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1-11 16:41:00 来源:西安交大黎荔

作者:黎荔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

汉语中“练”字的本义,是一种加工丝或丝织品的工序,即通过水煮等方式把丝麻、布帛煮得柔软白净。这个字始见于战国文字。“练”是形声字,古字形从糸、柬声,汉字简化时“練”简化为“练”。“练”字和丝织物有着真接联系,《急就篇注》给出的解释是:“练者,煮缣而熟之也。”缣是指一种细绢,绢就是练制而成的丝织品。《说文解字》中也说“练,湅缯也”。湅通洗,缯是古代丝织物的总称。

华夏先民养蚕取丝,相传源于黄帝时期的元妃嫘祖,之后种桑养蚕、抽丝织帛的手工艺兴起,渐渐遍及各地。西周时分,人们对先练后染的认识已经很明确,练是丝织物在染色前的准备工作,因为生丝含有胶质,故需要脱胶使其变得更加柔软、纯净,以易于着色。练丝分灰练和水练两步:先用灰水浸泡绞丝七天,练去部分丝胶。再用井水浸润和日晒,再练去部分丝胶。灰水指的是用含钙质的蛤壳磨成粉末或烧楝叶为灰沤泡,再用石灰浸渍,然后多次漂洗,这称之为“沤”。沤后的丝白天晾于日光下暴晒,夜间则挂在水井中,如此七日七夜,称之为“水练”。练丝是对蚕丝的进一步处理和漂白。未练的丝叫生丝,练过的叫熟丝。这个过程也叫“熟练”。

蚕丝的主要成份是丝素和丝胶。丝素是近于透明的纤维,即茧丝的主体,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外表的黏性物质。丝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伴生丝胶和混入一些杂质,这些丝胶和杂质虽然可以在缫丝时去除一部分,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黏附在丝素上。由于它们的存在使生丝或坯绸显得粗糙、僵硬。所谓练丝帛,就是指进一步地去除其上的丝胶和杂质,使生丝或坯绸更加白净,以利于染色和充分体现丝纤维特有的光泽、柔软滑溜的手感,优美的悬垂感。

从以上工艺术操作,就可知“练色”是什么颜色了。“练色”就是充分分解丝胶之后的熟丝的颜色,作为颜色名词指丝白色、素色。例如练衣指白色的布衣,练巾指白头巾,练文比喻白色海浪波动的纹路。练也用来形容素皎的月色,又白练色可指老年人的花白鬓发。练丝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故“练”又引申为反复学习、纯熟,如:练习、训练。我发现“练”的本义,后来已很少使用,多用它的引申义。其实,“练色”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绸生产工序密切有关,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传统色,是真正的国风之色。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

中国古代练丝帛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三种:草木灰浸泡兼日晒法、猪胰煮练法、木杵捶打法。第一种方法的最早记载,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种练丝工艺,沿用的时间最长,历代均曾采用,直到现代,大部分丝的精练也还是用碱性药剂。第二、第三种方法,都需要结合草木灰浸泡法同时使用,其中第二种方法胰酶练,最早记载见于唐代人的著作,较为晚期才出现。第三种方法捣练法,发明于汉,普及于南北朝,盛行于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著名诗句。许多人以为此处的“捣衣”是指洗衣服,如同记忆中农妇们用棒棰捶洗衣服的情景,其实是在捣练丝织物,是丝绸加工的工艺。

经这样复杂工艺练成的丝织物,有一种历尽沧桑的纯净之美,生丝变成熟丝后,变得那么柔软纯素,呈现出一种洁白的光泽。古人常用这个“练”作比喻,比喻水色、月色。如南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诗中将霞比作“绮”,把江喻为“练”。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诗人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

比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啊!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

练也用来形容素皎的月色,如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都是用练色来形容月华流泻,如白绢似的皎洁。月光淡淡的,柔柔的,如绸缎一般,触手柔滑,又清又冷,游踪如缕,轻盈而落,实在美得难以形容!“匹练”是一匹展开的白绢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奔驰的白马、光柱、瀑布、云雾等。如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遥观似匹练飞空,远听如千军驰噪。”用一匹白绢在空中飞舞,形容瀑布从山崖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从西汉开始,中国被西方世界称作“丝国”,中国丝织品大批运往国外,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世界最初了解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丝绸;丝绸之路的先导是丝绸。丝绸,是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练色,为丝绸生产加工后的本色。素白的熟丝泛着柔和的光泽,可染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的缤纷之色。可即使不着一色,这纯素之色也是极美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历来存在“绚”和“素”两种不同的美。“错彩镂金”是极为绚烂的美,如颜延之诗,“铺锦列绣,雕缋满眼”;“清水芙蓉”则是极为清素的美,如谢灵运诗“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这两种美满足了人们繁简浓淡的不同审美趣味,它们在不同的时代受到的推崇不尽相同,但自魏晋六朝起,文人群体似乎更偏爱纯素淡雅的美,认为“芙蓉出水”的自然素美,是比“错采镂金”的华丽绚美更高的审美境界。

练色的境界,是一种素朴极简,却饱含深度的境界,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展现的清冷孤绝的高妙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纯素笔调展现的心境之高迈,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这是何等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想体会练色之境,那就在夜深时分,将自己静静地浸润在,月光练白的如水清凉中。被月光润湿了的夜色里,大地的精灵缓缓起舞,轻柔的掠过脸颊,是风?是雾?还是天地精华凝成的丝缎,闪着幽幽的亮光?谁能不喜爱并且沉浸于这份宁静、恬淡和蕴藉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首博锦绣中华:元末,蒙古贵族北逃中匆忙埋藏的丝织物
...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展出了十来件鸽子洞窖藏丝织物。生活就是“一团麻”,哪能理清什么纯汉纯蒙,都是你学我的、我也学了你的,一起生活在这人世间。从这批蒙古贵族留下的丝织物
2023-09-03 10:03:00
...,适合于服装和装潢书画之用。绮是一种指地纹为斜纹的丝织物,一般都一色,宋代时出现了两色的。从目前出土情况看,当时已有四种花纹的小花绮,即矩形点小花、菱纹小花、方形小花、几何小
2023-08-17 14:14:00
双槐树遗址出土,发现了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现里面竟然有一些矿物质颜料的成分。由此说明,当时的丝织物不是本色的,而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染色,说明了当地的先民已经懂得从矿石中获得颜料,并且将其用于丝织物的染色,所以当时的丝
2023-08-03 14:53:00
欣赏汉初丝绸之美
...件用织物缣做的土珠囊。丝细而经纬密度小且轻薄的平纹丝织物为纱,在纱的表面分布有均匀的方孔,因而又有“方孔曰纱”的说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著名的素纱禅衣(图2),其质地就是这种“
2023-07-24 21:56:00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平均每年近亿元技改投入一根丝织出创新图谱走进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的展厅,“绚烂”是众多展品汇聚而成的关键词。颜色清新的鞋面裁片浮着细细的起伏“波纹”;花
2024-06-25 10:07:00
港媒:中国用三千年前的提花织机技术,解决F22隐身涂层裂缝
...南华早报》近日又在论文资料中挖掘到了一个重磅信息,中国用三千年前的丝织技术解决了困扰F-22的隐身涂层裂缝问题,实现了古代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不论是歼-20,还是歼-3
2025-03-05 05:37:00
匠心坚守 传承“织中之圣”
...名刻丝,源于汉魏时期的“缂毛”技艺,唐代时被运用于丝织物,宋代起逐渐从实用品转向观赏品生产,南宋以来,缂丝工艺扎根于江南,延续至今。由于工艺繁复、耗时费工,缂丝被认为是中国丝
2024-03-10 21:17:00
2000多年前的“新衣”长这样!马王堆文物研究成果上新
...证,马王堆帛书抄写的年代从战国晚期跨越至西汉初期,中国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重要转折正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横平竖直的隶书
2025-05-16 11:33:00
这种复古布料来自西周?
...织布、染色等工种。资料显示,目前考古发现的西周时期丝织物数量极少。就发现的而言,以云雷纹和菱形纹为主。比如,陕西省宝鸡市发掘两座西周前期的奴隶殉葬墓,其中有一些保留在铜器和泥
2024-01-28 16:0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亲子“吐槽大会” 幽默化解矛盾
“我很认真了,妈妈却嫌我粗心。”“爸爸偏爱弟弟,陪我的时间太少。”孩子们坦然说出心里的委屈,家长认真聆听。10月18日
2025-10-19 17:08:00
17023.jpg
2025-10-17 14:29:00
g170801.jpg
2025-10-17 14:29:00
g17011.jpg
2025-10-17 14:29:00
珍爱网观察:快节奏的生活,让爱情正在被“等一等”消磨
“等我忙完这一阵”“等我们条件再好一点”——在社交平台上,这样的情感表态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感情似乎在“等一等”中渐行渐远
2025-10-17 15:27:00
古稀开启直播路
前段时间,年逾古稀的我,在挚友再三鼓励下,开启人生首场幼升小招生直播。这一次尝试,竟为我推开了一扇新窗,踏上有趣的新旅程
2025-10-17 18:45:00
小保答粉丝问丨男方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吗?
大河网讯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医保政策,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打造了“河南省医保中心直播间”,并推出“小保答粉丝问”系列短视频
2025-10-16 14:09:00
【天眼快评】江西有“鸡排哥”,贵州有“汉堡姐” 小善举汇成大温暖
近日,贵阳一位经营汉堡摊的老板娘,因一个暖心的举动悄然走红网络。清晨,她刚支起摊子,便看见一个书包歪斜的小男孩站在路边掉眼泪
2025-10-16 15:18:00
恋爱时转的3.8万元,分手后到底该不该还?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亲爱的,我信用卡快逾期了,先帮我周转一下?” “最近学费交不上,你救救我吧……” 恋爱中,一句句看似甜蜜的求助
2025-10-15 15:39:00
珍爱网用户自述:珍爱APP是我们爱情故事里最温柔的注脚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爱情却常常因为忙碌而被搁浅。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叹:身边的圈子太小,遇见合适的人太难。张晨和林可(均为化名)也曾有同样的困扰
2025-10-14 11:58:00
铅山县永平镇中心小学读书活动纪实
暖阳漫进窗棂,将铅山县永平小学阅览室的书架镀上一层温柔的光晕。趁阳光正好,趁阅读意浓,本周,三、四年级的同学们怀揣着期待走进这里
2025-10-14 16:02:00
家风在诗句中延续
我从小在太原市柴市巷的一个大杂院里长大。大人们总爱边忙活营生边凑在一起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则在前院后院疯跑打闹,满院都是热闹劲儿
2025-10-14 18:26:00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关注心理健康 拥抱幸福人生
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核心使命旨在打破偏见,让“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站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025-10-13 14:00:00
张纪中妻子杜星霖称全家遭网暴向黑粉宣战 本人最新发声
大皖新闻讯 10月12日,导演张纪中妻子杜星霖接连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她和家人多年来一直遭遇网暴,尤其是近期有人竟对她年仅1岁的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2025-10-13 18:36:00
舅舅的婚期
从我记事起,舅舅的婚礼就被提上了日程。那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舅舅找了个女朋友,准备结婚了。女朋友是什么?年幼的我完全没有概念
2025-10-13 2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