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县域经济如何凝聚“新”力量?这个“全国百强县”打了个样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4 16:59: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不生产一颗塑料原料,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不养殖一只水貂,却建成了高端裘皮交易市场——中国裘皮城;5年完成了从企业成立到顺利上市的创业奇迹,刷新企业上市的“宁波速度”,现有境内上市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县(市)第四位;创设全省首个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建成全球市场份额领先的生产超高纯金属材料和溅射靶材这一制造芯片关键材料生产线……

近年来,余姚在塑料、模具、小家电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创新融合,重点建设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4条标志性产业链,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产业焕发“新生”。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向“新”

投入每年净利润的85%到90%用于研发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惊喜?宁波晟达仪器有限公司用今年首季度产销均同比增长30%以上的成绩给出答案。

晟达仪器是一家集光学仪器生产、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体视显微镜等产品。去年5月,晟达仪器搬入占地22亩的新厂房,大量自动化设备同步启用。总经理吴德胜表示:“新设备启用以来,我们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效率也大有提升。单单一个显微镜平台,生产效率和原来相比就足足提高了6倍。”

据悉,目前晟达仪器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加工环节的自动化程度达70%,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产品在色彩还原度等方面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可喜的是,产能提高的同时,公司订单也在增多,并没有因为“机器换人”而辞退一名员工。

像晟达仪器这样,矢志创新的科创企业正成为余姚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

近年来,余姚坚决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和区位特色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共融共舞”,逐步形成以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等“35”千百亿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体系。

2023年,余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235家,同比增幅为39%,连续3年增幅在30%以上,总量达806家;实现技术交易额73.12亿元,同比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30.7亿元,居宁波第二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7.4%,居宁波第一位。

传统产业向“新”集聚

偌大的生产车间内,不见许多制造业企业“主战场”里满身油污的笨重机器和挥汗如雨的忙碌工人,只有少数员工在显示屏前输入指令来操作机器运转,显得游刃有余;20余辆AGV(自走式车辆)灵活穿梭,将原料运送到产线源头开启“智造之旅”,经过道道工序后逐渐变为成型的轴承制品,再由AGV运送到下个车间,运输全过程不费一分人力;十条“超级磨装生产线”马力全开,每一条都整合了原本分散在不同车间的5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大大缩短……

位于朗霞街道的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工厂”全面启用已有一年,据集团制造中心总监邱小彪介绍,车间人力节省了60%、生产效率提升了25%、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双双下降。

“未来工厂”只是近年来更大集团向“新”而行的一个缩影。眼下,这家诞生于1989年的轴承研发生产企业正通过生产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不断自我革新,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迸发出澎湃的发展动能,实现了销售的持续高速增长。

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对其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在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升级进程中,更大集团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同样,在余姚还有更多的传统产业,正在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过去一年,余姚牢牢咬住高端化不断跃升,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用好智能化手段,立足不同细分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进绿色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余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740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4家(总量居宁波第二,2022年和2023年新增数量均居宁波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6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737家、居宁波第一;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56.5亿元,工业百强县(市)居全国第十位;先后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示范县(市)、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和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浙江省、宁波市政府督查激励。

人才驱动谋“新”未来

就机器人产业而言,宁波乃至浙江有两张名片,中国机器人峰会以及借由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余姚而创立的机器人小镇。这两张名片都在余姚。

2016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余姚,为余姚机器人产业提档升级打下扎实基础。同时,智能制造领域著名专家甘中学创立了以三元控制技术为核心,由三蜂机器人集群为载体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型集团公司智昌集团。

在甘中学带领下,短短几年智昌集团成功研发了3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7项机器人标志性产品,目前拥有一支超200人的研发和技术团队。与此同时,以智昌科技为核心,余姚集聚起了一条覆盖143家企业的机器人产业链,目标到2025年,由智昌科技牵头研发的传习机器人将力争进入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硬核支撑。谁拥有了一流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树牢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意识,持续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通过完善人才政策、打造聚才平台、优化人才生态等措施,进一步壮大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源源不断地激发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余姚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余姚奋力打造智造“最名邑”人才首选地,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一手抓“外引”,依靠产业布局,精准引育人才项目,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以才引才,做大“人才朋友圈”的连锁效应。另一方面,余姚“内拓”环境,早在2012年便出台了“3个500万”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此后人才新政不断迭代升级,补助支持标准更是提高到了最高“5个1000万元”,同时,优化“姚江英才项目”等本级人才工程评审,从职称待遇、生活保障等十多个方面提供优惠保障政策,打造人才发展生态最优市。

截至目前,余姚共有技能人才25.3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万人,占比32.7%;累计入选新时代浙江工匠系列61名、宁波工匠系列81名。过去一年,余姚新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团队)20个、宁波甬江人才工程28个,引进高校毕业生2.64万人,其中硕博1031人,人才到岗率居宁波市首位。

向“新”而行,以“质”取胜,县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舞台。余姚乘风起势、扬鞭赛马、奋力前行,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征程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四川宣汉县召开创建全国“百强县”总结表扬大会
四川新闻网消息9月14日下午,宣汉县创建全国“百强县”总结表扬大会召开。来自该县各条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齐聚一堂,接受属于奋斗者的崇高荣誉。自宣汉县正式被省委
2023-09-14 20:23:00
百强县“腰斩”、千亿县“挂零”,中部第一大省如何破题?
...究》,中部第一大省河南再度面临尴尬局面。2023年中部百强县榜单中,河南上榜县(市)最多,达到28个,几乎相当于安徽、江西、山西的总和。然而数量虽多,却无“头雁”,中部六大千
2023-11-23 07:45:00
《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发布 苏浙两省保持领先
...》在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对外发布。研究显示,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苏浙两省保持领先,闽湘皖蒙省(区)内差异较大,鲁鄂川三省发展潜力较大。
2023-07-25 15:41:00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醴陵实现县域经济百强县再进位位列第55位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毅) 11月28日,《第二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下称《报告》)发布,醴陵位列
2023-11-29 07:49:00
...过全省。强区强县稳中有进。在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区、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百强区入围13个,百强县入围7个,数量均与去年持平。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行榜中,
2024-08-28 06:31:00
报告:中部县域发展存在两个瓶颈期,分别该如何突破?
...,湖南省的长沙县、陕西省的神木县分别位列中部、西部百强县之首,与去年保持一致。研究指出,中部百强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消费升级成为重要发展动力;中部百强县城镇化率与城乡居
2023-11-14 20:38:00
...市经济之强,还强在县域经济,省内拥有多个领跑全国的百强县。赛迪顾问近期发布的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表现最为亮眼,拥有25席,占全国1/4,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包
2024-08-11 11:46:00
2024年中国旅游百强县、百强区名单正式揭晓
...游竞争力报告2024》,揭晓了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2024中国旅游百强县)、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简称2024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
2024-09-19 16:55:00
百强县的“大赢家”,是这两个省
下一个“千亿县”在哪最新百强县榜单,谁是赢家?近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研究》”)显示,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
2023-07-28 19:17:00
百强县包揽前四,江苏县域经济强在哪儿
...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举行,论坛上揭晓了“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百强中,江苏占23席,再次彰显县域经济强的本色!而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昆山市继续领跑“百强”名
2023-07-28 00: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