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旱能灌 涝能排 路相通 渠相连
2.7万亩农田奔向“高标准”
■记者 谢梦骑 通讯员 薛 璞
本报讯 春意最浓在田间。很快就要迎来粮食生产的重要时节,连日来,南湖区各地正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组织人工、机械、材料等抢抓工期,保证在粮食种植期到来前完工,筑牢粮食生产“耕”基。
昨天,在南湖区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省级绿色农田项目现场,挖掘机正在给农田旁的鱼池浜进行河道岸坡修整、清淤作业,许多工人在河岸边忙着打桩基、支模板,计划建成一条总长度7000多米的生态护岸。
为什么农田项目先在水利上“开刀”?因为高标准农田通过沟渠连着河道,而沟渠是农田的“毛细血管”,也是农田面源污染管控的重要一环。
今年1月起,总面积4590亩、总投资6400多万元的南湖区七星街道省级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动工,涉及七星村、高丰村、博山村和半墩村4个行政村,主要实施土地平整、节水灌溉、道路优化、生态退水、智慧管理等工程。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田退水“零直排”,七星街道省级绿色农田项目采用的是“生态沟渠+湿地”的新模式。农田尾水通过新修建的8公里生态沟渠进入河道,再利用循环泵输送返田灌溉。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以及智能灌溉技术的引入,后续地下20多公里的低压管道铺设完成,农业用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完整的内循环,既能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升项目景观度,让高标准农田的观感提升较大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之前高标准农田工程采用预制渠道,农用机械跨田会对渠道造成一定的破坏,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就降低了,渠道修复也比较麻烦。而此次工程采用低压管道下埋的方案,在管道上布置40米间隔的放水口,后期无论是手动还是智能系统操作,都达到灌溉效果,不仅节水、节地,还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整体的作业效率。
高投入意味着高回报,有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当地农户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通过土地整理和道路重构,将项目区重新划分为8个灌区,整体耕地流转面积可以增加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整体基础设施提升,将为种粮户降低管理成本每亩100元左右。”南湖区农渔技术推广站站长范文俊说。
“围绕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四高’目标,近年来我们持续进行土壤改良、排灌改善、道路改进‘三改’工作,有效解决了地块散、面积小、不便机械化作业的难题,种粮大户近年来明显感觉到随着机械化程度提升,种田更轻松了、效益更好了。”南湖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南湖区一共完成省级高标准农田项目2.11万亩,并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相结合,测产达到了预期成效。
2024年,南湖区共铺排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建设项目10个,总计约2.7万亩,在建设面积和建设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提升,预计各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水利基础工程将在5月至6月完成,以保障当季晚稻的抢种农时,并且所有工程将在9月至10月前全部完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