民开展走访学习
2025-08-17 17:43:00
光耀太行|山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英雄故事说不完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一早出发,从山西长治市武乡赶赴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
2025-08-17 17:59:00
光耀太行 | 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馆藏珍贵地形图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下午,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省晋中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麻田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
2025-08-17 22:37:00
晋韵邂逅文创
2025-08-17 19:48:00
抗馆获捐88年前日机轰炸南京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展示了部分最新获捐的珍贵抗战文物史料
2025-08-16 09:21:00
我们的抗战|大青山祭:用生命搏突围,以忠魂铸丰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岳致呈 李岩松 郭辰昊 陈晨初夏的费县,清风裹挟着草木的微香。登上686.2米的大青山
2025-08-16 11:03:00
血色丰碑|东北“小鲁迅”金伯阳与吉林的故事
金伯阳1907年出生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号“北杨”“白杨”大连旅顺铁山乡金家村人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的“福纺”大罢工1931年12月金伯阳
2025-08-16 13:06: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
2025-08-16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