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一项对6~18岁孩子的调查显示,在孩子最受不了家长的行为中,父母的唠叨位居前列,且孩子被唠叨的比例也位居前列。但是,与孩子的印象相悖,大部分家长却都认为自己是善意提醒孩子,认为如果孩子都能做好,自己根本不会唠叨他。另外,还有部分家长表示,除了唠叨,找不到其他能让孩子听话的办法了。很显然,在孩子和家长的认知中,对于唠叨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知错觉。
多数爱唠叨的家长有一个共识: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从孩子的感受来说,家长的唠叨容易引起烦躁;而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一种畸形的爱,甚至是一种伤害孩子的爱。
家长唠叨孩子大概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过度关爱。即便孩子已长大,具备了自理能力,家长却始终不放心,处处提醒。在孩子看来,你的反复叮嘱就是唠叨。
二是家长缺乏安全感或不自信。对孩子过分担心,家长无休止地重复同样的话,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宣泄不安的出口。
三是家长控制欲望太强,亲子关系不佳。家长希望孩子凡事听自己的,按要求做,不给孩子说“不”的机会,并以说教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而当家长用尽办法也不能说服孩子时,很可能以唠叨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无奈。
四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孩子没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家长认为孩子所说的一切都是在找借口,往往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数落,误以为这样的唠叨是教育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与之对照,思考一下自己的唠叨是出于哪种原因。但无论哪种原因,实际上都体现了你的一种负面情绪,是你自身焦虑的表现。
避免唠叨带来的亲子关系紧张,最主要的是要家长先调整自己。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尝试两种方法:一是深呼吸,连续三次;二是“金刚动作”,叉开双腿,双手叉腰,挺胸抬头。其次,学会闭嘴。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善于抓住家长说话的漏洞,家长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们反击的把柄。因此,发现孩子有挑衅意味,家长要适当闭嘴,避免事态扩大。再次,转移焦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以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扮演好后勤部长的角色就够了。
提升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倾听。给孩子表达的权力,接受孩子的不同,不再试图把孩子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除非孩子要求帮助,否则你最好不说话。在孩子主动征求你意见时提供建议,不说重复的话,不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第二,帮孩子理清心结。关注孩子的“大事”,就是在你眼里不算大,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事,关心他,理解他。比如,孩子脸上长青春痘,可能成为他巨大的精神负担。
第三,与孩子适度交流一些禁忌话题。比如交往问题、社会上的阴暗面、抽烟、网瘾等。可以坦诚和孩子交流这些事,但不指责孩子的想法。
第四,不比较。任何时候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 陈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4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