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美国炮制“去风险”话语陷阱,中国在欧洲以正视听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6-21 13:18:00 来源:明叔杂谈
美国炮制“去风险”话语陷阱,中国在欧洲以正视听

1.

6月的北京,骄阳似火。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了、走了,中美双方向全世界发出了中美将继续加强沟通、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

毫无疑问,这是好事。

今天的世界不安宁,中美建立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双边关系,符合世界各国的期待,从根本上也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利益。

接下来,中美关系到底将走向何方,关键取决于美国要拿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自觉和担当,真正把有关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一个大国应有的“言而有信”。

2.

中国在发展中美关系问题上一直表现得坦坦荡荡。中国反复强调,希望中美能够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坦荡荡”,美国则一直在“长戚戚”。

美国在面对国内各种无法解决的体制性、根本性问题时,看着中国不断发展、欣欣向荣,内心充满了焦虑、担忧和恐惧。习惯了当“世界老大”的美国,总担心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实际上,中国早就跟美国说透了,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从根本上来说,这是14亿多中国人努力追求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必然结果,中国从来对“大国争霸”不感兴趣,对当美国那样的“世界霸主”和“世界警察”不感兴趣。

3.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智慧和经验沉淀。

我们早就清楚了,“国强必霸绝对没有好下场”。

美国自己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过去几十年,美国自认为是“全球霸主”,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今天干涉这个国家,明天打击那个国家,最终的结果还是空耗美国国力,美国国内问题越来越多,国家衰落似乎难以避免。

当美国一些人在担心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时候,他们应该认识到,他们这是完全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是完全曲解了中国人的历史追求。

他们不妨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去走一条美国已经走过而且被证明是错误的老路?”

4.

相反,中国逐渐回归其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历史常态,不仅会让中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也会让全世界从中国发展、稳定、繁荣与贡献中获益匪浅。

中国的历史一再表明,中华民族有着“胸怀天下”“追求大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今天,这种历史和文化传统表现为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很早就摒弃了那种追求世界霸权、奴役其他国家、掠夺别国财富的过时传统。

今天,中国人的追求依然是,我们自己要过上好日子,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能过上好日子,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借鉴,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5.

眼下的美国,似乎还没有完全领会到中国的这一追求。为了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仍在不断出招。

其中,最新的一个“招数”就是,在美国此前推动美国及其盟友与中国“脱钩”失败的基础上,美国又制造了一个新的名词——“去风险”。

所谓“去风险”,听起来好像很不错。毕竟,一般人都认同,风险是不好的,发现了风险就应该努力去降低风险。在“去风险”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多做一些尝试,好像不会有错。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6.

过去五六年,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大国竞争,为了遏制和打压中国,美国不断炮制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新概念、新表述。

但是,事后来看,美国提出的这些新名词、新概念、新表述,从一开始就“动机不纯”,主要还是为了服务于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这一压倒性目标的。

最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特别善于制造“话语陷阱”,用一个看似人畜无害的概念,来包装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政策,来掩盖美国出于自私自利目标来针对中国的真实意图。

“去风险”,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话语陷阱”。

7.

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去风险”?

直接原因是,美国此前提出要跟中国“脱钩”,但是,鉴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相互依存,这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因此,这一提法遭到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一致反对。

但是,美国希望通过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来打压和遏制中国的目标并没有变,因此,美国一直想着提出一个新概念来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

“去风险”,就是美国找到的最新概念。

美国提出这一概念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打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来动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的企图是,通过渲染“跟中国合作就是风险”,“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就是风险”,“过度依赖中国供应就是风险”等观念,打着维护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旗号,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移出中国,从而从根本上打击中国的经济竞争力,来削弱甚至中断中国发展的势头。

美国的做法,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8.

面对美国炮制的“去风险”话语陷阱,中国必然会有针对性地加以反击。

这几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德国访问期间,就这一问题跟德国领导人和德国企业界人士进行交流,展现了中国在加强和深化中德合作方面的诚意,揭示了美国“去风险”概念中的各种陷阱,对德国政府和企业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西门子、大众、奔驰、宝马、舍弗勒、巴斯夫、科思创、瓦克化学、默克、思爱普、安联等德国企业负责人出席。大家按照李强总理提议,围绕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看待未来技术发展前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提出的所谓“去风险”“降依赖”等坦诚发表看法,深入进行交流。

关于“去风险”问题,李强总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非常具有针对性:

——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关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界定和防范风险;

——如果处理不当,将风险扩大化,只会造成更多和更大的问题;

——企业对风险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知道如何规避和应对,应该把防风险的主导权还给企业;

——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辩证看待依赖问题,不能人为夸大“依赖”,甚至把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

——对于一些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各方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合作,共同防范应对;

……

这些论断深入浅出,既有利于德国企业界人士正确理解“去风险”问题,也为我们在揭示和反对美国炮制的“去风险”话语陷阱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引。

“去风险”当然可以,但是,不能把任何与中国的正常合作、任何与中国的正常交往,都定义为“风险”,否则,把正常合作与交往视为“风险”,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将“风险”夸大化了,最终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风险”。

据报道,与会德国工商界代表表示,德中是密切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扎实深入,取得巨大成功。去风险就要加强国际合作,脱钩行不通。德工商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中国充满信心,相信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愿继续加大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进一步深化德中合作,实现在中国生产、和中国研发、与中国双赢。

9.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是中国在欧洲关键的经贸合作伙伴,德国政府和工商界人士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和中国机遇,对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德国确实有自己的“难处”。一方面,德国和中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协同效应,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德国在推动绿色发展、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伙伴;但另一方面,德国社会长期受到美国影响,美国打着“去风险”的幌子,破坏和阻挠中德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对德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和压力。

目前,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盟内部,在如何面对中国方面,都有不同的声音。

我们真诚地希望,德国可以从德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可以从德国企业和德国民众的利益出发,看清楚美国炮制“去风险”话语陷阱背后自私自利的目的,坚持战略自主,顶住压力,继续维护好、发展好中德之间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10.

“脱钩”也好,“去风险”也好,过去五六年中美博弈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美国不管炮制什么新的“话语陷阱”,只要美国不放弃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念头,不顺应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希望中美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呼声,美国到最后还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是市场经济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也是各国比较优势相互结合的结果,它不仅让中国受益了,也让所有参与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家和企业受益了。

美国通过炮制“去风险”话语陷阱,要人为拆解这种局面,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全是逆潮流而动。

就像“人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跳出地球”一样,美国也不可能违背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企业的利益,让他们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放着中国的大好市场机遇不去利用,非要为了配合美国打压和遏制中国的目标,凭空增加他们的成本和负担。

真说到“去风险”,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其全球霸权,动辄对其他国家发起非法单边制裁,这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真实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各国纷纷掀起“去美元化”浪潮,就是为应对美国把美元霸权“武器化”风险的必然结果。

在这方面,我们倒真是可以跟世界各国一起好好谈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5: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加精细化的脱钩”。 无论如何包装,谎言就是谎言。欧洲外交关系协会6月初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来自11个欧盟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不认同欧盟推行“去风险”政策。法国总统马克龙
2023-07-17 14:06:00
欧洲提出对华“去风险”:模糊话语背后有多少风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底她访华前曾在两家欧洲智库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对华“去风险”(de-risk),以代替备受争议的“脱钩”(de-couple)。然而,“去风险”论
2023-06-27 13:23:00
警惕“产能过剩论”背后的话语陷阱
...责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同样是进出口汽车,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仅占欧洲8%的市场份额,却被批评“泛滥”,德国近80%的汽车产量销往国外,则被誉为“汽车强国”;同样是政府
2024-04-12 10:54:00
涉及台湾,美国正炒作新的话语陷阱
6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关切阐明了严正立场,强调美方应予尊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此前,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接
2023-06-15 08:50:00
访华之后,马克龙对于“美国陷阱”的认识更深刻了
...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长谈他对欧洲战略自主、欧中关系、欧美关系等问题的看法。马克龙强调,在台湾问题上,欧洲不要被美国“带节奏”,要警惕“美国陷阱”。他还痛
2023-04-11 14:03:00
...警觉。在美国工作的英国籍学者尼亚尔·弗格森撰文说,欧洲人对美版“去风险”提出质疑,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视为拜登版“美国优先”;二是他们意识到沙利文的“高墙
2023-07-16 22:00:00
秦刚回应外交热点问题,信息量很大!
...胁 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原因,本质是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我们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在和平和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
2023-03-07 14:15:00
欧洲经济落入谁的能源陷阱?
...—当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2.9%,高于前一个月的2.4%。“欧洲新闻网”报道截图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4日发布的数据
2024-01-07 22:50:00
锐评|“恐华症”的药方
...,毕竟利益分歧决定其难成统一战线。但也有专家指出,欧洲各国的反华程度,是由美国的渗透程度决定的。此番德国一些人的癫狂表现,也多少受美国政治反华失智化风向的影响。 (三)“恐
2023-08-17 09:53: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