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5:30: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提起宋朝,“积贫积弱”似乎是一个怎么也摆脱不了的评价。确实,两宋既没有秦汉的霸气,也没有隋唐的豪气,当我们读罢《杨家将》《杨门女将》《说岳全传》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时,总有一种凄凉和悲愤感笼罩在心头:皇帝窝囊、宰相阴险、官兵废物,一和周边政权打仗总是大败亏输。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审视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且不说白马岭、徐河、平夏城等这些在今天已经被遗忘的大捷,单就是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败仗,大宋将士们也无不奋勇搏杀至最后一刻。本文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足以证明宋军男儿血性的败仗。

01

二帅不和

宋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宋夏两国正式开战。起初,北宋君臣都以为凭借天朝上国的强大国力,收拾西夏这个西陲小邦不成问题。可没想到,三川口之战,宋军竟被打得全军覆没,两路主帅都被活捉了。

对此怒不可遏的宋仁宗立即着手对西北防务进行调整,任命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共同负责对夏战事。

韩琦、范仲淹到来后,整军经武,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屡屡击败夏军,使宋军士气为之大涨。重新振作起来的宋仁宗对此十分兴奋,立即命令宋军主动出击,将西夏彻底击溃。对于这一主张,韩琦极为支持,他本就想集中兵力,寻找夏军决战。但范仲淹则主张先巩固防务,寻机控制战略要地横山,进而再蚕食西夏。

就这样,宋军两位边帅在作战方略上产生了分歧,致使朝廷对此次用兵也犹豫不决。可是,你不打别人,别人可要打你了。转过年来,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趁着宋朝君臣举棋不定之时,西夏国主李元昊点起十万大军,向韩琦司令部所在地渭州(今甘肃平凉)杀了过来。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02

宋军迎战

听闻夏军来犯,韩琦赶紧命令大将任福率军迎敌。按照预想,本来韩琦应当和范仲淹共同出兵。但由于两人在对夏策略上意见相左,范仲淹拒绝将自己的麾下兵马调离防地。没办法,韩琦只好在留足守备兵力的情况下,将能够派出来的一万八千将士悉数交给任福。虽然敌众我寡,但任福毫不畏惧,他之前屡挫夏军,所以并不把李元昊放在眼里。

韩琦担心任福浪战,故而再三嘱咐道,李元昊诡计多端,保不齐会在路上设下什么陷阱等着咱们去钻。你要占据要地,依地形设伏,以逸待劳,等李元昊回师的时候截断其归路,打他个措手不及。韩琦嘱咐完以后还是不放心,又再三派出传令兵告诫任福,你路上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如若不然,即使打赢了,我也要治你的罪。

不想,任福一出发,就把韩琦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打仗嘛,哪能全按计划来?得靠我临阵指挥、随机应变才行。于是任福也不管什么谨慎不谨慎,领数千骑兵直奔夏军而去。路上,宋军遇到小股夏军。任福一马当先,率军把这小股夏军杀了个干净,斩首数百级。

经此一仗,任福更觉得夏军不堪一击,于是加快了行军速度,把步兵和后勤辎重都抛在了后面。一路之上,宋军不断与夏军小部队发生激战,宋军连战连胜,夏军溃不成军。起初,任福担心夏军有诈,不敢追击。但后来侦察兵回报,说周围并无夏军大队人马的踪影,任福便命令先锋桑怿率轻骑追击,自己随后跟进。

就这样,宋军一路追到了渭州城北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北)。此时夜色将至,任福传令大军扎营,准备过夜。不久之后,朱观、武英率领的宋军后续部队也赶了过来,于是任福、桑怿率领一军,朱观、武英率领一军,各自宿营休整。入夜后,任福召集各路将领召开会议,商定天亮之后继续追击溃败的夏军,一定要将其全部消灭。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03

生死搏杀

翌日,宋军拔营启程,任福、桑怿在南,朱观、武英在北,两军遥相呼应,沿好水川向西而行,很快发现了撤退中的夏军。宋军立功心切,个个奋勇向前,但却始终追赶不上。追着追着,就在人困马乏之际,宋军突然发现地上冒出来好多银色的泥封木盒。大家不知盒子里面装的是啥,不敢轻举妄动,遂报请主将定夺。任福说夏军已到穷途末路,还能耍什么诡计?弟兄们莫怕,把盒子都打开。刚一打开,只见上千只鸽子从里面飞了出来,在宋军头上不停地盘旋。

原来,李元昊早就在好水川一带埋下了伏兵,那些被打败的小股部队,是吸引任福轻敌冒进的“诱饵”;几千只鸽子,则相当于信号弹,只要它们一飞起来,就等于告诉夏军:敌人进入伏击圈了。李元昊一看到鸽子,马上下令夏军四面杀出,合围宋军。

李元昊命大将克成赏率军五万围攻朱观、武英,自己率军五万围攻任福、桑怿,欲将宋军各个击破。宋军惊慌失措之余也赶紧列阵迎战,但是仓促之间布置得极其混乱。先锋桑怿见状,便率麾下骑兵猛冲夏军大阵,为主力布阵争取更多的时间。但夏军以逸待劳,锐不可当,桑怿的攻势很快就被瓦解。

李元昊见宋军的进攻被击退,主力又尚未布阵完成,马上命主力发起冲击,一下子就把宋军冲乱了。这一乱,宋军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夏军趁势掩杀上来,将宋军包围。

处于逆境之中的宋军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军官们指挥部队各自为战,打得极其顽强。如果长官阵亡,军衔最高的人就站出来继续指挥作战;如果大家军衔一样高,就由岁数最大的来指挥。任福知道正是由于自己轻敌冒进,才导致宋军陷入重围,因此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挥舞一支四棱铁锏,往来冲杀,负伤十余处仍死战不退。

李元昊命人在一处高地上设置观察哨监视宋军动向,宋军往东就将令旗向东摆,宋军往西就向西摆,夏军依旗而动,伏兵四出,使宋军各部自顾不暇。宋军杀向高地,想要摧毁观察哨。夏军居高临下,檑木炮石强弓劲弩一起招呼,攀崖而上的宋军官兵纷纷坠落,非死即伤。激烈的战斗中,宋军先锋桑怿阵亡。任福身负重伤,铠甲都被血染红了。警卫员拦住他的马头,说趁现在敌人的包围圈还没有扎结实,将军赶紧率精兵突围,我等誓死断后。

任福长叹道,弟兄们因为我一个人的缘故而深陷绝境,我有什么脸面自己突围?事到如今,我当与弟兄们同生共死。他举起铁锏,大喝一声:“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宋史·任福传》)说罢拍马杀入敌阵,力竭而亡,其子任怀亮也死于乱军之中。

解决完任福、桑怿后,夏军遂全力围攻朱观、武英。此时宋军虽然主将阵亡,但没有一人临阵退缩,依然拼了命与夏军死磕。宋将王珪率领后军四千五百余人赶来增援,看见朱观、武英被围,马上投入战斗,猛攻夏军大阵。但王珪这些人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扭转战局,没过多时便伤亡殆尽。

王珪知道此番有死无生,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铠甲,而后下马面向东方,朝着首都开封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以此告别朝廷和家人,随即翻身上马,“复入战,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宋史·王珪传》)他一个人干掉对方一个连,手中的铁鞭都打折了,手掌都打裂了,最后壮烈殉国。夏军多路并进,截断宋军归路,宋军其余各部也先后被夏军消灭。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彰显了大宋男儿的血性

04

虽败犹荣

好水川之战,宋军参战的一万八千多官兵阵亡者高达一万零三百人,其余除两千人突围外全部被俘。更为惨烈的是,宋军将领中除朱观待天黑之后突围而走外,任福、桑怿、武英、王珪等三十余人全部阵亡、无一生还。宋朝人对此战评价道:“好水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已烈士者哉!”(《宋史·任福传》)

虽然好水川之败,是因为任福轻敌冒进,致使全军陷入重围,但是这些将领们在绝境之中没有一人向敌人屈膝投降,而纷纷选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大宋王朝的尊严与宋军的荣誉。因此战后宋朝并没有追究这些将领们战败的责任,反而大力褒扬,追授他们节度使等官职,并厚恤他们的家属。

我们应当承认,李元昊用兵确实厉害,夏军将士也确属骁勇善战。他们能够获胜,既胜在战略,又胜在战术。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作为败者的宋军,同样展现了自己的血性。所有将校,没有逃跑的,也没有投降的,他们无不是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虽然他们的顽强不屈不能挽回败局,但却让获胜的西夏基本没捞到什么好处。李元昊大军前来,以多打少,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你想想光王珪将军就弄死他多少人),西夏的经济也被战争折腾的民怨沸腾,最后不得不主动向宋求和。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把“积贫积弱”的帽子扣给宋朝。但是谁又能够去细细想想,立国时先天不足(没有好的战马产地,没有优良的铁矿,没有长城防线),加之强敌环伺且各个兵强马壮,宋朝进不能攻、退无可守。

即便如此,宋军将士们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试想如果没有这条长城,两宋如何能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昌盛、民生最富足的时代?广大宋军官兵和雄汉盛唐时那些“封狼居胥”的将士们一样,都值得后人为之自豪、为之喝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的军事制度弊端与西夏战争的惨败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成为王朝的开国皇帝,次年派使臣前往北宋朝廷向宋仁宗告知要求其承认自己的皇帝地位。宋仁宗颁布诏书剥夺李元昊所有官职与爵位引起西夏王朝的不满,举兵对北宋
2023-11-08 15:16:00
任福率4千骑兵先行,其他将领则率步兵先行
...忧。三川口之战,宋军阵亡一万余人,主将刘平被俘虏。李元昊信心满满,继续率十余万兵马东征,北宋西部边境连连告急。任福,北宋猛将,骁勇善战,是宋仁宗的贴身侍卫。为了抵御西夏,宋仁
2023-08-19 16:03:00
好水川之战宋军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李元昊为什么敢称帝?
...利地理位置,内部战和不定,这一切注定了宋军的失败。李元昊所在的党项族,自北宋初期以来就割据西北。李元昊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都追求实际上的割据,但同时避免刺激宋朝,所以在臣服
2022-12-31 19:48:00
...消彼长的军事力量西夏王国的对外扩张历程事实上,早在李元昊公开称帝之前,西夏军队就已逐步脱离原本的党项部族武装。不仅有类似禁军的宫廷卫队,还集中力量编练出总数只有3000人的铁
2022-12-25 11:22:00
狄青从打架斗殴的混混到北宋战神,人称“面涅将军”
...选拔才能当上的。1038年,也就是狄青30岁那年,恰逢西夏李元昊称帝叛宋,并派兵不断进犯宋朝。朝廷连忙选拔禁卫军中的优秀人才赶赴前线。狄青脱颖而出,于是从近卫部队排长升级为前
2023-02-28 10:30:00
大宋战神-狄青,为何在文人眼中是贼配军
...看以后的才能和功绩。”狄青三、扬威西夏公元1038年,李元昊登基称帝,建立西夏。西夏和宋朝的战争,一触即发。宋朝紧急向西夏方向增兵,三十岁的狄青,出任延州指挥使,手下有五百驻
2024-06-05 21:10:00
郭遵挥舞90斤重铁枪厮杀,宋军士气猛涨
...挥舞90斤重铁枪,与10万党项军厮杀。郭遵勇武,当场将李元昊派来拦截的一位悍将打死,宋军士气猛涨,无不奋勇拼杀。郭遵,宋朝猛将,骁勇绝伦,能轻松挥舞90斤重铁枪,是西夏的劲敌
2023-08-19 16:04:00
古战场的智慧与勇气:李元昊与定川寨之战的启示
...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与智者,而在这一年,西夏王李元昊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宋朝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定川寨,西夏军队如同猛虎下山,以不可
2024-12-10 09:50:00
李元昊与葛怀敏的较量:宋朝西北的危机
公元1042年九月,西夏皇帝李元昊再次集结10万兵马分兵两路扑向大宋,一路负责诱敌出击半路截杀,一路直扑镇戎军城,目标是打败宋军之后进攻长安。长安城一旦被打破,便意味着陕西基本归
2024-02-06 05: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