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11-12 08:14: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五十六个智能模型构建“数字工厂”

“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阅读提示

订单排产从48小时压缩到30分钟,钢水样品2分40秒完成27种元素分析,“一键炼钢”“无人炼钢”成为常态……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数智赋能正重塑钢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国内首家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特钢企业,石钢以56个智能模型构建起一个精准高效的“数字工厂”。全流程数智协同,让绿钢生产的“含绿量”持续提升,一个有感知、会思考、能进化的“绿色钢铁生命体”正在成长。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10月27日,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轧钢厂集控室,工作人员查看生产线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摄

全流程数智协同实现“全局最优”

“有新样品,请注意查收。”10月27日13时,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化学分析中心,炼钢全自动分析系统响起提示音。随后,取自炼钢厂的钢水样品经由压缩空气管道传至中心,机器人精准取样,仪器自动快速分析,2分40秒后,样品中27种元素的含量数据便上传至系统。

“这些数据将实时反馈给炼钢厂,炼钢过程会据此进行精准成分调控。”化学分析中心站长李昊天说。

依托河钢数字WeShyper(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石钢采集各环节数据,构建了一个高效运作的“数字工厂”。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互联互通,让炼钢变得更加智能。

10月27日15时,石钢炼钢厂电炉车间,两台电炉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不同形状的废钢正在炉内经过高温熔化成火红的钢水。主控室内,炼钢工段副段长范瑞轩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多组数据。

“这些是1号炉中正在冶炼钢水的终点成分数值,是由我们的电炉智能冶炼终点控制模型计算出来的。”范瑞轩说,根据这些数值,无需等到这炉钢炼完,就能提前预测钢水品质是否达到要求。而以前,只能等出钢后才知道钢水的各种成分含量,如达不到要求,要给电炉再次充电重新冶炼。这就好比做饭没尝味道直接端上桌,发现淡了又回锅重炒。

智能冶炼模型,使企业告别了传统的经验炼钢模式,结束了炼钢过程开“盲盒”。

“原来全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从钢水里取出一勺,将其倾倒到平台上,根据四溅的钢花形态、钢水凝固后的气泡情况等,就能估算钢水的主要成分含量。”今年29岁的范瑞轩在炼钢厂已工作7年,这位年轻的副段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火眼金睛”的本领,他至今仍未掌握。

不过,智能冶炼模型开始让炼钢变得简单。年轻的操作工只需要读懂数据模型,就能拥有老师傅十余年才能练就的“火眼金睛”。“现在生产时,车间炉前没有一个人,我们只需要在主控室点击鼠标。”范瑞轩说。

从废钢入厂到产品交付,石钢打造的56个智能模型,不仅让“一键炼钢”变为现实,更构建了一个一体化数智系统,令整个生产过程更协调更顺畅。

在石钢生产管理部,计划科科长习国辉正利用特钢排产智能体,为国外客户的汽车钢订单排产。

“利用智能体,可以一键查询订单要求和历史排产方案,快速制定排产计划。而原来我们要和销售人员面对面梳理订单细节,再查询各种表格资料,十分繁琐。”习国辉说,现在订单排产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30分钟。

排产是生产链条的第一环,需考虑生产工艺、生产周期、交期、库存等多种因素。尤其是石钢的特钢生产,批量小、品种多、个性化,有的订单量只有三五吨,传统人工排产耗时费力。

石钢研发的特钢排产智能体以“大模型+求解器”为核心,能把炼钢、轧钢、后部处理等环节统一起来,实现一体化排产。

“可以说,人工排产只是给出一个答案,但利用AI大模型强大的算力,智能体能在无数答案中找到最优解。”石钢信息物流中心主任纪树梅说,在石钢一体化数智系统中,努力为每台设备、每条生产线都装上“智慧大脑”,各层级系统相互连通、全面融合,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质量、能源等全流程协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局部优化”升级为“全局最优”。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10月27日,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化学分析中心,工作人员查看炼钢全自动分析系统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摄

“人机共生”构建能成长进化的智能工厂

成捆棒材进入作业区,机械臂将其轻松抬起,经链床输送至特定位置,并精确识别捆带带头位置等关键信息,自动完成捆带拆解。随后,棒材又经修磨、打捆、贴标等工序,最终入库。在石钢棒材生产线上,38台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不见一名工人。

“原来我们这条产线需要10多个工人同时作业,智能机器人投用后,工人岗位减少到了3个,而且不用再到产线上手动作业,只需要盯着操作台的电脑屏幕,按动鼠标。”中棒2号探伤工线段长于佳星介绍。

机器人集群作业,是石钢探索钢铁行业工艺变革新路径的积极尝试,不仅降低了员工工作强度,也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然而,以智能制造重塑生产流程,石钢的目标不只是停留在“机器代人”。

“我们希望通过‘人机共生’,让石钢的智能工厂成长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学习力、有自我优化能力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人员的简单拼接。”纪树梅说。

10月27日14时,石钢轧钢厂集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加热炉内的监控画面。炉嘴处持续喷出火焰,正通过燃烧天然气对加热炉进行加热。

“钢坯在炉内被加热到适宜轧制的温度,这是轧钢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温度低了,可能导致钢坯断裂;温度高了,则会影响钢材性能。”轧钢厂智能化室副主任宋剑介绍。

此时,加热炉班班长薛敬文正通过电脑,检测加热炉运行情况。屏幕上,加热炉内部被划分为21个分区,各分区内的目标温度、检测温度等数据实时显示。

“炉内共有40多个炉嘴,以往若想调整炉内温度,需要我们手动更改相关参数的设定,而现在智能燃烧模型可实现炉温自动控制。”薛敬文说。

智能燃烧模型根据不同钢种的不同工艺进行炉内物料追踪,自动计算出加热方案,且实时监测调整炉内设定,做到精准调节。这个“智慧大脑”将操作工从手动工作中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操作工的作用被弱化,反而对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操作工对数据的理解和思考,能让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宋剑说。

今年以来,根据一线工人的建议,智能燃烧模型已经进行了两次迭代更新。

“比如,模型最初对上下炉膛的加热过程未做区分。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果把下炉膛的目标温度设定更高一些,反而能令整个炉膛提温更快、热度更均匀。这不仅节能,还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宋剑说,智能燃烧模型升级后,吨钢天然气能耗同比下降了1.17立方米。

石钢“人机共生”的理念,在各个生产环节都有体现。

定尺剪切环节,热缩尺寸模型可通过AI视觉识别棒材长度和温度,自学习动态调整剪切长度,提升定尺率和成材率。但技术人员在其中负责数据标注、质量验证,防止模型“学偏”,确保模型持续成长。

精整环节,大棒矫直机模型可智能推荐矫直参数,自动对棒材进行磨损修复,实现无人化作业。但技术人员依然是关键,他们校准模型输出、验证适应性,并根据实际工况反馈优化建议,让模型更懂现场。

“在‘室内AI操作工+室外机器人’的智能新范式中,操作工和技管人员不再受空间和系统的限制,可以洞察趋势、自由创新,而机器人和智能体也能根据生产需要自主迭代。这样一来,我们的智能工厂能感知、能决策、能进化,人机在最合适的生态位上协同共生,让效率和效益迈上新台阶。”纪树梅说。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10月27日,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轧钢厂小棒生产线,工人检查棒材质量。 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摄

大数据炼钢提升绿钢“含绿量”

10月23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碳足迹认证团队再次来到石钢,对3款产品的碳足迹展开现场核查。

TüV南德意志集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标准认证机构,也是欧盟授权的温室气体排放审核机构。此次认证通过后,石钢获得碳足迹认证的产品将达10余款。

石钢是国内首家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特钢企业。与长流程炼钢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了62%,同口径碳排放减少了75%。打造绿钢品牌,成为石钢迈向世界“顶级圈”的重要抓手。

电炉是短流程炼钢生产中最硬核的“武器”,但也是耗能大户,能源消耗占整体的80%以上。如今,石钢将30余年特钢冶炼经验与人工智能、模型技术结合起来,电炉3000多个点位全上云,形成了供电、供氧、自动出钢等8个核心模型,电炉数智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月27日15时,石钢炼钢厂电炉车间,范瑞轩在主控室监控一炉高碳铬轴承钢配料过程,系统显示,配料中的含碳废钢为18吨。

“这一数值比以往增加了2吨。”范瑞轩说,入炉废钢的种类和比例由“2+13”配料模型根据生产计划自动匹配,模型还可根据废钢量、预热温度、电流电压等实时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实现废钢的精准利用和极致成本控制。

就在10月,石钢“2+13”配料模型完成了一次优化升级,生产高碳铬轴承钢的入炉含碳废钢量比以往有所增加。“废钢熔化成钢水的能量来源包括电能和化学能。含碳废钢适当调整,可增加碳氧反应,减少外部电能输入。”范瑞轩说。

除了“2+13”配料模型,石钢构建的56个智能模型可精准管控能耗,优化生产全流程。数智赋能,让石钢在低碳赛道上持续进阶,绿钢“含绿量”不断提升。

“智能模型应用前,各班组操作不统一,冶炼周期就有差距,原来不同班组间可以差出5分钟。”范瑞轩说,现在,不仅车间整体的冶炼过程更加稳定,智能模型越来越聪明,也让炼钢节奏越来越快,平均冶炼周期比以往快了2至3分钟。

2至3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节能降耗的宝贵变量。冶炼周期缩短意味着电炉通电加热、供氧等核心耗能环节时间减少,不仅减排,还能为企业降成本、扩产能。

除了节能降耗,智能模型还可通过对冶炼过程的精准调控,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稳定管控。

降低钢水氧化性可有效减少夹杂物,提升钢水纯净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前不同班组炼出的钢水,含氧量会有100ppm(气体体积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一)到150ppm的偏差。现在,我们的钢水含氧量均可稳定在300ppm之下。”范瑞轩说。

前不久,石钢生产的高碳铬轴承钢产品获得日本某国际知名轴承企业认证。在世界八大轴承制造企业中,石钢已连续通过七家的认证,稳居全球轴承钢供应商第一梯队。同时,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动全省钢铁企业打造“拳头产品”以来,其高碳铬轴承钢还入选了河北省十大“拳头产品”。

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石钢打造出以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易切非调质钢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绿钢产品集群,长期稳定供应奔驰、宝马、一汽、斯凯孚、卡特彼勒等国内外高端客户。过硬的绿钢产品,成为石钢打入全球高端供应链的绿色通行证。( 河北日报记者 常方圆 姜 艳)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10月27日,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轧钢厂小棒生产线,智能设备对棒材进行定尺剪切。 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摄

记者观察

一场“智变”正在重塑钢铁产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钢铁产业总是与“傻大黑粗”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河北钢铁遇上人工智能,一场深刻的“智变”正在悄然发生。

传统钢铁生产中,能源消耗是一大痛点。而在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一个全链条智能大模型,正在以“智慧大脑”的角色,全面优化生产流程,带来极致的能效提升。

在传统炼钢车间,老师傅的经验至关重要。而在永洋特钢,大小模型的叠加应用打造出“超级炼钢工”,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

天柱钢铁的铁水智慧运输,则解决了高温高危环境下的安全生产难题,杜绝了相关环节的安全隐患。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人机共生”的创新模式,让绿钢更绿,也让其不断迈向全球高端供应链。

…………

这场“智变”,并非偶然。

河北作为钢铁大省,在环保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倒逼下,一直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恰逢其时地为河北钢铁产业提供了转型利器。通过AI赋能,钢铁企业开始在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实现提升。

这场“智变”,不仅改变着生产方式,更在深度重塑整个产业。

AI赋能下,河北钢铁产业的高端化转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智能大模型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开发高端钢材提供了技术保障。这种转变,使河北钢铁不再仅仅依靠规模优势,而是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AI技术的应用还极大地加速了研发创新周期。传统钢材研发依赖大量试验,而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预测性分析,技术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材料性能和工艺参数,大幅缩短研发时间,降低试错成本。这种研发模式的变革,为河北钢铁企业进军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一直面临技术、成本等制约,AI技术则为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通过优化炼钢的能源分配和工艺参数,在提升产效的同时使能耗下降,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并进。

河北钢铁产业的这场“智变”,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在市场竞争中,智能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AI技术之所以能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正是因为它可同时满足提质、增效、降本、绿色等多重目标,实现发展的多赢。

因此,这场变革的深远意义已经超越产业本身。它证明,即使是最传统的钢铁产业,也能够通过拥抱新技术焕发新生,打破路径依赖的桎梏,让“铁疙瘩”变成“金娃娃”。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河北钢铁产业必将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这场“智变”才刚刚开始,它的终点,远未到来。(文/河北日报记者 姜 艳 常方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3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发布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自广西电网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来,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面,无人机和可视化设备逐步规模化应用,机巡日益广泛替代人巡,“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2024-01-19 18:35:00
新闻纵深·解码钢铁大模型|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
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编者按当钢铁遇上人工智能,一场“智变”正悄然发生。为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为钢铁产业生产、能控、研发等环节注入新力量,河北日报今
2025-10-27 08:12:00
...室完成备案,人工智能产品DeepSeek等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公众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AIGC的多模态能力与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
2025-09-19 17:04:00
AI赋能规模应用加快 创新成果走近你我他
...站式边缘安全加速平台AOne等安全产品拓展,实现一体化纵深防御能力。在本次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电信还发布了多项成果,包括昆仑云网能力开放平台、息壤一体化平台
2024-12-04 17:46:00
这家科创板公司成为宇树科技合作伙伴
机器人行业正向纵深发展。《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道通科技获悉,道通科技及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道和通泰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某头部创新机器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认未来双方将在联合研发和推
2024-12-29 20:40:00
新闻纵深·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下半场”
阅读提示数字浪潮,奔涌而至。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举办。这场综合性数字经济大会,不仅搭建起国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也是了解数字经济前
2025-10-20 07:35:00
...现三方的数据互联互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应用场景、国内外最新应用进展、与出版业融合的
2024-10-18 18:51:00
从智博会看数字经济新动向(锐财经)
...型正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串珠成链,不断向规模化方向纵深推进。新成果加快融入生产生活随着5G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工业4.0”的逐步发展,数字经济最新发展成果正加快融入生产生活。数
2024-09-11 06:19:00
天和防务:亮相丝博会,算力方向纵深拓展、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11月16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西安开幕。本届丝博会吸引到了众多知名企业参展,其中,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
2023-11-19 13:52:00
加入 AI 混战,蚂蚁全面加速「卷应用」
...让千行百业来「捏」生活中所需要的更多 AI 助理;在更纵深的研、产、供、销、服场景,蚂蚁专门成立了数字蚂力公司,打造 AI 人机融合解决方案。蚂蚁 AI 应用大图如果说去年蚂
2024-09-09 13:3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近日,长春机场“电梯无线报警系统”科创项目顺利投入使用。该系统融合4G无线通信、移动值守与智能终端管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电梯紧急报警系统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2025-11-13 13:34:00
海尔L+洗衣机在泰国售价6万泰铢高端增速最快
海尔智家以“全球化”为核心战略,依托技术创新推动高端产品出海落地,L+洗衣机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落地成果。该产品率先在中国高端市场获得成功
2025-11-13 10:35:00
央视二套《消费主张》强推!从一扇门到全屋智能,王力安防重新定义家居刚需
近日,“双十一”消费季热潮正劲,亿万消费者聚焦高品质家居好物。央视二套《消费主张》于11月11日晚黄金时段播出《聚焦双十一
2025-11-13 11:14:00
给“狂飙”的AI套上伦理的“缰绳”全球首个系统级伦理垂域大模型“问道”发布南报网讯(记者何洁通讯员孙艳)让AI也能像学者一样
2025-11-13 08:06:00
第八届进博会搭建国际合作桥梁——汉诺金携手湖南卫视快乐购共促“健康中国”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全球关注的年度经贸盛会,进博会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企业与行业代表
2025-11-13 08:57: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指尖滑动屏幕,货物飞速流转,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年度消费盛宴,正悄然重塑江西消费者的购物车与江西商家的生产线
2025-11-13 06:45:00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五十六个智能模型构建“数字工厂”“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阅读提示订单排产从48小时压缩到30分钟,钢水样品2分40秒完成27种元素分析
2025-11-12 08:1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11月11日,京东发布2025年“双11”购物狂欢节(以下简称“双11”)福建消费热点相关情况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昨日,抖音美洋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主播“上链接”话音刚落,新品针织衫链接的下单人数瞬间破百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顶峰人文影视艺术会客厅项目签约金额20亿元;同文文化艺术影视科技街区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在思明区禾祥西路,一个红色小窗口内闪着金元宝形的灯,客人抽完签、摇响铃铛、再把签递进窗口——冰激凌就会从里面递出
2025-11-12 08:22:00
厦门软件园企业:科技赋能 打开光影新视野
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可实现场景自由切换。图为厦门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甚妙视觉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雷飏)光影闪耀鹭岛
2025-11-12 08:22:00
●席恺前不久,星巴克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消息一传出,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在瑞幸咖啡上:这个总部设在厦门的咖啡品牌
2025-11-12 08:22:00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吴美琳)11月11日,德州扒鸡®美食城三八路店重装开业,焕新启幕,美耀州城!溯源四十载
2025-11-12 08:43:00
立冬时节,寒意逐渐加重。11月7日,记者走进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只见一块覆盖整面墙壁的智慧大屏格外醒目,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正高效运行
2025-11-12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