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专家给家长支招
□通讯员 王凝嫣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最近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一个前来咨询的高一的小姑娘可可令人印象深刻:就诊原因是情绪低落,平时住校,表现都还好,周末不想回家,在家一哭能哭上几小时。自我分析原因是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就被严厉对待,导致与父母关系疏离。
医生们讨论这个案例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出一个问题,从儿童生理、心理健康的角度,父母该以何种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儿童保健科徐亚琴副主任医师分享三点,帮助家长们摆脱“卷王”思维,获得和谐的亲子关系。
认知并接纳自己的孩子
爱孩子本身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情绪表达和性格特点。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更外向,更容易表达情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另一些孩子可能更内向、独立,不善于表达情感。”徐亚琴表示,家长要认知并接纳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本身,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包括不同的学习方法、情绪调节技巧以及适合他们性格的社交互动方式,以满足孩子的独特需求,帮助他们发展出更多的技能和认知能力,并建立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要支持孩子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克服挑战、发展潜力,并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尊重孩子
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孩子成绩不理想,行为不规范时,很多家长会说教,甚至尝试用“恶语”去骂醒孩子,但似乎效果并不如意。那遇到这样的情景,家长该怎么办呢?
育儿专家沙法丽·萨巴瑞在《家庭的觉醒》中提到,对孩子而言,三件事最重要:“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同时法丽莎指出要承认孩子的自主性,因为“孩子不需要我们带领他们觉醒,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觉醒的”。
“家长要相信孩子内心的觉醒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天性,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情感和需求。”徐亚琴建议,通过倾听和理解,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儿童建立起更加亲近和融洽的关系。同时恰当地给予支持和引导,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应对困难和挑战,处理情绪,以及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支持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欣赏孩子
用对言语和表情
据可可妈妈说,初中三年每天都是父亲开车接送,风雨无阻,用父亲自己的话说“下刀子也要去”。但这样的话,女儿却从来没听到过。
“这位父亲只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跳出来管教,且情绪控制不良,用词不当,最终疏离了父女关系。”徐亚琴提醒,好孩子一定是夸出来的,渴望赞美是人的天性,对于孩子好的行为一定不要视而不见,同时用语言说出来,肯定孩子的成长,肯定孩子的价值,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信任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