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23:00:00 来源:精彩生活

1999年,殷墟一位牧民在放牧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商代殉葬坑。随后,闻讯赶来的考古队,在商代殉葬坑内出土了数件青铜器。众多青铜器中,有一件文物让考古专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件叫作甗(yǎn)的青铜器,是商朝人烹煮食物时所使用的炊具。烹煮食物的青铜甗,为何让考古专家产生了浓厚兴趣呢?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在考古队出土文物时,专家意外发现,原本是商朝人用来烹煮食物的青铜甗,竟然盛放着一枚头颅。考古专家对此疑惑不解,立即展开全面调查,经过一系列检测,查阅相关资料,考古专家终于揭开了青铜甗盛放煮熟头颅的谜团。甗中盛放的头颅呈灰色,且颅骨上有明显的锯齿状痕迹。考古专家由此推断,头颅是被人砍下来,随后才放入青铜甗中进行烹煮的。头颅的主人究竟是谁,已经无法得知。但该头颅体积偏小,且颧骨光滑细腻。被考古队请来的医学专家,依据这些特征做出判断,青铜甗中盛放的应该是一枚女性的头颅。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医学专家根据头骨上端牙齿的磨损程度,以及骨骼的发育程度做出判断,头颅主人当时的年龄,应该是在十五岁左右。检测完牙釉上的锶同位素含量,医学专家得知该少女并非安阳本地人,因为少女的牙齿上没有任何龋坏。根据牙齿上没有任何龋坏,医学专家又做出推测:该少女经常进食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古代普通百姓,食用的食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只有经常食用肉食的贵族才能做到摄入大量蛋白质。因此专家推断,头颅的女主人应该是商代贵族。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青铜甗是殷商晚期的炊具。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殷商国君帝乙、帝辛正与东南方向的东夷族交战。《殷本纪》记载:商王十年,帝亲率大军前往边境,征讨东夷族,最终商王擒获东夷族长凯旋而归。根据这段记载和青铜甗上记载的内容,考古专家做出推测,青铜甗中的少女头颅,很可能是殷商国君征讨东夷族时,抓回的俘虏。

商代资料记载,商人有将食物放入青铜器祭祀祖先的礼仪习俗。这种礼仪多用于重大的祭祀活动。根据资料上记载的内容,考古专家又做出相应推断,如果是普通的东夷族俘虏,殷商国君必然不会将其放入青铜甗中祭祀祖先。因此,考古专家得出猜测:青铜甗中盛放的头颅,其主人应该是东夷族的女性贵族,甚至有可能是东夷族族长的女儿。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这种祭祀方式虽然听起来十分残暴,但在商代并不少见。《甲骨文》记载:商人处死俘虏,祭祀祖先的方式有十多种。因祭祀祖先被商人所杀的俘虏更是多达一万多人。商人砍掉俘虏的贵族头颅,放入青铜甗中烹煮的祭祀方式,可能正是为了祈求上天、先祖庇佑殷商王朝。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由青铜甗烹煮头颅的祭祀方式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商朝的统治是何等血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商朝国君残暴的祭祀行为,并没有得到上天及其先祖的庇佑。最终武王兴兵讨伐殷商,残暴的帝辛败逃到鹿台后自尽而死。随着帝辛自尽而死,殷商王朝也随之覆灭。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题外话:1984年,殷墟出土了第一件盛放头颅的青铜甗。当时考古专家判断,头颅是不小心滚入青铜甗中的,毕竟任何人都不会往恐怖的方面想。由于该青铜甗受外力挤压已经变了形,所以专家也就无法将里面的头颅取出完成检测工作。一众专家也就接受了头颅是巧合滚入青铜甗中的猜测。

然而1999年,殷墟再次出土一件盛放着头颅的青铜甗。由于该青铜甗保存完好,专家们很快便取出了其中的头颅。通过科学检测:考古专家发现头颅中的钙物质已经严重流失。钙物质严重流失,说明头颅曾被人刻意放入青铜甗进行烹煮。考古专家这才得知,84年出土的青铜甗头颅并非巧合滚入其中。两件青铜甗盛放头颅的原因,都是因为商人的祭祀活动。

37年前,商代遗址出土青铜器中藏一颗人头,谜底十几年后被揭

青铜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甑,下半部分为鬲。鬲形状似鼎,多为三足,三足之间可以供人烧火加温。甑的底部有穿孔的箅子,箅子的作用是分隔甑与鬲。蒸煮食物时,鬲内盛水,甗内盛放需要烹煮的食物。青铜甗的功能和现代的蒸锅的功能基本相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凝视3000年前的生活与信仰:三星堆大展将亮相香港故宫
...代表的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展出120件距今2600至4500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120件展品中近半数为2020至2022年间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重要文物
2023-08-29 14:58:00
近400件最新出土文物亮相国博
...体铸造焊接成形,套接、插嵌组合而成,拆装自如。精美青铜器讲述文明丰富内涵 唯一完整“青铜轮牙马车”展出本次展览还展示了西周青铜马车(复原)。2014年,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发
2023-09-27 16:43:00
香港故宫“凝视三星堆”!120件文物55件为近年最新出土
...地区的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遗址、距今 2600 至 4500 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有100件三星堆遗址文物
2023-09-27 17:14:00
...天工玉礼—— 玉器:天人之间的对话”“光耀吉金——青铜器:王朝时代的号角”三个单元,通过这些展出的精美文物,观众能直观感受当时各区域文明的魅力与特色,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
2025-05-20 19:30:00
殷墟出土的青铜蒸煮器惊现人头,背后有什么故事
...过程中,理所当然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陆续出土,这其中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石器等,譬如如今举世闻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国宝。2002年更是与“战国曾侯乙编钟”、“
2024-10-10 12:29:00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遗址,惊现多件诡异文物,神秘面具为何至今无解
...难以解释的“铜文物”。三星堆文化举世震惊,其出土的青铜器更是令人直呼:不可能。三、刷新认知、难以解释在整理文物时,考古专家开始陷入极度迷惘:这些文物究竟如何锻造而成?奇异形状
2024-05-29 10:54:00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祀坑遗址。三星堆1号和2号祭祀坑相继出土金器、玉石、青铜器、陶器等1700余件,还有大量的骨雕刻器残片、虎牙和海贝约4600颗,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
2024-02-27 23:26:00
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
...些人们见所未见的器物。 譬如,二里头出土过一件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内侧刻有动物纹样,有专家认为是龙形纹。而二里头迄今出土的青铜器,只有简单的几何纹饰。根据陶范反推,这个口径至
2023-10-29 14:15:00
...开始被重写。这把刀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最早的一件青铜器,被誉为“中华第一刀”。 马家窑青铜刀人们冶炼青铜的过程,是先冶炼红铜(天然铜),再到青铜。在之前,在仰韶文化中
2024-04-29 2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