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 龙先绪
仁怀县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设立,治所在今赤水市复兴场,管辖范围亦相当于今赤水市区域。宣和三年(1121年)与承流县(治所在今习水县土城镇)合并改为仁怀堡。元代改名仁怀古磁等处长官司,明代改称仁怀里。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定播州杨氏后,恢复仁怀县名,治所犁棩坝,管辖区域包括如今的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县治分出土城里、仁怀里、河西里建遵义分府(亦名遵义通判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撤销遵义通判厅改名仁怀直隶厅,厅治所与县治所同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仁怀县治所迁到今仁怀市中枢街道。民国四年(1915年)从仁怀县分出赤水里、吼滩里、小溪里、丁山里建立习水县,仁怀仅存二郎里、安罗里、李博里。因面积太小,又从遵义县大溪里分出七甲、八甲、十甲归仁怀县管辖。1965年11月又从仁怀县分出回龙区、桑木区、永安区归习水县管辖。1995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仁怀县建立仁怀市。
县志是一种专门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特产等方面的志书,通常由所在县的行政长官主持编纂,也有私家撰写,是中国历代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志不仅是记录历史和当地情况的资料性文献,也对研究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仁怀县志极少,仅有清乾隆年间杨拱编撰的《仁怀厅县志稿》。杨拱生卒年不详,字涟溪,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岁贡生,有文名,尤究心于梓里文献。但其书已逸,仅留下一篇序收录在陈熙晋纂辑的《仁怀直隶厅志》内。清咸同年间礼博里卢郁芷撰有《仁怀县志略》。卢郁芷,文庠生,以军功保举儒学训导,惜其书也未流传下来。以上两县志悉私家撰修。
清嘉庆年间,河南郾城人赵遵律任遵义知府,倡议纂修《遵义府志》,令各县提供县志书籍,乃有《仁怀草志》之出现。该志由禺坡纂辑,清抄本二册,今存贵州省图书馆。禺坡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无考。本志流传极少,清道光时郑珍、莫友芝编纂《遵义府志》时见过。在《遵义府志》卷四十八记载:“今得志稿六册,无卷数,每目发端,尝作迂肤之论,颟顸冗长,多无归宿,记载泛摘《通志》,于邑之当征者,十未能道其一。亦无纂人姓名。惟考、论数篇各题下有‘禺坡’二字。盖当嘉庆乙亥、丙子间,赵芦洲太守有纂辑之志,令仁怀者,先次此稿,思附之。禺坡或即其人,或是其客耳。”故本志当纂于清嘉庆年间。惟今存抄本职官内有清道光二十一年任职题名,显系后人增补。今存抄本与郑莫二人所见不同:一是郑莫所见名《仁怀县志稿》,今存本名《仁怀草志》;二是郑莫所见为六册,今本二册;三是郑莫所见:“每目发端,喜作迂肤之论。”今本各目均无序引,亦无议论;四是郑莫所见无撰人姓名,惟在艺文类考、论数篇各题有“禺坡”二字,今本首页即“禺坡”,下又增“纂辑”二字。今本《仁怀草志》仅三万多字,其内容大多编入郑珍纂修的《遵义府志》。《遵义府志》仁怀县的采访是礼博生界岁贡生卞天桂,协采是今习水县良村半坎岁贡生任济午。《遵义府志》下限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至清宣统年间仁怀志书资料只记录在《续遵义府志》里。《续遵义府志》仁怀有十人参与协采,即王钟灵、伍世钦、周莲、任金璠、赵以珍、袁复仁、袁明铨、卢新锦、刘丹墀、陈华虞。
1937年,仁怀县政府曾启动修志工作,但因各种原因未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寓居贵阳的仁怀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贵州省文史馆馆员刘莘园先生拟独纂仁怀县志,因资料不足未成。直到1982年11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始纂修《仁怀县志》,1991年出版,全书120万字。2013年,仁怀市政府纂修出版了《仁怀市志》,全书170万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