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2岁的李大爷半个月前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上厕所的次数增加,每天进食量增加但体重却有所下降,李大爷虽然还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但他认为这不是正常的现象,于是打算去医院检查一下。
果然通过系统检查后,李大爷确诊了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已经有10.2mmol/L。
李大爷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得差不多,血糖也降了下来,可以准备出院。出院时医生给李大爷开了几盒降糖药,并叮嘱要按时服用,之后定期过来复查。
回去之后李大爷总忧心忡忡的,家属一问才得知是因为李大爷在住院期间每天都有测量血糖,现在在家里不测了反而有些没有安全感,他认为知道血糖值高低,才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控制。
于是家属去药店给李大爷买了一套测血糖的装备,包括采血针、血糖试纸、血糖仪等,回去之后就立马测了一次血糖,李大爷看血糖值正常,他才真的放心下来。
李大爷学着在医院医务人员给他测的那样,每天测量四次,空腹前和三餐饭后两小时,刚开始李大爷还会记着时间来测,后面是什么时候吃的饭也记不清了,有时候早上吃了几口饭又突然想起来又跑去测个血糖,李大爷想着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而且李大爷为了省钱,将使用过的采血针和试纸再次重复使用,导致结果测量不出来,或是偏低偏高。
李大爷想不明白怎么血糖一会高又一会低,他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测量血糖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还以为自己病情又加重了,连忙跑到医院去询问医生。
“医生,我血糖又不稳定了,忽高忽低的。”医生先安抚了李大爷,并询问了具体情况,随即给李大爷测了一次血糖,空腹血糖为6.5mmol/L,医生说:“血糖还可以啊,其他检查也没出现明显异常。你怎么自己在家测血糖就出了问题呢?你是不是测血糖时没有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血糖测量的时间一定要固定,不能随便乱测的,而且测量前要用医用酒精消毒皮肤。像采血针、血糖试纸这种一次性用物也是不能重复使用的,也会影响结果。”
听医生这么一说,李大爷才真正意识到问题出在了哪,原来是自己测量血糖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才导致血糖值不准。
看李大爷低头不语,医生也知道自己说对了,“居家测血糖是好事,能及时观察血糖的稳定情况,但如果错误测量血糖,导致血糖值不准,就容易出事了。”李大爷点了点头,仔细询问了测血糖的注意事项,才安心回了家。
很多糖尿病患者想在家测量血糖或是病情需要必须测量血糖,但往往大家对居家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并不了解,常常导致血糖值有偏差,还以为是病情变化所致。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居家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借着李大爷的例子,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一、为何会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其表现特征为血浆中葡萄糖水平的增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升高,通过血糖监测后显示出来的血糖值变化。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在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所致,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少见,多见于幼年及青少年。
2型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占很大一部分,其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血浆中葡萄糖水平无法有效降低所致。
现如今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其基本病因尚不明确,但主要与两方面有关。
其一是遗传因素方面的影响,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北京大学和江苏疾控中心共同对四万多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七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与没有糖尿病患者的家族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病率高出了0.9倍,如果糖尿病患者人数有2人以上,其患病风险又会升高1.27倍。特别是家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其后代患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升高。
糖尿病类型中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明显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已发现20多个致病基因都会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而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过更多地是环境方面的影响。
其二就是环境因素方面的影响
1型糖尿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机体感染上病毒,可以直接被胰岛B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异常或减少,常见的病毒有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我国1.3亿患者中有90%-95%都属于2型糖尿病,为何如此之多,主要就是因为环境因素中有很多个方面都能影响其发生,比如我们无法改变的年龄增长,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体重过于肥胖等原因。长期影响,就会引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当患上糖尿病,早期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一般人也不会去测量血糖,因此也很难自己发现。等到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说明糖尿病已经发展很久了,而且比较严重。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对大脑产生刺激,从而引发口渴,又因为机体渗透性利尿导致多尿,而且喝得多,尿得也多,以此循环。体内血糖升高,但机体无法有效地吸收利用,因此患者常常觉得饥饿。
又因为体内葡萄糖大量被排出,导致生成糖原减少,机体不得不用脂肪来代替产生能量,脂肪过度代谢,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总结下来,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有四个,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当血糖出现异常并未及时控制,病情快速发展,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眼睛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网膜血管病变,甚至失明。足部的伤口会难以愈合,发生感染、溃疡,极易造成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常常还伴随着血脂、血压等方面的异常,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通常依据患者表现的症状及并发症,还有血糖仪的数值也同样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像健康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而糖尿病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监测是很重要的,通过每日监测血糖可以有效观察其病情变化、血糖稳定程度等,在医院医生可以根据每日血糖值的变化,科学安排降糖药的服用,而在家患者自行测量血糖,可以在饮食、运动、睡眠等多方面来进行调节。
在医院由医务人员专业性测量血糖,一般不会出现差错,血糖值也会比较正常,而在家自行测量血糖,如果不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就有可能造成血糖值不准,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耽误就诊治疗。二、医生提醒:糖友居家测血糖要注意5点
1.测量血糖的时间要固定
糖尿病患者测量血糖的时间是必须要固定的,很多患者对其重要性并不了解,像李大爷一样经常忘了时间,导致测量血糖的时间推迟或过早,导致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就拿餐后两小时血糖来说,如果还未到两小时就测量,血糖值会偏高,如果过了三四个小时才测量,血糖值会偏低,这并不利于病情的分析,有些心急的患者因此可能增加药量等,导致对身体的影响更大。
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测血糖时可以发现,一天要测量四次血糖,一次是早晨空腹状态下,其余三次是三餐饭后两小时,要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两小时后才能测量血糖。因此居家测血糖时更要注意这一点,测量的时间一定要固定。
2.测量前不能擅自停药
许多患者认为停用降糖药后测量的血糖值才是最真实的,才能判断病情是否有好转,有些人甚至认为如果停药后测出来的血糖值是正常的,说明糖尿病治好了,这种想法是不能有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稳定血糖,而且血糖监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观察用药后的效果,能够及时根据血糖值的变化更改用药剂量、品种等。
3.测量前未消毒皮肤
采血针扎皮肤之前,应该使用酒精进行局部皮肤的消毒,因为皮肤上往往有很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一旦扎破皮肤采集血液,就有可能因此并发感染。而且皮肤上存在过多杂质也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建议测量前应用医用酒精消毒皮肤,第一滴血用棉签拭去,测量第二滴血,结果更为精准。
4.采血时用力挤压皮肤
有些患者常常扎破皮肤不够深或血液流出比较慢时,用力挤压皮肤迫使血液流出,这其实也会影响血糖值结果,因为有可能此处的血液会被指端组织液所稀释,造成结果出现偏差。
5.测血糖用物需正确使用
许多人像李大爷一样为了省钱,采血针、试纸等一次性用物重复使用,或是没有无菌观念,这样的操作是非常错误的,对血糖值会造成偏差,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的一次性用物上面已经存留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最终得不偿失。
总结: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借着李大爷的例子,我们也学习了居家测量血糖的5个注意事项,在测量血糖时注意以上几点,才能解决血糖值测不准的问题。
居家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血糖变化很好的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测量血糖,观察血糖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