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5-03-11 05:57:00 来源:三石笔记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亚太瞭望台#进入2025年,国内的AI热潮有增无减。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国内多个行业都对AI趋之若鹜。前几天我参加一个论坛,与会的各大企业都在讲述自己如何通过AI降本增效,就连一个传统的饮食业经理,也在对AI高谈阔论,大谈他们饭店的AI前景。去年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电动车带来的隐忧还没解除,新的一轮AI热潮就再度袭来。几乎所有平台都充斥着“AI逆袭”的标签,“怎么通过AI快速翻身”这种标题已经成了吸睛神器,眼下的数字平台在经历一场AI狂欢。

但与此同时,关于“AI取代人类”的担忧一直没有停止。AI可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生成式AI已经可以根据提供的内容生成高质量的文章,甚至可以编写代码,这对很多传统行业的就业市场来说,是个怎样的冲击? 根据麦肯锡与OpenAI的联合报告预测,到2030年,欧洲大约27%的工作岗位,美国大概30%的岗位,甚至全球有可能有50%的职业会被生成式AI所取代。大量文秘、销售、程序员、记者、教师、翻译、会计等岗位很可能会消失。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可能会有数亿人面临工作上的变动。

不可否认AI是双刃剑,它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让人陷入尴尬处境——普通人可能面临失业,在现代社会中无法实现个人价值。一旦失业率高企,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人口基数大、产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国家而言,AI带来的副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科技无疑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果使用不当,科技也可能成为最大的破坏力。科技发展太快,容易让当下的社会体系产生骤变,那些无法在新时代找到位置的人,很可能将成为“失落的一代”,从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抗议者。当下社会竞争已经日趋激烈,社会弹性也在不断下降,AI的发展很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大力发展AI的最大理由,就是我们要面对与美国的竞争。这似乎有一定道理,毕竟在AI赛道上,中美是第一集团,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属于第二集团,其他国家都在我们视野之外。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是:AI决定我国未来的国力,因此这个赛道上不能输。按照这种逻辑,AI就与国运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不能放弃的技术。然而,这种说法到底从哪里来,值得深思。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在世界科技的争霸赛上,美国上一个挑战者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美苏围绕着外太空计划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博弈。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这场竞赛的胜负最后与科技几乎毫无关系,而是耐力最强的一方最终胜出。

1983年3月23日,罗纳德·里根在一次演说中提及星球大战计划,宣布他将集中美国资源,用以研发一种大规模的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防御将包含几种天基导弹拦截器。1984年,美国进行了两次空射反卫星系统测试,发射了拦截弹,但是没有针对目标。但是,在1985年10月13日,美国的实验成功了,摧毁了一颗在555公里轨道上运行的老旧Solwind卫星。与此同时,星球大战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正式名称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

对于美国发下的战书,苏联起初并没有盲目跟进,它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对“星球大战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有苏联专家认为,“在现实中开发高新技术武器、在太空建立如此完备的防御系统是一件极为复杂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甚至有人看出“星战计划”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正在双方各持己见之时,美国开始了一系列迷惑性动作。美国还时不时的向外界透露一些计划的细节。比如,每个阶段将投入的预算信息、打算为这个计划总共投入1万亿美元以及预计每年投入十亿美元左右等等。这些信息都让苏联感到强烈不安。如果这个防御计划得以实施,那就会让苏联的导弹、卫星都失去作用。

首先耐不住性子的是苏联的军方高层。他们对于对手推出的这个庞大且先进的军事计划感到十分的焦虑。后来,科研部门也毅然加入,因为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隐藏的商机。一个新的应对措施必然包含着数以亿计的财政拨款。有科学家信誓旦旦地认为有必要也有能力与美国打一场星球大战,前提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经过艰难的抉择,苏联最终决定进场与美国继续博弈,它将会最大限度地跟进和积极应对“星球大战计划”。在这种安全感强烈缺失的情况下,经过艰难的抉择,苏联最终决定进场与美国继续博弈,它将会最大限度地跟进和积极应对“星球大战计划”。1986年,苏联建造了第一个人类可以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和平号”空间站,成立了“空间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管理局”,还创立了16个独立的相关综合企业。但是,这个空间站耗尽了大量资金,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的经济形势。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事实上,美国的星球大战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心理战。美国对老对手苏联非常了解,知道苏联举国体制的长处和弱点。当时苏联的核打击力量有超越美国的势头,但是国内经济环境不好,体制日益僵化。美国就开始释放一些信号,把苏联往“星球大战”的计划上引。苏联的举国体制决定了在太空竞争上不会落败,但是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会进一步恶化苏联本来已经不理想的国内环境。这可能是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最好的一场戏”了。笃定“21世纪就是太空的世纪”的苏联,跳进了美国的火坑。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了解了,美国最后获得了冷战的胜利。这场胜利根本不是由所谓的“太空科技”决定,而是苏联最后走上了自我崩溃。苏联斥巨资进行的这场科技竞赛,完全是进入了美国精心设置的圈套。苏联的过分投入,加上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及举国体制,导致这场太空竞赛中用力过猛,最后“后院失火”,引发经济崩溃、民怨载道,最终走向了“内爆”的结局。而美国在星球大战中的项目,在冷战结束后基本上就闲置了,如今“星战计划”早已经是历史的过客。

美国为什么能“不战而胜”?当我们都紧盯着美国的太空前沿科技时,我们忽略了一件事:美国在心理战、认知战上的水平冠绝全球,他们能轻易设定一个议题,并将它充分包装,让对手疲于奔命,追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目标。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传播机构,拥有指哪打哪的话语权。美国只需要让科学家说几句“太空技术决胜未来”,然后通过传播机器广为传播。“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为了真理”,

这句话反复萦绕在苏联高官的耳边,因此,苏联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在这紧要关头,苏联国宝级元帅阿赫罗梅耶夫元帅选择在办公室自缢殉国,留下感人至深的遗言:“当我的祖国即将灭亡,当我视为生命意义的一切都在毁灭,我已经无法继续活下去。”这句话让全世界为之动容。最终,苏联高层自乱阵脚,正是这种看不见的认知战术,使得苏联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步步为营、内耗不断,终至崩溃。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半世纪后,美国的对手换成了中国,中国拥有不亚于苏联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实力上比苏联更胜一筹。美国又会如何对付中国?会不会故伎重施?

中国显然不惧怕与美国的科技竞赛。在多项技术的角逐中,中美之间的差距都在缩小,作为追赶者的中国,确实在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不能忘记美国当年是如何“不战而胜”。当年美国人如何对付苏联,今天他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我们。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在与美国进行人工智能竞赛的同时,也必须牢记苏联的教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充满争议的技术,它能带来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但也可能带来极大的隐患,对社会的基本盘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拉入人工智能的赛道的,毕竟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人工智能未必是一项非发展不可的技术,但是某种技术恐慌,对未来的担忧,令我们不得不将人工智能放在战略性的位置。一种担心逐渐出现,今天的“人工智能”是否昔日的“星球大战”?善于演戏的美国,是否像当年那样,在发动针对中国的一场“心理战”?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回想人工智能议题的热情,一开始确实从美国传递过来。当时多位留美学者在国内开设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报告的题目都是人工智能,随后这股浪潮就从学术界转到业界,媒体也争相报道,形成一种“不AI就出局”的局面。这种局面的突然出现,如今回想起来也有点蹊跷。众所周知,美国是议题设置的高手,让中国突然迷恋AI似乎并非难事。随着AI的普及,中国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国内的压力会随着AI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经济确实优于苏联,但我们的人口基数与就业压力同样巨大,抗风险的能力未必比苏联强。那样,美国就能静静等待,看中国是否走上苏联的覆辙。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对于中国高层而言,必须要看到这样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与国运紧密相连,这点需要严格论证,千万不能掉进美国色设置的陷阱。为了争夺AI技术的领先地位,可能会像当年苏联那样过于集中资源发展AI技术,反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发展。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AI,但忽视了其他领域,比如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些科技成就,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国力会因忽略基础发展而逐渐下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说,国家在追赶AI风口时,得保持清醒,不要陷入“为AI而AI”的误区。

AI到底是不是陷阱,是否会被某些人利用来引导我们走进死胡同?你知道,随着AI的高速发展,一些公司和机构也在卖“AI能改变世界”的梦,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AI的热情很高,甚至一些虚假的项目也能够在这一波浪潮中获得资金。这其中,有多少具备真实的价值,又有多少是“泡沫”呢?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很多技术看似炙手可热,但背后是否真正有实用价值,还非常难说。在1990年苏联解体之际,那场太空竞赛的成绩已经无人问津。事实上,前苏联不仅以庞大的军事力量著称,在民用科技领域也曾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前瞻性。例如,1987年《技术美学》杂志曾报道过名为SPHINX的智能家居综合设备,集成了纯平显示器、多功能遥控器和嵌入式音响,这在当时预示着未来智能家居的趋势;

而在交通领域,60年代的飞行汽车GAZ16、1986年试验成功的TA-05型磁悬浮列车以及涡轮喷气驱动的ER22列车,都展示了苏联对突破常规技术的大胆尝试。此外,苏联还研制了T-203水上飞机和实现垂直起降的VVA-14两栖飞机,在航空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实验印记;甚至在计算机和家电方面,笔记本电脑MS 1504、第一台微波炉、早期的苏联手机和电视机机顶盒等产品,也证明了他们在科技研发上的雄心。

ai是国运之战?小心美国设置的“概念陷阱”,中国需以苏联为鉴

然而,尽管这些技术产品曾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半因资金断裂、体制僵化或解体后失去了继续投入的条件,最终未能实现量产,化作历史的注脚,成为一文不值的废铁。苏联精心策划的星战图纸,最后也没能派上用场。这就是大国的悲剧。苏联落败的战场并非在太空,而是在传播——心理战、人之战的领域,输给了一个演员出身的总统及其精心打造的“公关秀”。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必须要有战略定力,要有文化自信。在AI的赛道上,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所谓科技以人为本,我们的科技要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乱了阵脚。科技的进步无疑会给我们带来便利,甚至提升生产力,但它也具有破坏力,甚至是一个陷阱,尤其是当我们缺乏对技术的全面认知和审慎态度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俄罗斯不甘心当大号沙特,普京把国运和未来,全压在了中国身上?
...一步来讲,俄罗斯现在不依靠中国,难道要依靠西方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直线下滑,卢布不断贬值。而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指望西方帮助俄罗斯走出困境。当时的俄罗斯,在经济上
2023-11-30 18:53:00
【中国网评】“去风险”真正该去的是“美国风险”
...有冷战胜利的惯性优越思维,并认为冷战时期针对当时的苏联取胜的所有手段仍有效可行、无所不能。这种冷战思维被“霸权焦虑”和极化政治进一步放大后,成为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的主导
2024-01-25 10:05:00
这个世界真的有国运,俄乌冲突后,我们干什么都很顺利
来源:Six说 请大家一定要相信国运。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国运存在。虽然美国现在看起来很强大,但国运现在已经不在美国这边,所以美国的实力一直都在下滑。所以他一直试图遏制我们,但始
2023-10-14 16:07:00
普京估计都没想到,俄罗斯打乌克兰,怎么就把自己的国运押上了
...话】俄罗斯官方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当年打纳粹德国,苏联花了4年时间打赢了;现在打乌克兰“新纳粹”,俄罗斯也会打赢。这种逻辑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漏洞。从19世纪开始算,
2023-09-05 12:24:00
美军一把手卸任前,留下句忠告,中俄正在做的事,单靠美国挡不住
...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威胁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接受苏联在大连建立海军基地,换取同苏联军事结盟的要求,今天我们更不可能同俄罗斯结成军事联盟。但是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没
2023-09-27 10:30:00
美国欲重新工业化?恐导致美国霸权终结,盟友单飞世界重新洗牌
...透他国金融市场,逐渐掌握他国舆论话语权。可以说,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这一手玩得非常溜。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他霸凌他国、控制舆论以及金融欺诈。美军、美元、美媒变成了一个
2022-12-30 07:00:00
美国研制“太平洋怪物”,航程12000公里,歼20面前就是靶子
文/熊姐为了对抗中国,美国人想把苏联人曾经的设计再次变成现实。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近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宣布,已经选定了“通用原子公司”和波音旗下的“极
2023-02-03 21:49:00
美国炮制“去风险”话语陷阱,中国在欧洲以正视听
1.6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了、走了,中美双方向全世界发出了中美将继续加强沟通、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毫无疑问,这是好事。今天的世界不安宁,中美建立稳定、可预期
2023-06-21 13:18:00
欧美纷纷离场,这次针对的不是苏联而是中国,中国陷入电车骗局?
...欧美发起的新一轮星球大战骗局,只不过这次针对的不是苏联,而是中国,为的就是拖垮中国经济。 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你认真看完前文,就知道这是不对的,欧美的决策是跟随当前的局势不
2024-03-08 09:17: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11月10日,澳大利亚旅游局代理局长暨行政总裁马洛宾在2025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旅业活动上透露: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客源市场
2025-11-12 09:09:00
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李智)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
2025-11-12 13:51:00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2025-11-12 03:44: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王毅表示
2025-11-11 20:04:00
中使馆:两艘中国渔船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致2人死亡12人失踪
中国网11月11日讯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11日晚间发布消息称,据中国驻光州总领馆通报,11月9日、10日,两艘中国渔船先后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
2025-11-11 22:11:00
据韩联社10日消息,一艘中国渔船在韩国群山附近海域倾覆,船上共9人。来源 新华社编辑 何涛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1-10 14:44:00
中国网11月10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措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9日
2025-11-10 21:28:00
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
“文学之都”对话“音乐之城”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当地时间11月7日,南京—莱比锡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创新交流会在德国“文化艺术中心”莱比锡举行
2025-11-10 08:00: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方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答记者问问:近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发布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
2025-11-09 23:07:00
美国佛州一车辆高速冲撞行人 已致4死11伤
当地时间11月8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失控冲撞行人并撞入商铺,造成至少4人死亡
2025-11-09 12:42:00
责编:刘强、卢思宇
2025-11-09 06:50:00
11月8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下一代互联网”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面对人民日报海外网的镜头,加纳教科网董事长,被誉为“非洲互联网之父”的尼·奎诺表示,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
2025-11-08 15:59:00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4人死亡 109人失踪
△菲律宾宿务省发生洪水灾情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8日上午6时,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204人死亡,109人失踪
2025-11-08 15:21:0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7日发表声明,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37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
2025-11-08 13: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