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徐皇后死后朱棣悲痛欲绝,棺椁停放了6年才下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6:20:00 来源:戏说三国

1407年,徐皇后因病去世,明成祖朱棣悲痛欲绝。不久以后的一天夜里,为了一解相思之苦,他召见了小姨子徐妙锦……

徐皇后死后朱棣悲痛欲绝,棺椁停放了6年才下葬

永乐五年,朱棣唯一的皇后--徐妙云多年操劳成疾,年仅46岁就离世了。

朱棣一时无法接受,常常在宫中触景生情,黯然神伤。一天夜里,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召来与妻子长得很像的徐妙锦,表示只要她进宫,就许以皇后之位,这样既可以照料几个孩子,又可以继续给徐家恩宠。

徐家的女儿都教养得很有主见,尽管徐妙锦28岁了还没嫁人,但她依然不愿踏入这深宫内,当即拒绝,并削发为尼,让朱棣看到了自己的决心,只能作罢。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做到专宠一人,但朱棣可能是个例外。

朱棣对徐皇后特别深情,他一生只有这么一位皇后,而且在徐皇后生前没有册立过妃嫔,朱棣的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出,“生前不立妃,死后不复娶”,说的就是朱棣对徐皇后的帝王深情。

徐妙云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从小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徐达便为女儿请来名师,妙云也非常争气,读书经常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喜欢效仿古人的美德和言行,渐渐地有了“女诸生”的美名。

她又出生将门,耳濡目染,熟读军书,可谓是文武双全。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徐达的女儿这么出色,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还多次表示:“这么乖巧的女孩,若能进我家的门,我一定好好待她。”

显然,朱元璋早就惦记上了徐妙云。但无论朱元璋怎么暗示,徐达都不接话,他视若珍宝的女儿,怎么可能被朱元璋如此轻易地就求娶了去。

1368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在南京称帝,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参议国事。这一年,徐妙云七岁了,朱元璋心痒难耐,实在是坐不住了,想赶紧为自己的儿子谋划。

有一天,朱元璋抓紧机会,将徐达留在宫中,两人把酒言欢,彻夜长谈。他们回忆以前一起并肩的岁月,气氛恰到好处时,朱元璋说:“你看,我们布衣之交,一直到现在都同心同德,自古以来,君臣相投的都结为了姻亲。”

徐达听完,心里咯噔一声,没有接话。朱元璋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我的四儿子朱棣,相貌英俊,气宇轩昂,你的女儿也这么优秀,两人真是天作之合!”

皇帝都开口求娶了,徐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拒绝了。就这样,徐达尽管心里还是不乐意,也只能含泪磕头谢恩,定下了两人的婚事。

不怪岳父看不上,此时的朱棣,当爹的不是很重视,直到七岁才有了正式的名字。而朱元璋最喜欢太子朱标,一直把朱标当成接班人培养,定下的太子妃则是常遇春的女儿,论功劳,常遇春比不上徐达,因此,徐达还是有点不高兴的。

徐皇后死后朱棣悲痛欲绝,棺椁停放了6年才下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运的齿轮往往出乎人意料,徐达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居然有一天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年后,太子朱标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朱棣夺取皇位,徐妙云也成了皇后。

她可能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之一,结婚之前,她就入宫陪读,不仅和未来夫君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就连未来婆婆马皇后都对她赞不绝口,喜爱有加,常常将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婚后徐皇后也不负“女诸生”的美誉,在家里把内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国事上也温柔地引导朱棣知人善用,爱护人才;甚至在靖难之役中,她还能出谋划策,身披铠甲,上阵杀敌。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起兵攻打南京,徐皇后留守北平大本营。李景隆趁朱棣大军不在,出兵围攻北平,徐皇后临危不惧,尽显大将风范,仔细作好各项安排和守城部署。

当李景隆的大军进攻越来越猛烈,战况愈发不利之时,她发动城中士兵和百姓的妻子,一起登城协同作战。

不仅如此,还因地制宜,凭借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守城的办法。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徐皇后命众人向城墙及城下泼水,泼出去的水很快结成了冰,大大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徐皇后事必躬行,亲自登城督战,带领娘子军们披甲上阵,运用身边一切能用的东西当武器,抛石块、掷瓦砾,与李景隆大军展开殊死战斗。

就这样,一直苦苦坚守,直到朱棣顺利回师,守住了北平这个大后方,为朱棣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奈何红颜薄命,徐皇后4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生病期间,朱棣去探望时,她还不忘劝朱棣以国事为重,不要太过伤心。

弥留之际,徐皇后曾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和朱棣重回北平,赏赐当年和她一同守城的妇女。

徐皇后死后朱棣悲痛欲绝,棺椁停放了6年才下葬

更令人感动的是,徐皇后的棺椁并未下葬,而是先存放了6年,只是因为朱棣想每天能看看徐皇后,等到地宫修建完成,朱棣才和儿子一同护送棺木回北平,并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封赏了当年与她并肩守城的女性。

朱棣与徐皇后两人年少夫妻,一路扶持,相知相伴,他们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让我们看到了帝王深情,看到了坚守初心,为爱奉献,看到了爱情本来的样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7:13: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棺椁,悲痛,皇后,死后的资讯:
皇帝独宠此女,死后皇帝肝肠寸断,竟撬开棺椁与其行夫妻之礼
皇帝独宠此女,死后皇帝肝肠寸断,竟撬开棺椁与其行夫妻之礼文|小羽爱情,是人世间最复杂的东西,有些人离开了,但另一个人仍然爱着他,独孤伽罗年幼时父亲参与政斗被杀,年仅17岁的杨坚带
2024-09-08 17:05:00
她是乾隆的第一个女人,让乾隆惦念六十多年,死后被追封为皇贵妃
...因此乾隆当时没有闲暇处理她的后事,就特意让人把她的棺椁暂停于东直门外。乾隆登基之后仅半个多月,他就下旨追封哲悯皇贵妃为妃,第二年定谥号为哲妃。哲悯皇贵妃也成了乾隆潜邸中早逝的
2022-12-22 21:07:00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亲自为其守灵,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
...妃抬棺。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棺椁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员,这在有清一代,不仅在皇贵妃的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的丧事中也未曾有过。第七,举行规模盛大的
2023-02-22 21:59:00
孝庄太后死后37年不下葬,她的尸体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太后去世,享年75岁。康熙二十七年4月19日,孝庄太后的棺椁被停放在了暂安奉殿中,直到雍正三年12月初10日(1726年1月12日)才正式入葬昭陵地宫!也就是说,孝庄太后的棺
2024-02-18 21:41:00
令妃魏佳氏:乾隆帝的传奇宠妃,死后二十年被追封为皇后
...巨大的悲痛。为了表达对她的怀念和宠爱,乾隆帝在她的棺椁安放在了裕陵的地宫内——这是明清两代极少数后妃能够享有的殊荣。 虽然魏佳氏在世时并未被封为皇后,但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
2024-02-03 17:11:00
此女15岁成皇后,25岁成太后临朝称制,个人生活却很简朴
...安排:一切从简,坟墓不过三十步,内饰一丈见方,普通棺椁,不许用随葬器物。
2023-05-16 04:56:00
上官婉儿死后被厚葬,为何又被打开陵寝,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高,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墓中陪葬品非常少,连墓主人的棺椁都不见了。而这座古墓在后世又并没有经过盗掘,看来,是有人故意破坏掉的。上官婉儿墓是谁这么大胆子,敢破坏大唐昭容的墓室?还
2024-05-26 19:57:00
...宗以讪谤治罪之名打压贬官外放。再者赵光义对宋皇后的棺椁、牌位处置也很失当,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本该和宋太祖合葬,但他先让宋皇后的棺椁停于长公主之处,后又辗转停在一处佛寺,棺
2023-07-26 10:27:00
怡亲王允祥生母的坟墓被挖开,雍正帝感恩戴德
...贵妃,自然不能待在原来的位置。雍正帝下旨,将敏妃的棺椁葬入康熙帝的地宫之中。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帝、孝恭皇后(雍正帝生母)的棺椁奉安于地宫之中,同时敏妃的棺椁进入从葬景陵地
2023-08-28 16: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