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月17日,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一系列人工智能(AI)在铁路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集中亮相。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铁路”前沿技术与发展前景,标志着我国铁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一、顶层规划引领,442项成果落地生根
国铁集团科信部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国铁集团积极构建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大力实施“人工智能+铁路”行动。在《数字铁路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引领下,依托百余个国家级、集团级及铁路局级科研项目,铁路系统自主研发形成442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客货运输、安全保障、设备维护、职工培训及应急演练等铁路核心业务领域。
二、“智能慧眼”上岗,筑牢铁路安全防线
基于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安全检测系统成为铁路“智能慧眼”。在货车安全领域,国铁集团研发的故障轨边图像检测智能识别系统表现卓越,对货车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车辆故障自动识别率超90%,作业效率提升200%。针对高速动车组维护,广州动车段投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高清摄像手臂精准拍摄车底关键部件并智能识别缺陷,使日常维修效率提升33%。
三、机器人“工友”助力,高危作业减负增效
在艰苦或高危作业场景,机器人、无人机、机械手臂等智能装备正成为铁路工人的得力“助手”。成都供电段应用的铁路电力设备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快速化巡检,对绝缘子、腕臂、螺栓等关键部件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5至8倍,缺陷发现率提升5倍,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骤降90%。面对急流深水等恶劣环境,铁道战备舟桥处的水下检测机器人以90%的识别准确率,精准排查桥梁水下风险,检测效率提升3倍,推动作业模式由潜水员高危人工作业向安全的人机协同转变。
四、“智慧大脑”赋能,建造迈入智能时代
数字孪生与装配式建造等AI技术深度融入铁路工程建设。在无砟轨道板制造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模板自动清理安装、预埋套管、自动养护及3D扫描检测等工艺,制造精度达亚毫米级,车间面积减少约30%,人工作业量降低60%。智能梁场则通过自动化钢筋配送中心实现一站式流水作业,并依托智能建造平台优化工序衔接与成品交付管理,使人工作业量减少30%。
五、AI大模型加持,职工培训身临其境
铁路专业复杂、联动性强的特点,国铁集团近期正式发布中国铁路人工智能大模型。该模型集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语音、多模态四大核心能力于一体,结合V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与应急演练仿真实训平台,助力铁路职工高效提升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未来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与铁路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创新应用规模,全面提升铁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动能。(张楗桦)
责任编辑:赵家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5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