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门神是谁,他们都是怎么当上门神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0: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贴门神,是年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有将桃木枝刻成人形立在门前来驱邪避害的习俗了。延续至今,贴门神的习俗起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中国门神画的起源;

“门神”、门神,既然是关于门的神,首先就要有门这个载体,才会产生门神这种招财进宝、驱邪保平安的特殊神灵。

但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没有门这个概念的,他们居住在山洞或者半地穴式的房屋内,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按照神话的记载,我们的先祖有巢氏最先发明了“构木为巢”的技术,相比较于居住在洞穴中而言,构木为巢显然更能够满足群体的生活需要。

这样一来,大家就能够把族群迁徙到获取食物、水源更开阔的区域,不必局限在洞穴周围有限的空间内。

不过,在那个洪荒野兽密布的年代,单纯的木制半穴居式建筑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命暴露于野兽面前,于是,聪明的祖先便发明了“门”这个东西,用来给睡着后的自己增添一道安全防线,

有别于部落制时代,大家狩猎、采集来的资源要优先归集体分配,青铜时代的社会生产力要更加先进,少部分人已经能够过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因而,在这个时期,门的作用除了防备野兽外,其保护私有财产的功效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我们祖先看来,有门就应该有门神,关于门神二字,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礼门神也。”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即天地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神灵,他们创造、管理着这个世界。

由于我们的祖先没有我们现今这么发达的科学技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比较简单,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门保平安的功效,于是他们便开始祭拜门神,希望能得到门神的庇佑。

由此,源自于《山海经》中的神荼、郁垒两位大神,便作为最早的门神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年画中常见的五大门神形象:神荼、郁垒、钟馗、秦琼与尉迟恭;

1、神荼、郁垒

按照东汉文学家王充引古本《山海经》的说法:

沧海之中,有山名为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其枝干盘屈三千里。

在大桃树的东北方有个鬼门,是万鬼出入之地,神荼和郁垒二人便是看守这鬼门的神灵,一旦他们发现恶鬼,便会用苇索击杀恶鬼,维护人世的平衡。

于是,古人便依据这个故事,将神荼和郁垒奉为了门神。每年腊除夕的时候,他们都会把神荼和郁垒执苇索的形象画在门上,希望依靠他俩来看家护院,驱除鬼魅。

古人贴门神的这种做法,其实就跟我们现代人看奥特曼、超人差不多,它更多地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神荼和郁垒的形象是虬髯虎须,头上长角,看上去就充满了威严感,凭借着这副霸气的长相,他俩稳坐了门神界上千年的最受欢迎榜头把交椅。

到了隋唐时期,受审美、佛道儒文化相互融合的影响,年画的主角不再局限于武将人物,甚至于以动物为主角的年画也开始流行起来,比如江南一带就流行将鸡画在年画上。

但尽管如此,在众多新秀当中,真正意义上能够达到神荼和郁垒这个级别的,也仅有钟馗一人。

2、钟馗

据《唐逸史》等书的记载:

唐玄宗曾经患过一次大病,他当时卧床久病不愈。有一日,他梦到两鬼前来盗取紫香囊与玉笛,恐惧中唐玄宗就在宫殿间慌乱地奔逃起来,就在两鬼要接近唐玄宗的时候,一个面部丑陋、身材魁梧的男子突然出现在了唐玄宗面前,只见这男子抓住两只鬼就当着唐玄宗的面食了起来。

唐玄宗对这突然出现拯救了自己的男子充满了好奇,他问道:“你是何人?”

男子答道:“陛下,我乃钟馗,我曾发誓要为陛下清除一切妖邪。”

听了钟馗的话后,唐玄宗十分高兴,更令他惊喜的是,他醒来后,病竟然也好了。

于是,大喜过望的唐玄宗就命画圣吴道子,将他梦中见到的钟馗模样画了出来,然后在岁末的时候把钟馗图像赠送给大臣用来驱鬼辟邪。

后来,以“神判”钟馗为主角的门神年画就此流传开来。

3、秦琼与尉迟恭

截止钟馗为止,神荼、郁垒和钟馗的流行都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他们往往流行于达官显贵之间,承担着“天人”互动的职能。

在这个环节中,门神的身份是神灵,他护佑着一方平安。在“天人感应”学说的加持下,门神文化的兴起也是朝廷刻意宣传国泰民安、圣王贤明结果的体现。

从宋朝开始,门神文化无论是从主角身份,还是流传的广度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众所周知,宋朝推崇商品经济和以文治国。

在这种背景下,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当时贴门神的习俗不再是达官显贵才能体验到的高端“享受”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年画了。

《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宋朝时,市场上售卖年货的热闹景象:“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若是当时有个年画畅销榜的话,我们一定会发现市场上售卖的年画,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神荼、郁垒和钟馗这样孔武有力的神仙了,还有以包公、狄仁杰、魏征等历史名人为主角的文臣门神团。

这反映出在老百姓的心中,比起虚构的仙神,现实存在的正面人物,更能寄托他们的情感。

到了明清时期,年画市场变得更加成熟,市民们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驱邪辟邪,他们开始把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也加入到了年画当中,其作用就好比我们现在贴的动画海报一样。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两位门神秦琼与尉迟恭,就是源自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等小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命秦琼与尉迟恭披甲镇守宫门的故事的影响。三、门神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贴门神的习俗从先秦时期传承至今,早已不单单是为了驱赶野兽、邪祟,它更多是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招财、进宝的门神年画,它其实就是年画文化延伸的产物。

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如今门神文化早已成为了我们年俗文化中一种共同的情感羁绊。

门神年画作为一种寄寓平安幸福的象征符号,它既兼具祈福的功能,也体现出了我们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唐被封神的三位名人,最后一人才华横溢却因一缺陷自杀
...捉拿犯事的鬼怪,他的地位与阎王平等。他成为门神还是唐玄宗时期的事情。相传一个小鬼偷了唐玄宗一件宝物,他怒斥小鬼,后来出现了一个红衣大鬼,吃掉了小鬼,并向唐玄宗表明了自己身份,
2023-04-18 11:13:00
盘点历史上做过门神的人,竟有人将太监作为门神
...门神。钟馗:唐代出现了钟馗捉鬼的经典故事,相传一日唐玄宗高烧不退,正要入睡发现一人鬼鬼祟祟偷走他与杨贵妃的信物,唐玄宗大叱,那人原来是小鬼,毫无惧色。正在玄宗慌张之时,一个正
2023-04-22 14:47:00
千年守护:中国门神文化的历史演变
...惋惜,便赐他绿蟒袍,风风光光把他安葬,以此安抚。到唐玄宗时代,一天晚上,玄宗梦到自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被一个小鬼偷去,正打算派人去查,忽然一个身穿绿蟒袍,头戴纱帽的大鬼已经
2024-02-15 18:34:00
秦琼与尉迟恭为何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门神?
说起门神,我们都知道,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两位神仙,后来增加了关羽、张飞两兄弟,再后来又增加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以及专职打鬼的钟馗,还有岳飞、牛皋,焦赞、孟良……不过最终流
2024-01-14 12:48:00
门神是中国民间普遍崇拜的一种神,在每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除了会在大门边上贴上对联之外,还会在大门、内门之上贴上门神的画像,门神的画像人物五花八门,人物形象有:神荼、郁垒、钟馗、秦
2024-07-17 16:16:00
宋代文官当门神
...夕“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周密《武林旧事》中亦描写到,杭州“朝天门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神、桃符、钟馗。”其不论士庶,千家万
2024-02-02 13:19: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8K动画电影《门神》全球首发创新演绎门神秦琼和尉迟恭故事本报讯(记者 王金跃)由孙立军担任总导演的数字8K动画电影短片《门神》日前面向全球发布,这是继《秋实》《
2023-10-31 05:05:00
重庆非遗耀春晚丨梁平木版年画:一版一画,绘就祥和
...徐家辉的指导下,用细笔蘸着墨汁,小心翼翼地为一尊“门神”勾勒眼睛。“门神的眼睛要有威严感,眉宇间必须体现出守护一家的正气。”徐家辉解释道。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2025-01-30 12:19:00
秦琼为什么会成为门神呢
...就是秦叔宝,和敬德,也就是尉迟敬德,二人的形象作为门神的形象,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贴在大门上的门神或者年画上的门神,都是这二人,想来也奇怪,为什么门神不是神不
2023-10-09 15: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