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省委全会提出,要高水平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位于杭州的之江文化中心,是我省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博物馆、图书馆、文学馆和非遗馆的四馆合一,更让它成为了浙江文化的新地标。
去年8月29日启用至今,开放满一年的之江文化中心,吸引了830多万人次前来打卡参观,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文气”、“人气”双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迎接之江馆区开馆一周年,浙江博物馆特意拿出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展出,机会难得,大家都慕名而来、一睹其风采。
观众 童女士:今天就很兴奋地过来了,一年营业一次 ,还是要为之特地来看一下的,特别宝贵!
走在之江文化中心,可以赏博物馆的名画,看非遗馆的《人间瓷话》,走进图书馆一个个“阅读打卡点”,还能品味文学馆的《浙江古代文学展》。四馆合一,让观众来一次就能全方位感受浙江的千年文脉与文气。
观众:因为你看像图书馆都在这附近,他(小朋友)可以在这边玩一天。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陈水华:你单独运行、单独服务,确实是会有很多困难,很多资源你不能共享。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其实是多元的。
浙江博物馆之江馆区最多时,一天的人流量达到了2.5万,这在以前各馆各自为营、单打独斗时,是不可想象的。之江文化中心从成立之时,就一改传统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8万平米的公共空间“一体化”运营。四馆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联动举办“首届国际青春诗会”、“西湖悦读”等多个重量级文化品牌活动。
浙江省文学馆馆长 程士庆:解决了既坚持公益性,同时又能够开拓商业性这方面的矛盾的问题。我们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现在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眼下,四馆的文创产品都由一家公司进行研发。这段时间,设计团队为浙博量身打造的一款棉花娃娃“青砚”,灵感就来自镇馆之宝“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还在预售阶段,就登上同品类销售榜第一。
浙江省博物馆经营管理部主任 蒋琳:(运营方)他可能更懂市场的销售情况,而我们更了解博物馆馆藏的情况,我们能够通力合作,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一体化”运营激发无限创意,四馆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为研学、文创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一年来,之江文化中心孵化了自主品牌“知江南”,研发产品2500多款,让文创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浙江文化空间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监 武丹:我们希望能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品类上面,让大家知道浙江的文物还是非常多的,我们浙江的整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用文化产品打造“文气”,用特色服务收获“人气”,一体化运营的之江文化中心,也在积极拓展文旅融合新场景、不断丰富文化消费新业态。走进地下公共服务中心,除了有省内特色美食,还开设了非遗市集、茶空间、创意手作等。
一年来,之江文化中心陆续引入50多家全国首店、网红店,推出240多场潮流艺术展,以人气流量汇聚文化能量,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
浙江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 林亮:要把这么多四馆的馆藏资源、那么多很珍贵的IP,给它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就是要变“网红打卡地”为“长红”,要变这个流动的流量为留下来的“流量”,推动文化事业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31 2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