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0 10: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素来有个规矩,那就是在乡试、会试中取得功名之人都将主考官视为“座师”,自称门生。而在殿试中,因为是天子主持考试,因此那些进士及第之人往往冠之以“天子门生”的头衔。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天子门生”最早源于北宋,隋唐时期并无此说。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唐代后期,朝廷上发生了历时数十年不息的激烈党争,这与主考官利用科举取士制度以培养私人势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唐代及第进士都以主考官为恩师,致使“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因此有人曾愤慨地表示,唐朝实亡于朋党。

为此,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年)下诏禁止考官、考生之间结成座主、门生关系,走出了改革科举制度的第一步:“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主试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并不得呼主试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这一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此后宋人虽尚有恩师、门生的称呼,但大多为客套而已。

唐朝在科举取士中盛行“公荐”,即每年担任知贡举的主试官赴贡院主试之前,宰相近臣可以保荐有才之人,造成一种变相的请托。于是科举取士就不能做到公正公平。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宋太祖深知其弊,于乾德元年(963年)九月正式规定:“自今朝臣不能发公荐,违者治其重罪”。这项措施的实行,提高了科举取士的透明度,有利于激发中底层士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此后,朝廷又重申这一禁令,鼓励举报违反者,一经查实,将取消科举考试资格。

为减少科举取士中的弊端,宋太祖进一步限制主试官的权力。与唐代不同,宋朝主试官属于临时差遣,称“权知贡举”,每年出任知贡举者都不相同,并增设副职,名“权同知贡举”。主试官与其他考官共同评卷,定其优劣,去取不能由一人作主。

尽管宋太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防止科举舞弊行为,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开宝五年(972年),宋太祖打破惯例,亲自在讲武殿召对新科进士,然后下诏放榜。由此逐渐将科举取士的大权收归己手。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开宝六年(973年),新科进士及诸科举人三十多人在讲武殿接受天子的召对。宋太祖发现进士武济川、刘俊才质疏陋,应对失次,于是将他们两人从合格者名录中划去。宋太祖得知这两人是权知贡举李昉的同乡,很不高兴。碰巧落地进士徐士廉等人上书告发李昉有舞弊行为,去取不公,建议宋太祖举行殿试。

这个建议大为符合天子欲收回取士权柄之意,于是宋太祖即令在讲武殿出题重试落地进士,考完后,亲自阅卷,定下录取名单。事后,李昉等考官皆遭到贬官处罚。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这一由皇帝复试奏名进士的方法,就称为“殿试”,亦称“御试”、“廷试”。由此及第进士就被世人誉称为“天子门生”。殿试最早见于唐代武则天时,但未形成制度。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再次举行殿试,所定合格进士名次,与礼部试(省试)有不同。从此“殿试”成为常制,科举取士之权由天子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也就成了“天子门生”。对此,宋太祖颇为得意说: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寒孤寒之路,很是无谓也。今日朕亲自临试,以决定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

“尽革畴昔之弊”显然有点夸张,古今难以做到,不过宋太祖的做法在抑制势家、洞开孤寒之门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贫寒士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入仕这一途径进入上层社会,有一种很好的示范效应,大大提高了读书人对朝廷的拥护程度。

此皇帝定下殿试制度并世代沿袭,从此进士及第者方称“天子门生”

由此,《神童诗》中便有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著名诗句,这也准确反映了整个宋朝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0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中最优秀的让天子进行批阅,皇帝审阅合格以后成为天子门生文状元为六品官职在武则天新创武举之后,就出现了文状元和武状元。由于所考的属性不同,在官职的任用之上也多有不同。十年寒窗苦
2023-10-26 14:48:00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候是大臣监考。这一次考试,无论是否中第,都叫做天子门生。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
2023-11-03 08:54:00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定制,通过科举进入北宋朝堂的文人们正式成为了“天子门生”,再加上大量增加的入选名额,科举制也成为了皇帝控制朝臣、提高士林声望的手段,中央集权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一、前车之
2023-02-13 20:22:00
宋太宗这两项科举改革措施,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
...有考官来决定,而是由皇帝来决定。这也是科举中“天子门生”的第一次出现。然而,紧接其后的宋太宗改革力度更大,使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宋太宗刚即位,就非常重视通过科举制度选拨人才
2023-07-05 10:29:00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皇帝名义主持的考试,取中者由皇帝授予进士,俗称天子门生,这也可能是皇帝所要达到的一种政治目的。殿试由皇帝来决定名次,其排名一共分为一甲、二甲、三甲这三个档次,每个档次里还有更
2023-05-20 11:26:00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展与其需要密切相关。高丽后期,恭愍王为了清除以座主门生关系结成的文阀贵族的弊端,于恭愍王十八年(1369),采纳任朴之建议,借鉴元朝科举制度,实施科举三层法,即乡试、会试、殿
2023-02-15 16:19:00
古人中了状元有什么待遇
...元是有功名在身,地方大员见到都不敢怠慢。进士是天子门生,那状元自然是天子最得意的门生。当上了状元,差不多是步入中央最高统治阶层,现在中央入翰林院就职一段时间,然后要么提拔入六
2023-05-06 11:27:00
寇准19岁中进士,2次当宰相,为何晚年穷得买不起棺材?
...有才名,19岁那年就中了进士,成了“令人惊叹”的天子门生。之所以说是天子门生,主要是因为,当时宋太宗仍然信奉守旧之风,选择的进士、探花绝大多数是年纪大、老成持重的人。而为了得
2023-05-20 11:37:00
...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所有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因此只设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名。读卷官由内阁大学士和五部(礼部除外)、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
2024-06-15 09: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