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读者:在家我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曾燕虹老师回复: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从良好家庭氛围和精神带动力量两方面入手。
在良好家庭氛围方面。首先,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遇事不责备,凡事好商量。这种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富足。被家庭的爱所浇灌长大的孩子,才能向阳而生,内心充满包容。在学校也能多为别人考虑,多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友好相处。
其次,家长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对话,尊重孩子的意见,有效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换位思考。好的陪伴,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句“为你好”,而是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多一些关注和回应,以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为孩子做表率。
最后,家长也要做一些必不可少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中重大节日活动的仪式感,有利于孩子充满正能量,并善用家校联系和学校里的表扬信息,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榜样正能量作用下,唤醒自身的荣誉感。
在精神带动力量方面。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了解每一次活动,尽可能多鼓励孩子参与。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注重仪表,穿戴整齐,讲文明礼貌,共同维护好班级卫生,共同做好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排好队等。在孩子集体活动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孩子多思考,发觉他想法中的闪光点,不吝赞美之词;对于有待改进的地方,及时指出,而后从旁提供所需的灵感,强化有利于集体荣誉的良好行为。
当从孩子的口中得知班级获得哪些荣誉,我们家长需要及时进行鼓励。鼓励一定要明确,强调过程,把“好棒啊”“好漂亮啊”换成“你完成的这部分为班级带来了重要的加成”,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过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会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除此之外,与孩子一同回顾过程,孩子自己做了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如何共同努力,也能让孩子在班级之外再度强化集体荣誉感,享受精神上的富足,成就自信,促进孩子更乐于为集体贡献。
读者: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黄丽宽老师回复:好奇心就是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这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从了解这件事物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并且主动学习。这也是儿童拥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求知欲的体现,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敏锐度,带着慈爱和耐心及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失为帮助孩子增长知识的良机。一个好奇心得到支持和保护的孩子,主动学习的品质能够伴随他的一生,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怎么帮助孩子保持好奇心。我觉得家长需要三个“心”——爱心、童心、耐心。
首先要始终对孩子充满爱心。孩子的世界里,好奇心无处不在——“妈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爸爸,地球真的会爆炸吗?”“爸爸妈妈,我是怎么来的?”等等。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认同、陪伴,而无忧无虑地一直好奇、探索,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不至于把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要始终葆有一颗童心。在孩子的世界里,常常问一些怪问题,例如把新闻联播的“据悉”误听成“巨蜥”后,问父母每次看新闻怎么就不见蜥蜴呢。如果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告诉他你听错了,也就完事了。可如果是葆有一颗童心的话,可以引导孩子:“对呀,不见蜥蜴,那么蜥蜴住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孩子就会乐此不疲,认识了蜥蜴,甚至其他生物。他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又避免了成人的嘲笑。
最后始终给予孩子耐心。作为父母,白天忙于工作,一身疲惫回家,还要面对孩子的一再追问,父母的无助和无力感常常不自觉地蔓延开来。这时候,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和洞见自己的能力。要清晰地知道,下班回家的这个时候,陪伴家人是第一位的,当你这样定位自己的时候,作为父母的耐心就能被你无限地开发出来。
⊙本报记者 刘健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