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41年5月,随着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希特勒无奈地放弃了占领英国的“海狮计划”,转而向苏联发动了入侵。
在苏德大战开始仅仅两个月时,斯大林就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4名苏联将军。他们分别是大将巴甫洛夫、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格里果里雅夫和少将科罗布科夫。斯大林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尤其是大将巴甫洛夫,他可是与朱可夫齐名的将军。
那么,巴甫洛夫等人是否真的通敌呢?
巴甫洛夫1919年参加红军,他与朱可夫分别担任了红军最早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巴甫洛夫又与朱可夫一同前往了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军事知识。1936年,巴甫洛夫以坦克旅旅长的身份,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并且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1941年,他与朱可夫一起晋升为大将,巴甫洛夫被调到西部特别军区,而朱可夫则前往基辅军区。
从他的人生履历来看,巴甫洛夫的步伐,几乎与朱可夫同步。假如他没有被处死,那么日后他也很可能成为苏联的最高统帅之一。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巴甫洛夫于1937年出任了苏联装甲坦克部部长。本来他也算是一名坦克名将,虽不如曼斯坦因等人出类拔萃,但也是具有一定水准的。
西班牙内战中,T26轻型坦克因防护性能太差而表现不佳。这让巴甫洛夫错误地认为,所有坦克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都缺少单独作战的能力。
在担任坦克部部长之后,巴甫洛夫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向斯大林请示,要将苏联组建好的机械化军队解散。
由于巴甫洛夫在苏联坦克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斯大林错误地信任了“专家”的意见。虽然后来在众多将领的提议下,斯大林又在1940年对坦克部队进行了重组,但时间却不够了。最终,这件事导致苏联军队在苏德战争初期,遭到了重大的损失,而巴甫洛夫也因此赔上了性命。
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德军拥有数千辆坦克的装甲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向前推进了600公里。巴甫洛夫收到命令,指挥西方面军进行反击。由于他将空军全都集中在少数几个机场中,结果西方面军的空军力量,在一天之内就被德军给消灭得干干净净。
在损失空军力量后,巴甫洛夫仿佛受到了惊吓。作为一个方面军的总指挥,他竟然跑到了一个集团军中去。这样的行为,完全是没有大局意识,对整个方面军极不负责的自杀行为。
并且更搞笑的是,巴甫洛夫不仅没有正确指挥西方面军的行动,而且他完全像是一个盲人,不清楚敌人的动向。为了了解到敌人的情报,他甚至跑去收听德国的电台。结果一个星期后,德军占领了明斯克,西方面军已经大部分被合围。而巴甫洛夫竟然是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问询中,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包围。
在巴甫洛夫的指挥下,西方面军数十万士兵被德军俘虏。而他们的上千辆坦克和众多武器装备,也都成为了德军的免费补给。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仅仅抵挡了一个星期,这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怒火中烧的斯大林,派人火速将巴甫洛夫等人接回了莫斯科,并以“惊慌失措、指挥无方、抛弃部队、通敌叛国”的罪名,将巴甫洛夫等四名高级指挥官判处死刑。
在这场战役中,巴甫洛夫的罪责的确是太大了。光是损失的武器装备,其实就够他死上几次了。至于说他“惊慌失措、指挥无方”,这也确实是事实。
不过,说巴甫洛夫等人“通敌叛国”,却显然是一条子虚乌有的罪名。而斯大林之所以要给巴甫洛夫安上这条罪名,实际上有两个目的。
其一,一开始苏联就决定解散机械化军的命令,其实是斯大林下的。从苏德战争初期西方面军和基辅战役的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条极端错误的决定。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安上这条重大的罪名,一来是泄愤,他愤怒自己错误听信了巴甫洛夫的意见;二来是甩锅,因为他在这件事上,确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二,自古以来,败军之将被杀是很正常的事情,苏联的其他将领其实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光是杀掉巴甫洛夫,对于苏联众将领的警示作用远远不够。但“通敌叛国”这个罪名就完全不同了,斯大林这是要将巴甫洛夫等人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让他的家人、后代永远都抬不起头来。这样一来,苏联众将便再也没有人敢瞎指挥了。
不得不说,尽管斯大林的手段比较残忍,但正是由于他的雷霆铁腕,最终才帮助苏联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