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9 12: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但需要解释一下,很多专家对“五千年”是不承认的,原因无外乎“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实物证据”。这点也能理解,以目前时间最早的“甲骨文”为例,可追溯的时间仅为两千多年;但是,仅商代就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朝代了,而“夏”甚至要追溯到四千年前。

某种意义上,“禹”是神话人物,四千年前有没有洪水,连专家也不敢妄下结论;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这不抬杠嘛,不仅‘大禹治水’,海外也有诺亚方舟,你凭什么说他不存在?”且不论四千年前是否有洪水的问题,以目前的科技认知看,四千年前开山挖渠,改流入海,如此浩大工程即便放到科技发达的现代,没有几代人也难以完成。因此,专家开始怀疑“仅凭禹带着一些‘未脱离原始社会的人’去治理水患,似乎有点不现实”。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按“神话”记载,禹接受“舜”命令驯服洪水,并最终划“九州”;按传说看,大禹治水的过程有太多“难以置信”的地方,譬如各种苍龙巨鳌等。历史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单凭“传说”自然不够,2002年,一件青铜器的出现,或许能证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这种器物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内底铸有10行98字铭文,专家命名为“遂公盨[xǔ]”。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发现“遂公盨”是个偶然。当时青铜器鉴定专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受邀鉴定,在众多文物中,一件盒状的青铜器原本并非重点,但它却成了最大收获。当时的“遂公盨”还没有进行除锈,粘有厚厚的土锈层,口沿能明显看出席子包裹压出的纹络;由此断定,这件青铜器应该出土不久,出处传闻出土于河南窖藏,明显是“土夫子”的杰作。

对此教授在《国家宝藏》中回忆,以他的判断,这件青铜器应是西周中晚期才出现的“盨”,是一种盛装黍、稷、稻、粱的食器;“盨”应该配有盖子,但这件没有,从文物角度出发,这直接影响了它的价值,因此当时并没有引起教授的过多注意。直到发现“盨”底若隐若现的篆刻字迹,教授将其带回北京,从此潜心研究十年,终于揭开了大禹治水和“夏朝”神秘面纱的一角。

这里仅简单介绍,“盨”是西周中晚期出现的一种青铜器,是盛装黍、稷、稻、粱等粮食的祭祀礼器;也有史料称,大禹率众治水时,日常饮食难以保障,因此发明了这种“青铜盨”;这种青铜器原本配有盖子,既可以随时生火做饭,还能当作盛装饭菜的“碗”。这种解释至今仍有争议,推算起来,“大禹”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物;四千年前是否存在“青铜器”尚无定论,那就更别说饭盒了。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单说“遂公盨”,铭文开篇“天命禹,敷土隓山壑川,迺癸亥起征,降民监德”,翻译过来的大意是:舜帝命令禹治水,禹削平山岗以堵塞洪水,疏导河流的办法平息了水患;值得一提的是,98字中出现了6次“德”的描述,如“降民监德”、“厥沫唯德”、“益于懿德”等。专家将这些解读为:大禹在治水期间制定“道德规范”来教化、约束万民;关键就在这里,如此多的“德政”,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大禹在治水期间就已经当上“皇帝”了呢?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据铭文记载,大禹在治水期间就开始划九州,大水过后,又根据各地做出的贡献来划分属地;这是不是能理解成“分封诸侯”呢?铭文中“降民监德,迺自作配乡民,成父毋(母)”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禹有功于民,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由此可证,禹在治水时已经建立了“夏朝”,甚至成了万民皆服的“皇帝”;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史载大禹在治水后才受禅与舜,他儿子‘启’正式建立夏朝。”

历史对“禹”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夏朝”在什么时间建立也没有明确记载;“遂公盨”铭文记载,夏朝建立时间为“癸亥起征”,也可以理解成禹接受舜“禅让”,踏上治水征程的时间。对此专家解释,“遂公盨”出现之前,禹“起征”的时间从未出现过,《尚书》记载“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这里的“辛壬癸甲”虽然与遂公盨铭文时间相近,但指的却是“夏启”的出生时间,那么“大禹治水”,或是“夏朝建立”究竟开始于什么时间呢?

“夏商周断代”最终将其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以此为节点,按遂公盨的记载,应“或前或后”推一甲子;向前是前2100年,向后就是前2040年。或有朋友不屑一顾“这么多废话,将遂公盨进行一次时间鉴定问题不就都解决了,用得着专家猜来猜去吗?”关键就在这里,前面说了,“遂公盨”出现于西周中后期,即周孝王、夷王前后,距今约2900年;但是,“禹”是四千年前的人物,如果单以年代确定,两者相差了一千多年。

也就是说,尽管“遂公盨”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但仍不足以证明“禹”或是“夏朝”的真实存在;也有专家认为,遂公盨足以证明“禹”真实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遂公”。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历史上但凡叫“公”的,基本都是某一诸侯国的“国君”;而“遂国”约在今天的山东泰安市宁阳县西北部与肥城市临界处,史料记载,“遂公”还是舜帝后裔。由此专家推断,既然遂国是“舜帝”后裔,四千年前应与“禹”平起平坐,且遂公盨又是祭祀礼器,本来就有禀告“神灵”的意图,铭文内容更需要依据事实论诉。

4000年前有没有“夏朝”,怎么证明

因此专家认定,遂公盨记载的“大禹治水”是真实可信的,它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最为详实的关于禹的可靠文字记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9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海谜案: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有人说“大禹是条虫”?
...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然而,包括四川汶川和青海喇家及浙江绍兴会稽山(大禹陵),都在争夺大禹陵墓所有权时,因不具
2023-08-23 11:17:00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孙敬明研究员详勘细论
...存在与否的问题,“不仅传统经典文献里边有记载,而且青铜器铭文也是凿然可证夏朝是信史。”孙敬明作大会学术演讲孙敬明先生表示,大禹是人,治水乃史,夏朝是信史,证据颇多。东汉许慎《
2024-11-21 19:40:00
聊聊先秦祖先们那些事
...是记录这是哪个商王赐予家族这件物品。可是到了周代,青铜器铭文字数大涨,而且往往记录的是重大历史事件。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周利簋[guǐ]了。周的大臣利跟随武王伐纣有功,因此获
2023-06-20 11:07:00
大禹有没有来过武汉
...塑、幻影成像或文物复制件等。陈列了多件复制出土商周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有大禹治水的记载。 水与武汉演变史部分,则以图表、照片、沙盘、模型、投影为主,辅以电脑触屏互动
2024-04-17 17:15:00
盛世聚“首”!圆明园七尊兽首亮相安徽博物院
...堂七尊兽首铜像,还展示了海外回流的商周至两汉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北朝时期的石刻佛像。进入展厅的第一件文物,就是来自西周时期的青铜食器——遂公盨。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距今2900年
2025-05-27 23:25:00
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
...,1917年甘肃省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出土的春秋秦公簋青铜器,成为近代研究夏王朝、大禹、秦人先祖最重要的文物。秦公簋中的铭文“鼏宅禹迹”“保业厥秦
2023-02-12 15:27:00
西周青铜器为何沦为“煎锅”
...人面方鼎、商司母戊方鼎等,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国宝级青铜器,谁能想到当年的大禾人面方鼎居然被农民给砸成了稀巴烂,所幸的是后来还是被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给拼凑了回来,但是却仍然还是留
2024-02-21 10:03:00
...似之处。三官庙遗址出土了石器200多件,陶纺轮近100件,青铜器18件,还有一些鼎、罐、豆、缸、鬶(guī),陶爵、陶斝(jiǎ)等。考古人员秦让平介绍说该遗址的青铜器主要以
2024-04-29 22:00:00
南公南宫括:西周建立的杰出贡献者
...微子》中的“伯适”;近年频现于出土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如芈加编钟、曾侯舆编钟、大盂鼎等,使得南公的历史价值与重要性逐渐显现,对还原出夏、商、周历史真相提供了难得的原
2023-11-07 07: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