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9: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很多人都觉得那时候的白起是在忏悔,可实际上,白起说这话可能自嘲的意味更多一些。他为秦王四处征战,最后却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他的内心自然是非常悲凉的,他的自杀不是因为秦王要他死他才死,更多的是因为他心寒。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确实,白起贵为一代名将,他一生征战沙场,为大秦开疆拓土,立下无数功劳,即便是屠杀数十万人,也是出于为秦王,为秦国所考虑,这样一个为国为王的人,按道理他没有理由会被自己的王,在自己的地界赐死。

其实这连当时秦国本国民众也想不太通,《史记》记载:“民众也以白起死非其罪,无不怜之,深表怀。”这说明本国秦人也非常同情白起,因为他们觉得白起并没有犯罪,甚至为了缅怀白起,还为其建造了祠堂来专门供奉他。

那在众人眼中并没错的白起,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让当时的统治者秦昭襄王会如此狠心在最后要将他杀死呢?里面的缘由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一、自身的性格使然

关于一个人物的性格,我们从史料为基点来看往往是最为直观的,也是最能够感受到的。

长平之战后,秦赵各自休整了一段时间,秦王改派王陵攻赵,但这次攻赵军队却打了大败仗,前线战事逐渐吃紧,震怒的秦王于是想要征调正在养病的老白起,面对秦王的旨意,白起却坚决不受,并耿直的向其解说如今攻打秦国的弊端。

秦王在白起不出的情况下,只好派王龁为将功赵,但等来的依旧是大败。而《史记》记载,白起在得知前线兵败的时候,说了一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句话在白起看来或许是感叹加惋惜,但在这个时候耿直的说出来,在秦王看来嘲笑自己的意味恐怕就更重一些了,白起的这句话,无外乎火上浇油,加强了秦王对他的恨。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接着就有了“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白起病可能是真病,毕竟上了年纪,但在这个时候又是这种耿直的称病理由,没有任何变通,不难免让人觉得是对秦王的态度过于消极了。

而此时,前线又传来失利,秦王自然更加不舒适,于是迁怒于白起的不作为,令其上路。白起这次终于是上路了,但却一直拖延时间,没有要急切动身的意思。

毕竟白起是个倔脾气,自己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他认定了打不得赵国,就肯定不回去,因为去了在他看来也是没有意义的牺牲,这也终于让秦王最终忍无可忍。

除此之外,往往统治者杀功臣都会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将他们杀死,群臣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而秦王之所以敢最终杀死白起,就是因为白起在群臣当中的名声非常差。诸葛亮对于白起的评价非常的客观,他说:“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意思就是说白起非常善于打仗,但不善于经营人际关旭,其实从秦王杀白起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在应侯提出杀白起的建议之后,其他大臣没有站出来反对,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白起很少刻意针对过谁,但是他的情商非常感人,所以可能在无形当中得罪了不少人,在白起风光的时候无人提及这件事,但是在白起落难的时候众人也没有出来施以援手。

虽然白起或许有可能是对的,当时确实打不得赵国,但他如此耿直的拒绝秦王,不懂灵活变通,在秦王恼怒的是时候,去做一些火上浇油的事,而平时又不善于交际,与群臣关系比较僵持,这或许就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二、应侯的推波助澜

当然,应侯或许也应该对白起的死负责。本来对于最终如何处置白起,秦王是始终犹豫不决,因为他虽然痛恨白起的行径,但是白起毕竟是功臣,罪不至死。

但就在这时候,应侯站出来表示:“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白起这次去赵国打仗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被迫前往,所以他非常不服气,(对秦王)不满意。是在听了应侯的话,秦王这才决定将白起给赐死,其实要是没有应侯在旁边推波助澜,白起或许有可能免于杀身之祸的。

不过也有人猜测应侯只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他只不过是把皇帝想说的话传达给了大家,换句话说,皇帝本身就想杀白起,应侯却背了黑锅。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觉得应侯只是为皇帝出谋划策,可是在史书当中有着明确记载,白起和应侯之间是一直有矛盾的,如果说这个矛盾是因为一些小事,那两个人只需要各退一步就能解决。

可是这个矛盾是属于早就有的分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说明这不是小矛盾,他们两个都恨不得杀死对方,而应侯先这次抓住了机会,他自然是选择给白起迎头一击。

三、后面深层次缘由:国家利益

当然了,能够做到秦王这个位置,虽然偶尔会因恼怒而失控一下,会有感情用事的情况,但很多时候他杀这样一个功臣应该也会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理性的分析里面存在的更加深层次的缘由,比如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考虑。当时在秦王看来,国家利益是什么?无外乎两点,一是对内巩固统治,二是对外开疆拓土。所以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

1、先说对内巩固。我们在分析第一点的时候说到,白起曾有过多次抗旨不遵,自商鞅变法以来秦是最重视法律的,若秦王真对他宽大处理了,那么国家之内这股不良的风气就有可能会蔓延开来,秦王知道这种先河是不能开的,必定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自己。秦王斩杀白起或许相当于是自断一臂,不过这也成功保全了秦王的颜面还有秦国法度的严肃性,守住了王威,守住了法律,才算稳住了这个偌大的国度。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2、接着说说对外开疆拓土。众所周知,白起在长平之战当中杀死了数十万人,这个数字是非常的可怕。秦王想要攻取赵国难度非常大,因为民众对白起抱有相当大的敌意。只要白起还活着,赵国的民众就会誓死抵抗,这会大大增加拿下赵国的难度。出于攻伐利益方面的考虑,秦王萌生了卸磨杀驴的想法,恰逢白起作死,所以秦王就顺手把白起给杀死了。

其实或许白起即便没有刻意作死,或许秦王也不会放过他,而是找个其他的理由将他杀死。毕竟在皇帝的眼中利益永远是排在首位的,白起还能创造价值的时候秦王对他自然是尊敬有加,而白起当时已经年迈能够创造价值相当之少了,秦王就放弃了他。尽管这非常的残酷,但或许这就是真实的现状。

总结

其实对于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原因,我们大可以综合为一点,那就是感性因素。因为无论是白起的性格,还是应侯的助力,都造成了昭襄王在当时直接发怒,最终赐死白起。至于最后一点的国家利益则是出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昭襄王为何要杀白起。而至于详细是哪个最终造成了白起的悲剧,这个就只能看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2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
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
2023-06-14 21:18:00
白起功勋卓越,秦昭襄王为何要赐死他?
...人诟病其残忍嗜杀,却也有很多人为他的死而喊冤叫屈。白起的一生从无败绩,在长平之战中以坑杀赵军40万人名震天下,杀降一事在战场上是有违道义、有悖论伦常的事情。即便是后人猜度白起
2024-01-12 06:21:00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一生到底杀了多少人呢
...雄”说起秦国的名将,一定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就是白起。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
2024-10-19 12:27:00
长平之战大胜,为何“杀神”白起还是被赐死了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杀神的名号。作为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运筹帷幄使秦军在对外战争中显现出无往不利的态势,为最后秦朝的建立奠
2024-05-28 17:59:0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
...战争的巨鹿之战时,陈余劝降秦军主将章邯的时候说,“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可见当时的人对白起的死是抱有同情心的。那么,白起这位年过七旬
2023-06-20 19:30:00
战神白起:从平民到不败神话的传奇人生
...一生70余战,从未尝过败绩。他就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白起。然而,这位不可一世的战神,最终却被一张嘴给害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平民到战神白起,秦国武安君,是战国四大名将之
2024-05-09 21:48:00
白起:用兵如神建功立业,却因失和被赐死
...奇与悲剧命运,以饱览历史起伏,感叹人生无常。千古英名白起:用兵如神,却因失和被赐死战国末年,秦国逐鹿天下,一位名叫白起的平民百战百胜,一战成名。他深谙用兵之道,屡建奇功,协助
2023-09-20 21:10:00
秦国双战神白起与王翦的不同命运
...一人善终。这样巨大的反差,真的只在于才能的高下吗?白起:只懂打仗的战神公元前230年,赵国邯郸城外。此时,秦国大将白起已经围攻赵国国都邯郸一年有余。白起是秦国战国时期最杰出的
2023-12-26 08:51:00
名将白起被赐死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为何秦昭王就容不下他?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最著名的,除了他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再就是他的杀神之名了。他曾带兵大破楚军,导致楚国从此迁都,一蹶不振;他也曾打赢决定秦国前途命运的长平之战,彻底击败了
2025-05-03 18: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