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中国网评】“去风险”真正该去的是“美国风险”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1-25 10:05:0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评】“去风险”真正该去的是“美国风险”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中国网评】“去风险”真正该去的是“美国风险”

1月14日,在瑞士达沃斯,人们走过世界经济论坛标识。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近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本届年会聚焦“什么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这一核心议题。地缘冲突加剧、世界经济体系碎片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选等都被列为风险因素。不出所料的是,也有人在年会上炒作所谓的中国“风险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十分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脱钩”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但欧盟认为,在特定领域的“去风险”仍有必要。一年前,也是在达沃斯论坛上,冯德莱恩首次针对中国提出所谓“去风险而非脱钩”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被美国认可并成为七国集团的共识,进而上升为西方国家定位与中国经贸关系的最新框架性政策。

对中国“去风险而非脱钩”在西方话语体系里已风行一年,其实质内涵是什么?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源到底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去除?这些的确值得认真梳理,以端本正源。

“去风险”本质是“去中国化”,是遏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在“去风险而非脱钩”的说法提出前,带有对抗性的对华经济战略曾有两个:

一是日本在2005年提出的“中国+1”,即由日本政府引导,把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疏导到其他国家,以消除因中日关系紧张引发的风险。“中国+1”后来又发展出“中国+2” “中国+3”。另一个则是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为标志,而一度甚嚣尘上的“脱钩论”,“脱钩论”在2019年8月由特朗普首次提出。然而,事实证明,“中国+1”和“脱钩论”均告失败。在这一背景下,去年出现了“去风险而非脱钩”的新提法。

“去风险而非脱钩”貌似降低了对抗强度,但只是话术的调整。一方面,该说法并未修正“脱钩”的措施,仍延续了种种“脱钩”手段。以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为例,拜登政府并未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战措施。据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被加征关税的商品占比仍高达66.4%,税负水平达19.3%,远超关税战前的3.8%。

另一方面,“去风险而非脱钩”实际上还提升了对抗精度。美国对上千家中国企业和高校等实体“定点制裁”,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对华展开产业竞争,组建“印太经济框架”、芯片四方联盟、通过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建立排华供应链等措施都表明,所谓的“去风险而非脱钩”概念并不温和,且正走向具象化,成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新战略工具。这一概念虽最初由冯德莱恩提出,但很快美国就成为主要的代言人和操盘手。

去除冷战思维才是真正“去风险”

美国及其部分盟友为何极力推动“去风险”?一定程度上讲,这是美国陷入“霸权焦虑”的应激反应,美国掉进了“萨缪尔森陷阱”。所谓“萨缪尔森陷阱”,是指如果中国在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技术进步,则对美国有利,美国应该支持;而如果中国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特别是在相对高端的产业上取得技术进步,那美国就会受到损害,美国必须遏制。现实是,中国在高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加之庞大的经济规模,引发了美国的不适。

这其中的底层逻辑,实则是美国仍抱有冷战胜利的惯性优越思维,并认为冷战时期针对当时的苏联取胜的所有手段仍有效可行、无所不能。这种冷战思维被“霸权焦虑”和极化政治进一步放大后,成为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战略措施的主导思维,也就是在经贸、关键产业领域甚至安全领域,必须“去中国化”。

但今天的中国不是往日的苏联。今天中国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可以说,所谓“去风险”不仅是“去中国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去全球化”。

不少人已经看到了这种危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在世界经济论坛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警告,如果世界进一步分裂,或将导致全球GDP损失7%,这大概是很保守的判断。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此前也表示,“去风险”将使全球经济割裂为各行其是的集团。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1400多位全球风险专家、决策者和行业领导者,对世界的短期展望以负面为主,预计长期还将进一步恶化。有30%的人预测,未来十年将形成多极或分裂的秩序,中型和大型强国之间将开展竞争,制定并执行新的规则和规范。

因此,真正应该去除的是以“霸权焦虑”和冷战思维为特点的“美国风险”,不合作、不发展、不团结的风险,才是今天全球面临的真正风险。

“去风险”难以撼动中国经济份量

当然,从“中国+1”到“脱钩论”,再到“去风险而非脱钩”,这一连串的对华战略,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部分贸易被“重新分配”到第三方。从2022年开始,中国从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降到了第四大贸易伙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与墨西哥、欧盟、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

受美国大幅收紧外资审查影响,在关键领域的中国对美投资基本消失,部分中国头部企业被迫进行市场分割。这些变化似乎显示了针对中国的“去风险”的“成绩”。 但更应看到,这些“成绩”也激发了中国强化相关产业自主性的紧迫感。

美国设定的针对中国的“去风险”目标,是对与美国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特定技术和研究领域(即“小院”)划定战略边界(即“高墙”)。但半导体领域的相关研究显示,到今年底,中国将建立32座大型晶圆厂,且全部专注于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到2027年,中国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将占全球的33%。而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展现领跑姿态。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首次跃升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车是主力军。2023年,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85%的太阳能电池和97%的太阳能硅片产自中国,国际咨询公司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50%以上。

这些新趋势预示,美国针对中国的“去风险”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也不会因之降低。

认清真正的全球风险在哪里,对美国及其部分盟友极力推动的“去风险”保持警惕,同时积极进取,做好自己的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已经找到的最佳应对方式。

编审:蒋新宇 唐华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网6月10日讯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方网站消息,2023年6月8日,郑泽光大使在出席中英工商、学术界人士座谈会时,就近来美国及七国集团推动所谓对华“去风险”作出回应。郑大使指
2023-06-10 01:03:00
...、走向繁荣之道,也才能真正医好自身的焦虑症。来源:中国网
2023-09-09 09:59:00
中国网8月28日讯 据“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美国边境、移民等执法部门多次在出入境口岸无端对中国留学生、学者等进行长时间盘查、滋扰并实施遣返。美方行径严重损害中国学生
2025-08-28 19:15:00
姜波 程光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美国网络威慑战略提出后,美国一直寻求塑造网络领域霸权垄断地位,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已成为网络空间风险挑战的“万恶之源”。近日,360公司发布《美网络安
2024-03-25 17:01:00
中国网4月10日讯(记者 李智)随着美国对世界多国加征关税的风波愈演愈烈,各国企业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日益担忧。这种政策波动正在扰乱全球供应链,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此外,持续的贸易
2025-04-10 14:02:00
· 【中国网评】美国“关税讹诈”正沦为“打地鼠游戏”
近日,美国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轩然大波,不仅严重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更进一步扰乱本已脆弱的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东南亚经济体面临重大关税冲击”为题
2025-04-10 15:08:00
中国网8月8日讯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微信公众号8日发文称,注意到国内外相关媒体报道了有关美国奥运田径新星埃里扬·奈顿兴奋剂阳性案件的具体情况,同时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也针
2024-08-08 07:57:00
中国网1月18日讯(记者 李智)1月15日至19日,第5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下简称“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中国派代表团参会引发广泛关注。本月初,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
2024-01-18 15:27:00
外媒观察 | 中美关税会谈后 国际舆论称中国作为经济伙伴的可靠性正在上升
中国网5月14日讯(记者 李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国际舆论普遍表示欢迎。《纽约时报》直指,美国新关税政策导致了其来自中国的货物运输量暴跌,此时达成协议是最好的。贸
2025-05-14 17:0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澳大利亚悉尼发生无差别枪击事件 至少20人受伤
澳大利亚悉尼5日晚发生一起无差别枪击事件,包括枪手在内已有至少20人受伤,多辆车辆受损。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5日晚
2025-10-06 19:20:00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国防发展-2025”于10月4日在首都平壤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25-10-05 13:36:00
国庆中秋假期好去处!鼓岭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柱岗顶营区开营啦!
2025-10-04 19:19: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
2025-10-04 02:11:00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
中华美国侨社庆国庆贺中秋暨新职员就职联欢晚会在纽约举办
中华美国侨社职员合影9月26日,中华美国侨社在纽约隆重举办晚会,同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秋佳节,并举行新职员就职仪式
2025-10-02 20:04: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前夕,阿里高德全球化打车服务再增14国,且首次进驻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2025-10-01 10:55:00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驻美国使馆提醒计划赴美中国旅客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做足行前准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平安安外出
2025-09-30 09:28:00
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感言合集责编:秦雅楠、王珊宁
2025-09-30 17:53:00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9月3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在俄罗斯被制裁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防御能力和安全”,缩短俄联邦财产私有化程序
2025-10-01 03:55:00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以乐为桥,读懂
2025-09-29 16:12:00
9月29日,滨海快线开始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迈入6线运营时代。
2025-09-29 20:16:00
印度南部集会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9月29日报道,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7日发生的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7日19时45分左右
2025-09-29 20:07:00
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09-29 2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