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0 14:50:00 来源:悠然修

1038年10月李元昊在兴庆府立国称帝后,西夏就迅速成长为宋朝的新患。此后随着西夏扰边越来越频繁,宋仁宗任命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和韩琦为副使前往西北驻防,并于1040年下诏征求对夏方略。

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夏竦的“平边十策”概括起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裁减骑兵并增大弓兵的比例,增强宋军在山地的战斗力。其次,派出使者联络吐蕃,两面夹击西夏。最后,允许关中地区罪人“入粟赎罪”,降低军费压力。

其实西夏起事后,西北的宋军很快意识原有编制不适应宋夏边境的山地战,早就开始主动增大部队中的弓兵比例。联合吐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因各自因素的限制而遥遥无期,“虽被召,然卒不能兴业”。

所以夏竦的“平边十策”在仁宗和宋廷看来既不新鲜,也不能解决当下问题。

韩琦的策略就简单多了 -- 直接出兵征剿李元昊。

韩琦认为数次交锋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宋军单兵战斗力不如西夏兵,但是更主要的是宋军未能发挥出人数优势,宋军“万余步骑”打不赢西夏的“倾国入寇”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韩琦认为应当集中西北的全部宋军(二十万)直入西夏,一举荡平。

这不是韩琦狂妄或自不量力,他这么谋划是基于以下三点。

首先,西夏相对于宋,在战略、战争体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其军队主力不到十万,军需物资等更是和宋朝没得比。只要主力决战,即便西夏能获取一定的战术优势,战略上也耗不赢宋朝。宋朝如果居于守势,坐等西夏前来进攻,反而是帮助敌人弥补缺点。

第二,宋夏交界地为横山山脉。两军在广大的山地战线上,谁守谁吃亏。因为守方不仅需要放弃数量优势,分散兵力于各处防守,因地理限制还会救援困难。攻方不但可以集中兵力以多打少,还可以利用地形设伏打援。

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最后,还需考虑宋仁宗和宋廷的“颜面”。煌煌天朝上国,无法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之地也就算了,昔日的藩属居然也叛乱并妄图侵犯中原。不主动征剿,天朝威仪何在?

最终宋仁宗和两府商议后,采纳了韩琦的建议。下旨次年正月,由韩琦(泾原路)和范仲淹(鄜延路)各率本路兵马,分两路征剿西夏。

注:宋朝两府指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

但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臣窃计之,恐未可以轻举也。太宗朝以宿将精兵,北伐西讨,艰难岁月,终未收复 … 况今承平岁久,中原无宿将精兵,一旦兴深入之谋,系难制之敌,臣以为国之安危,未可知也。

《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二》

范仲淹认为当年宋太宗以“宿将精兵”,也就折腾个“无功而有患”。现在“承平岁久”,军事已荒废不少,别说一举荡平,搞不好“国之安危,未可知也”。

范仲淹的话让宋仁宗很不高兴,质问他,汉唐均可频繁远征并开疆拓土,为何大宋就不行了?谁知范仲淹一点也不怂,说了很犯忌讳的话。大致意思为汉唐对将领放权,朝廷基本不干预外将行事。而本朝则是各种削夺武将之权(出征还需依照枢密院的阵图行事),怎么打?

汉唐之时能拓疆万里者,盖当时授任与今不同。既委之以兵,又与之税赋,而不求速效。故养猛士、延谋客,日练月计以待其隙。进不俟朝廷之命,退不观有司之责,观便乘胜。如李牧之守边,可谓善破敌者。惟陛下深计而缓图之 ……

《论西事劄子》范仲淹

范仲淹觉得应当采取“且严边城”的防御策略,利用坚固堡垒来抵消西夏的“弓马之劲”,并通过新筑堡垒来蚕食和压缩西夏的地盘。也就是利用宋朝战争资源远胜于西夏的优势,通过堡垒战耗死西夏。

可以看出此时宋朝前线指挥决策层对于如何应对西夏分成了攻、守两派。但是宋廷的问题却不是在攻、守两派中选择谁,而是朝廷无法将自己的决定贯彻下去。

虽然范仲淹反对,但宋仁宗还是支持韩琦的策略,并命令枢密院抓紧绘制阵图以便出征。枢密院认为前线统帅们意见不一致不是好事儿,但他们又不愿意直接反对,就把球踢给了夏竦。要求夏竦对“是攻是守”给出意见。

注:宋朝的“阵图”可以理解为宋廷针对某项战争决策给出的作战明细书,包含排兵布阵、行军路线等等。将领在战场上的随机应变如果超出阵图规定,严格来说都是违抗圣旨的大罪。

夏竦则把球又踢回朝廷,上奏称自己也不知道韩琦和范仲淹谁对谁错,请求仁宗和朝廷决定。最终宋仁宗再次拍板支持韩琦,但是命令还是无法执行。1040年末,按计划大军应当集结并准备开拨时,范仲淹还在上奏朝廷,表示自己不会出兵。

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范仲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首先,选择的时间不好,正月“塞外雨雪大寒,暴露僵卧,若贼乘之,所伤必重”。如果朝廷坚持出兵也得等几个月,到春天再说。

其次,范仲淹觉得还不应该完全放弃招抚。希望朝廷再给点时间,让他联系李元昊试试,说不定就可以和平解决。

范仲淹的搞法,让不喜欢惹事的夏竦都坐不住了。他一方面提醒范仲淹现在不是讨论该不该出兵的问题,而是执行皇帝和两府命令的问题。另一方面上奏仁宗,请求仁宗直接敕令范仲淹出兵。

随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宋仁宗莫名其妙的捣起了“糨糊”。

宋仁宗表示范仲淹的建议也有道理,既然前线存在分歧,那么范仲淹那一路就原地待命,由韩琦率领泾原路的军队单独出兵讨伐西夏。

兵力一下少了一半,韩琦自然不答应了。他联合夏竦上奏,再次要求朝廷命令范仲淹出兵。并给范仲淹扣了个“奸臣”帽子,“臣请监督鄜延路一路进兵,同入贼界,免致落贼奸便”。

前线将帅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以及仁宗朝廷表现出的“暧昧”,让参与此次征剿计划的各级官员意识到,仗没法打了,不先解决内部问题征则必败。因此官员们纷纷上奏朝廷,请求暂缓出兵,“忧患不浅,此时不宜出师”。

宋仁宗只得再次和两府商议此事。

宰府们表示,如果听韩琦的意见,范仲淹有可能从中作梗,让征讨失败。如果听从范仲淹的建议,朝令夕改会削弱朝廷威权。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还是皇帝自己拿主意比较好。

见两府和稀泥,仁宗也继续捣糨糊。他把夏竦请求敕令范仲淹出兵的奏疏转交给范仲淹,让范仲淹给出建议。仁宗此举可能是希望范仲淹体谅皇帝难处,主动让步。范仲淹如果愿意体谅,之前也就不会抗命拒不出兵了,自然是继续上奏反对出征。

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反倒是韩琦见仁宗不愿意强令范仲淹出兵,体谅皇帝主动让了一步。

他上奏表示出征必须两路同出,一路不足以剿灭西夏。现在无法两路分进,而且范仲淹又表示要招抚李元昊。那就将征讨后延,如果秋季前范仲淹无法招降李元昊,到时再两路出征。

结果宋仁宗和两府还是不能拿定主意,对于韩琦的建议“议未决”。1041年2月,李元昊帮宋廷暂时解除了烦恼,他率兵主动来犯。

这次西夏完美利用了前文提到的两军山地战攻方优势,数倍于西夏军的宋军(二十万)分散在横山山脉各个据点,李元昊通过围点打援,以绝对优势兵力在好水川完胜宋军,阵斩一万多人。随后的定川寨之战也基本是这个套路,宋军又损失近万人。

宋军的连续失败,既让宋朝防御西夏的压力大增,也让辽国蠢蠢欲动(要求宋割让周世宗北伐攻取的关南之地)。多方压力下,宋朝只得改征剿为怀柔防御即“庆历和议”。西夏也据此在宋、辽两大国的夹缝中获取了生存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的军事制度弊端与西夏战争的惨败
...进攻不得不回师,延州得以解围。宋朝委任夏竦、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共同对西夏战事进行抵御,韩琦负责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宋将周美发发动收复失地金明寨的行动,环庆兵
2023-11-08 15:16:00
好水川之战宋军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李元昊为什么敢称帝?
...失去了约束,真正谋得了独立。和西夏对阵的乃是韩琦、范仲淹,他们都被认为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但二人在对夏战争上却陷入争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好水川之战的战败。好水川之战本身就是一
2022-12-31 19:48:00
...将范雍降职,罢免了只知道吹牛的宰相张士逊等人,并派范仲淹、韩琦到西北担任夏竦的副手,分别主持泾原路和鄜延路,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范仲淹和韩琦,都是优秀士大夫代表,两人私交
2024-07-23 20:58:00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进行调整,任命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共同负责对夏战事。韩琦、范仲淹到来后,整军经武,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屡屡击败夏
2023-02-18 15:30:00
宋夏战争史诗:从定难五州到永乐城惨败的悲壮历程
...是将帅无措。三川口之战,范雍一帅无能;好水川之战,范仲淹不听号令;定川寨之战,葛怀敏一意孤行。北宋的陕西战区,将帅们不是蠢笨无能,就是固执己见。军令如山,但在北宋,军令等同儿
2024-02-21 05:52:00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注:三川口之战后,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和范仲淹为副使(各负责一路兵马)。但是宋朝一线军事权不是统帅直领,而是皇帝通过枢密院指挥。夏竦叫不动韩琦和范仲淹,韩琦和范仲淹
2025-03-13 10:26:00
任福率4千骑兵先行,其他将领则率步兵先行
...宗的贴身侍卫。为了抵御西夏,宋仁宗派他去西北,协助范仲淹、韩琦。1041年,闻知李元昊进犯,范仲淹、韩琦等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案。范仲淹主张防守,以“寨堡战术”拖垮西夏,
2023-08-19 16:03:00
宋朝名将狄青的抑郁而终与时代背景的反思
...重视了起来。康定元年,经过尹洙的引荐,狄青进入到了范仲淹和韩琦的视野里。尹洙非常看好狄青,并对范仲淹和韩琦夸赞狄青说,“此乃良将之才。”这句话引起了二人的注意,之后二人一见狄
2023-11-08 16:02:00
吴育与苏轼齐名,为何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任上吴育性格耿直,办事公正。他出任开封府尹时,名臣范仲淹在朝执政。吴育与范仲淹因政见不同,越走越远成为对立面。多年后,范仲淹遭贬河东,吴育高居庙堂,二人身份互换。范仲淹的奏疏
2023-07-05 12: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