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操曾经数次请孔明出山
大家都知道,孔明是曹操的死对头,然而据史书记载,曹操居然曾数度请孔明出山!
事情是这样的。
据东晋名著《抱朴子·逸民篇》记载:
魏武帝刑法严峻,果于杀戮,乃心欲用乎孔明。孔明自陈不乐出仕,武帝谢遣之,曰:“义不使高世之士,辱于污君之朝也。”其鞭挞九有,草创皇基,宜哉!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魏武帝(即曹操)刑法严厉,杀人不眨眼,而有心想任用孔明。孔明却自己说不愿意当官。于是,曹操就把他送走了,并说:“据正义,不让超绝世俗的人,在无道昏君的朝廷上受辱。”看来,曹操挥鞭征战九州,初创魏朝的帝王基业,这是理所当然的啊!
这么看来,曹老板还真有几分包举宇内的气度。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看到这段故事以后,不禁感慨道:“稚川去魏未遥,孔明传、注俱不载。或曰,孔明谢遣,仲达逼出,天将亡魏,即孟德亦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耶?”
稚川,就是《抱朴子》的作者葛洪,东晋人,字稚川。胡应麟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稚川生活的年代距离魏朝并不遥远,而《抱朴子》的这段文字,在孔明的传(即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即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里都没有。
有人说,孔明被辞别遣散,仲达(即司马懿)却被逼出来做官,这是天要亡魏啊!就算是曹孟德也有不能预见的事情吗?”
当年曹操想征辟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装病不出,结果被曹操逼着出来当官,其最终结果却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大开杀戒,控制曹魏政权,孙子司马炎更是篡夺了曹魏江山,建立了晋朝。
倒是孔明同志,曹操请了几次都请不动,最后却放走了。这一放不要紧,孔明投奔了刘备,辅佐刘备咸鱼翻身,用后半生跟曹魏死磕。
司马懿:都是被逼的
谁说天不灭曹?这是天亡大魏啊!
不仅如此,近代学者卢弼著《三国志集解》,把这段故事和胡应麟的感慨,都记在了裴松之注诸葛亮劝孟公威不要北上仕曹的文字之下,看来是认为这段文字正好表明了诸葛亮不愿出山仕曹的决心。
“孔明”不是注册商标,那么……
是不是很毁三观,也很为古人叹息?
然而……
胡应麟可能搞错了。
提起孔明,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是唯一反应,都是诸葛亮。但是,我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孔明”没有被诸葛亮在工商局注册过,既然不是注册商标,那么谁都可以用,会不会是另一个孔明?
说来也巧了,就在我们这位著名的诸葛孔明的生活年代,真的还就有另外一名孔明,见诸史册。《三国志·管宁传》记载:
颍川胡昭,字孔明,……太祖为丞相,辟,不诣。……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辞袁绍之命,遁还乡里。太祖为司空、丞相,频加礼辟。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昭乃转居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闾里敬而爱之。
胡孔明:大家好,我叫孔明,胡孔明的孔明
而且更为巧合的是,这位胡昭胡孔明,曾经被曹操屡次征辟,最后自己跑去跟曹操说,我不喜欢做官,然后曹操就让他自由自在去了。这和《抱朴子》中所记载的事情如出一辙!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巧合,这根本就是因为,《抱朴子》里所记载的就是这位胡孔明,而不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诸葛孔明。
胡应麟说《抱朴子》的记载不见于孔明传、注中,似乎就已经判断错了。因为胡昭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独立立传,而是在《管宁传》之中,此其一;而《管宁传》中这段关于胡昭的记载,和《抱朴子》大同小异,也不当称为“不载”。所以,胡应麟大概就是认为,《抱朴子》中的孔明,就是诸葛孔明,这就弄错了。当然,胡应麟原话出于何处尚未查证,因此,以上仅是根据这句话来判断胡应麟对“孔明”身份的认识。
而卢弼也在后面《出师表》下,注引了梁章钜话。梁章钜说:“
此节有引裴松之注曹操欲用孔明事,误也。曹操欲用之孔明,乃颍川胡昭字孔明,见《管宁传》,非诸葛亮也。
”卢弼注引此句,当然也就纠正了胡应麟的错误。
不会祭东风,去比东风还要硬
那么胡昭到底是何许人也?胡昭是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后来到陆浑山里隐居,自耕自给。这倒是和当年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很像。虽然胡孔明不是诸葛孔明,没有投奔刘备,但也曾与刘备集团有过那么一点瓜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军与刘备的主力部队在汉中鏖战。陆浑县长张固奉命抓壮丁,派到汉中去服役。老百姓对此大为不满,其中一个叫孙狼的趁机发动民变,杀死了县主簿,然后打家劫舍。陆浑县大乱。
做孔明做到这份儿上,会不会祭东风,已经无所谓了
张固的第一反应不是派兵镇压,而是带了十几个士兵,跑到胡昭隐居的地方一通招呼。关键时刻,名人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许多百姓都前来归附,慢慢的,张固重新恢复了对陆浑县的管理。
胡昭一个人,比军队还管用。
孙狼眼看要玩完,赶紧跟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大佬关羽取得了联系,关二爷授予孙狼印绶,承认孙狼是自己的“别动队”。扯着关二爷的大旗,孙狼又杀回陆浑打游击。
《三国演义》里,江东的孙郎曾经忌讳诸葛孔明。而历史上,眼前这为孙狼对另一位孔明岂止是忌讳,简直是奉若神明。
孙狼带着一帮好汉路过陆浑以南的长乐亭时,竟然跟几位“总瓢把子”一起主动发誓:“胡居士贤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大家说好了,谁也不去胡昭的“势力范围”内打草谷。
于是乎,整个陆浑县因为有了胡昭这位活神仙,躲过了一劫。
做孔明做到这个程度,会不会祭东风,已经无所谓了吧。
孔明救了司马懿,司马懿要了孔明的命
诸葛孔明跟司马懿死磕,胡孔明却是司马懿的恩人。
胡昭曾经讲学,既然是大咖,粉丝必然少不了,难免就有些了不得的人物。青年时代的司马懿,就是胡大咖的脑残粉。而胡昭也很看好这位粉丝,觉得司马懿胸有大志,日后必然有大出息。于是,俩人玩儿得非常好。
据《高士传》记载:
初,晋宣帝为布衣时,与昭有旧。
不过,胡昭的脑残粉中,也有一些真“脑残”。比如有个粉丝叫周生,整天对前来登门的学子粉丝品头论足,当然了,肯定免不了品品司马懿的头,论论司马懿的足。这让司马懿很愤怒。
司马懿是能忍的,隐忍不发,顶多对周生翻个白眼。然而周生是忍不了的,忍不了,就要动手了。
周生打算带着一帮混子,中途截杀司马懿。
不过消息很快走漏,胡昭听说后,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好不容易堵住了周生,对周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地步。
就像在陆浑县一样,胡昭再一次发挥了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气势汹汹的周生,居然被胡昭说服了。
《高士传》是写道:
昭闻而步陟险,止(周)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
这就是命!
胡昭当然不会想到,自己这位孔明,阻止了周生的刺杀,救了司马懿一条命。
而这位司马懿,日后将在秦岭之北,凭借龟缩战术,要了另一位孔明的命。
这就是命!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也就是司马懿掌控曹魏政权的第二年,司马懿就以曹魏的名义,公车特别征召胡昭。想来,一是想用胡昭的声望,提高自己的威望;二是多少要报答一下当年的知遇与救命之恩。
而胡昭却在这一年寿终正寝,享年89岁。寿命不仅超过了54岁的诸葛孔明,也超过了下一年便去世、73岁的司马仲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