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31 08:2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家家户户贴春联,包饺子,挂灯笼,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春节时不仅仅是挂灯笼而已,还需要挂另一种神秘的东西。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

若是要追根溯源,那就得从唐代说起,因为在如今春节的所有礼俗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唐朝。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春节挂桃符,吃饺子,放鞭炮,并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拎着礼物相互拜年。不过,在当时最起眼,也最能衬托春节气氛的,还是家家户户挂起的春幡!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可能现代人对于“春幡”的概念听都没听过,更不要提关于春幡的一些细节,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别急,小编这就给您说来听听。

春幡,也叫春旗,是用青缯编织的一种旗帜,旗帜上绣满吉祥用语,人们将旗帜套在竹竿上置于门口,或者在各大春节活动上,树立成排,以表达人们对春节的美好愿望。

这种习俗一直到宋代还在被传承,甚至宫廷中都非常盛行,宋朝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曾记载:“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由此可见,当时的春幡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缺少的春节“必备品”。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其实,春幡还不仅仅指代“春旗”,经过漫长的演变,人们开始把“春幡”佩戴在头上。这就形成了春幡的另一个形式——簪花。

把簪花春幡佩戴出新高度的是客家女子,著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久居客家,他就曾在《汉宫春·立春》诗中写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这些心灵手巧的客家女子,在立春时都以佩戴春幡为美。最早的春幡被制作成花朵自然盛开的形态,用以衬托女性之美,到了后来,慢慢的就开始出现各种昆虫式样,如蚂蚱,蝴蝶,蜻蜓等造型,看得人眼花缭乱。春幡的质地也从沉重的银饰,变成了轻便灵巧易于加工的纸饰,布饰等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如今的春幡已经失传,不过小编要告诉你的是,这种春幡不但没有失传,而且还扬名海外,因为它经常出现在日本的各大庆祝活动中。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异常强大,引来很多周边小国的羡慕,古代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该国经常会派一些使者来到中土,学习我们的先进文化与艺术,然后将其带回本国发扬光大,春幡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该国农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悬挂鲤鱼旗来庆祝节日,这是从江户时代传下来的习俗。鲤鱼旗有自己的特殊含义,两只大鲤鱼一红一黑,红色代表母亲,黑色代表父亲,而夹在中间的小蓝鱼,则是代表这个家庭中的男孩,寓意着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希望男孩健康成长,将来出人头地。至于为何要将春幡制成鲤鱼的形状,其实也是仿照我国著名的传说“鲤鱼跃龙门”而来。

古代春节的春幡习俗

说到这里,小编只想说一句,虽然现代的春节已经不再悬挂春幡,可是它从未消失,因为它的美好寓意,已经完全融合到了浓重的年味儿里,也深深的烙在了华夏儿女的心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夜夜守水……勤劳、聪明的苗族人在传承多年的古稻种植习俗的实践中,传达着朴素的生存智慧,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院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
2023-10-27 03:19:00
“3菜不上桌,福气不进门”,大雪将至,别忘老习俗,为家人祈福
...冬时节的开始。在中国文化中,大雪节气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比如,一些地方有大雪补冬的习俗,人们会吃一些温热补品,如羊肉、姜母鸭等,以补充身体的热量和营养。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在
2024-02-14 21:30:00
美食迎春伴好愿
...的橘子送给他们。80多岁的寒溪水村民罗茂祥表示,卖懒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户在春节到来之前都会把鸡蛋染红,分发给小朋友吃,寓意卖了旧年的懒散,去迎接崭新的一年。茶山镇妇联、宣教
2024-02-05 04:01:00
...祀仪式,经不断改良及演化,与化州市石湾、官桥一带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2011年,《跳花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人围观
2023-01-26 14:08:00
江西赣州:在保护中传承 助力客家非遗“活起来”
...在深圳“文博会”、国家大剧院演出。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肖天长指导徒弟雕刻。张欣苑摄对采茶戏的传承保护,是赣州市推进非遗传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市加强非
2023-10-27 21:27:00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送客仪式,以表达人们期盼再次相会的心情。送饭包。该习俗源自古时,以前交通不便,两寨之间走动往往需要步行很长的山路,为了让客人回家路上有饭吃,人们用菜叶包上糯米饭、腌鱼腌肉、鱼
2023-08-09 15:31:00
吃着糕饼过大年
...种历史悠久的贺年食品。我们客家人保留有做年糕过年的习俗,只不过名称改了,叫做“大笼籺”,因为那是用一种竹制的篮子来盛装的糍粑。一只大笼籺足有二三十斤,块头大,分量足,看着丰裕
2024-02-08 09:06:00
非遗|赣州客家银饰:一刀一錾锻造“古老”之美
...”画面,贾宝玉在周岁那天,抓了个胭脂钗环。赣南客家习俗里,也有“抓周”习俗,周岁时摆上算盘、剪刀、铜镜、戒尺、七星宝刀、书、簸箕等,让孩童去抓,以此预测志趣和前途。客家银器制
2024-04-17 18:08:00
寒风虽劲亦有饮食意趣
...俗称“亚岁”。吃饺子,是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这一天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做成一种名为“驱寒娇耳汤”的药
2022-12-22 06:43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