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柴学宁
“先生”是一种尊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国学经典《礼记·曲礼》中,“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这里的“先生”一词指的就是受人尊敬的老师,而“大先生”更是在人格、师德、学业方面能成为表率者。
不久前,笔者曾在北京东城区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来自通州的老师将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剖析。她坦言,在一次歌咏比赛中,为追求整齐的舞台效果,音乐老师提议把班上一位患小儿麻痹的学生排除在合唱队之外。而作为班主任老师的她,认可了音乐老师的建议。后来,通过学生姐姐的一封信,这位班主任意识到了这一决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内心。“我片面地强调了集体荣誉,却忽视了学生们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这位老师说,集体的荣誉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用学生的心灵作为筹码。
“绝不能用学生的心灵作为筹码”,尽管这位老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有违师德,但我心里仍然很不是滋味。事实上,如今一些个别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类似的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其实,在学校里,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是很有必要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育不仅仅是“教”,更有“育”的要义,“育”中应当有温暖人心的元素。老师的教育行为关乎师德,如果个别老师为了便于教学管理或者为了集体荣誉,动辄侵犯学生尊严、不尊重学生个体需求,那么学生们的心灵将会在这种冷漠中受到伤害,使孩子们原本的激情和热情被浇灭,从而变成冷漠的“机器人”,“育”的要义也必将荡然无存。
有些年轻老师也跟我提过,班里一些孩子很冷漠,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我深思起来。究其原因,恐怕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分不开。如今的家长们在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一切向分数看齐,为了孩子的成绩,一味的物质满足,却忽略了在精神上对孩子的关怀。当然某些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在道德情感的教育上有疏忽。对于孩子,我们不但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更要给予他们道德情感因素的引导,教育他们多去关心他人,懂得感恩。陶行知先生曾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人师”要以师之大爱感动人,以师之德行感化人,以师之人格感召人,使其正心明道、正气充盈、正派坚毅。可见,德行是学生成长的根本,德行坏了,其它的都可能会出问题。真心希望各位老师能主动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引领学生,努力成为被社会尊重、世人效法的“大先生”。
(作者单位:保定市竞秀学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2:26: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