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我在“最后一米线”上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0 10: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农金人”杨坤松:

我在“最后一米线”上

□本报记者李思静

我在“最后一米线”上

图②:杨坤松到田间地头宣传和动员种植户参加淮山王争霸赛。(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供图)

我在“最后一米线”上

图③:2023年“金田桂银杯”淮山王争霸赛现场。(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供图)

我在“最后一米线”上

图④: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理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就设在村口。(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供图) 从柳州一路南下,气温逐渐升高。150余公里的车程后,采访团来到桂平市金田镇理村。主人公杨坤松,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理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站长,就在村口迎接我们,他的服务站则在他身后。

●我能做什么?

杨坤松穿了一套深蓝色的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头发经过精心打理,一丝不乱,看上去和坐在时尚办公室里的银行白领没什么两样。显然,他对这一次接受采访很重视。

在杨坤松的衣襟上,一枚党员徽章很亮眼。

杨坤松说,初中毕业后,他并不想务农。他说,村里很多人也这么想。尽管他所在的金田镇是广西淮山的主产地之一,金田淮山更是在日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

杨坤松说,传统的淮山种植不赚钱,半年劳作下来,亩产不过2000斤,卖出不过4000块钱。曾经他也选择外出打工,中学辍学后,他在广东摆过菜摊、卖过衣服,还开过五金店,后来又与堂兄弟一起做炊具生意。

2010年,考虑到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杨坤松选择结束“粤飘”回到理村。回来能做什么?他问同村的村民,答案出乎意料:“他们说没有什么事干,想干什么也没有资金。”

由于杨坤松家的兄弟姐妹多在外打工,家族中的10多亩土地无人打理,而在进行了养鸡、养黄沙鳖等多种尝试后,他把希望寄托在种淮山上。

“有人找到我,说种出来的淮山他都收,这是有扶持政策的一个产业。我跑去村委问,确实是这样,还鼓励我做成示范点,我就把地都拿来种淮山。”让杨坤松没想到的是,第一年他就成功了。而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改进,亩产值不断提高。

“现在一亩产量达到5000斤,收购价到了3块一斤左右。”看到杨坤松赚钱了,很多乡亲都跟着来了。

可先期的土地、种子、人工、肥料、器械等投入让大伙犯了难,去哪里找钱?

2019年,桂林银行着手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计划打造集金融、政务、便民等服务于一体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村里来了一位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的支行行长。

●我也可以做金融?

“当时,这位支行行长找到我,问我愿不愿做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站长。我说,我做不来。”杨坤松回忆说。但这位支行行长在拜访村委时了解到,杨坤松为人可靠、在村民中说话有分量,因此,争取在村中有“带头示范”效应的他来做站长,被认为是建设理村服务点的关键所在。

可无论是杨坤松还是乡亲们都不相信在村里开普惠金融站能对他们有什么作用。

“有一些银行早就在我们村设过点了,但只是挂一块牌子,里面有个机子,可以简单转账汇款,如果要咨询什么业务,还是要去镇上。”

不过,看到那位支行行长下村以后主动给村民介绍金融服务对产业发展的好处,热情地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又或许是想到自己当初回乡时想了解一些产业扶持政策曾无处可问,2019年11月29日,杨坤松动了心,决定接受邀请,为淮山产业、为理村的乡亲们做些实事。

改变首先发生在村口。

村民们发现,这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不仅可以小额取款、交水电费,还有免费复印服务。如果有贷款需求,银行很快就有回应。“刚刚就有从广东回来的人来问我,听说我们是‘信用村’,有产业扶持,是不是真的。”杨坤松说,听到村民们有融资需求,他会先了解一下项目的具体计划以及进展,确有其事的,他会推荐给支行,由他们进一步对接需求,申请手续简单,有时候贷款申请当天就能审批通过。

杨坤松也感受到了不同,成为站长后,尽管他依然在为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关心村里的产业发展、与淮山种植户交流新技术等等,又因为背后有一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他的“力”得到了增强,“所能及”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在农产品销路行情不好时,通过银行的“开心团”助农团购平台帮助村民销售;自己学懂了金融知识后,在走访本地种植、养殖、加工企业时,还能为他们拓宽融资渠道,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推荐贷款530余万元。

村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种植淮山而致富,淮山产业在金融的支持下越做越好、越做越强,有种植及扩大种植规模意愿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主动联系杨坤松请他帮忙推荐金融产品,还有更多青年人因此返乡,加入淮山种植队伍中。

也是这时,杨坤松忽然懂了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杨坤松很忙。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手机上有六七个人向他咨询贷款业务办理,希望能扩大自家产业的规模。村中有老人的银行卡遇到故障,杨坤松告诉老人,下午3点自己会开车带他去镇上问清楚。

而在本月24日,桂林银行将在南宁举行全区“新农人”风采展示大赛。即便是在桂平已经取得过两次“一等奖”的他也有些紧张,倒不是因为需要上台演讲,毕竟杨坤松在去年就凭借在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被各家银行、公司邀请讲课100多场。他需要思考的是,从事站长工作4年,如何进一步将农村普惠金融工作的涵义解释好,让更多人明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

“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因为在外收入不太好,又照顾不了家庭。但是回来种淮山不一样,现在淮山产业很稳定,挖多少就能收多少,马上过秤给钱。”杨坤松还说,农村留守妇女也可以在其中获得工作,在种淮山、挖淮山等环节,一名女工一天能赚得100元至120元的报酬,一个月下来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还可以兼顾家庭。

“在大城市的话,自己的生活不一定有着落,家里的老人也照应不了。如果家里没有人当家,生活像什么样子?”在杨坤松看来,通过普惠金融,村民们的生活和乡村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农金人’就是要弄懂普惠金融可以给村民带来多大帮助,要给大家讲清楚桂林银行做农村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什么作用。我们是农业大国,一定要把农产品做起来,这是我们生活的根本。而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就是在激发农村活力的同时,把城市的美好生活带回农村。”

有一个例子可以侧面证明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农村产业扩大后对当地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全桂平的宵夜数金田镇最热闹。人气回来了,烟火气回来了,乡愁也就回来了。

采访结束后,杨坤松告诉我们,他已经想好了比赛演讲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杨坤松说,“做了服务点站长这么些时间我已经知道了,我这个位置,就处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线’上,对金融和乡亲们互相成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我说,做好农金人,做好农村普惠金融,也是为人民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特别支持他做这项事业!”
...行理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正式营业,陈倩熔的丈夫杨坤松当上了这个服务点的站长。据陈倩熔回忆,最开始她对服务点的业务不太了解,担心丈夫做不好。经过几年的发展,她看到了丈夫在金
2023-11-20 10:13:00
“零距离”背后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黄敏从金田镇理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的杨坤松站长身上,我们看到了把一个农民变成“银行家”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正在广西农村把以农民为个体、以村屯为单位的点串连成一个
2023-11-20 10:36:00
“我们和银行并肩前行”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我们和银行并肩前行”——访金田淮山协会会长、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蔡美森□本报记者李思静 文/摄金田镇是桂平淮山种植的发源地,“金田淮山”以色白
2023-11-20 10:13:00
桂平市:淮山种植正当时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淮山藤沿着竹子蜿蜒生长。陆柔宇摄时值炎夏,稻浪飘香,桂平市金田镇淮山种植基地上,村民们一边正在马不停蹄地收割稻谷,一边忙着种植淮山,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
2023-07-11 11:25:00
...讯员李玲)记者2月20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桂平市金田淮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第三卷)》。金田淮山是桂平市的特色经济作物,因主产于桂平市金田镇而得名。近年来
2023-02-22 10:44:00
金融奏乡曲 “活水”促振兴
...”服务点是建设银行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而打造的服务平台,依托金融科技为群众民生赋能,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一站式基础金融服务。社会保障一头连着发
2023-09-26 02:32:00
...平市是我市重要的农业大市,是广西最大的玉桂、荔枝、淮山等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基地。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今年水果种植面积3.69万公顷,预计总产
2023-12-26 10:19:00
撂荒地变良田 产业旺促振兴
...波浪向前延伸,10多名村民分散在连片的田地间,或采挖淮山,或揭开薄膜,或覆土施肥,或剪枝,忙得不亦乐乎。“这里原来有50亩是撂荒地,为充分盘活好这片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
2024-03-15 13:46:00
小小“腐竹贷”,铺就乡村“致富”路
...属金融产品,为腐竹产业链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深入县域市场方面,桂平支行成立专班与多部门联动协作,通过政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推出“烟商贷”“小额快贷”等多元产品
2025-01-09 09: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