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更危险”的膘到底该怎么减?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5-15 06:55:00 来源:杭州网

正常体重人群中有15%的人内脏肥胖 四年内95%以上减重者体重出现反弹

“更危险”的膘到底该怎么减?

内脏脂肪检查

“更危险”的膘到底该怎么减?

施军平

杭州日报讯 “有的人看起来胖,实际是皮下脂肪多;有的人看起来不胖,但内脏脂肪堆积,肝脏第一个遭殃。脂肪肝作为真正的内脏肥胖,不仅难减,还容易被忽视。”最近,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施军平正带领团队联合全国四个中心开展临床研究,专攻最难减的内脏脂肪,寻找科学减重防反弹的“中国方案”。

平时在门诊见过形形色色的胖子,在施军平眼里,比起看得见的胖,体脂率超标却“显瘦”的“瘦胖子”更危险。“今年2月,脂肪肝作为真正内脏肥胖的标志,首次写入《健康中国战略之慢病综合管理蓝皮书》。”施军平补充道,随着医学发展,评价减重效果好不好,已从传统的测算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围等方式,逐步转向评估内脏脂肪面积及肝脏脂肪含量。

为什么胖肚子比胖四肢更危险?内脏脂肪正在破坏代谢与大脑

在胖子群体中,有的腿粗、有的膀圆、有的大肚。长在哪里的膘最危险?

“与腿部脂肪相比,长在肚子里的肥肉更让人担心。脂肪过多地积聚在腹腔脏器周围或者肝脏、胰腺等内脏就是内脏肥胖,医学上又称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等。”施军平团队统计发现,每3个胖子中就有1个是内脏肥胖,而它又相当隐蔽,在正常体重人群中约占15%,“尤其是女性,不少人BMI正常,身材不错,但用内脏脂肪测量仪一测,就能发现内脏脂肪面积超标,往往还伴有脂肪肝。”

相较欧美人群,中国人的胖还有些不一样。

“欧美人多是全身性肥胖,且皮下脂肪堆积多,我们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堆在肚子里,像海绵般包裹心脏、肝脏、胰脏等重要器官,危害更大。”施军平解释,这种脂肪不是惰性组织,而是活跃的“内分泌工厂”。它会持续释放脂肪细胞因子造成全身炎症,还容易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血液,流向心脏、肝脏和动脉,导致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大肚子”的危害不止于此。施军平提到了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脂肪肝等内脏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智力和认知水平,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简言之,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内脏肥胖?

施军平说:“单独测算BMI、体脂率、腰围等方式,目前看来还不够全面,最直接的是测量内脏脂肪肝面积或者体积,评估内脏脂肪多少。也可以简单看看肝脏有没有脂肪沉积,因为肝脏是过多脂肪累积的第一个器官。只要出现脂肪肝,就等于宣告内脏肥胖和已有代谢紊乱,不加以控制,50%—60%的患者在三五年内就会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

为什么大多数人减错了地方?果糖、睡眠不足等让内脏“胖”起来

要减少内脏脂肪,首先要弄清楚它是怎么来的。

“80%的内脏肥胖与饮食结构相关,我们发现内脏脂肪超标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吃红烧、油炸的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此外,奶茶、咖啡、碳酸饮料里也添加了很多果糖,反式脂肪酸和果糖是造成内脏肥胖非常重要的原因。”施军平提到,果糖很难被代谢,最终都转化为脂肪沉积在肝脏里,造成脂肪肝,它也与高尿酸血症的高发密切相关。

在医学界,被公认最难减的就是内脏脂肪。施军平团队发现,大部分人减肥减错了地方:“许多人在减重期只控制了热量摄入,而没有注意减少反式脂肪酸和果糖的摄入。虽说吃得少,人看起来瘦了,实际减掉的多是皮下脂肪和肌肉,内脏脂肪倒没有减多少。”

此外,睡眠时长也与减脂难度相关。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促进腹部脂肪尤其内脏脂肪堆积。

该项实验期间,一组人在连续14天内每天只能睡4小时,另一组人睡9小时。结果发现,睡眠不足者吃得更多,热量摄入增加了308千卡/天,导致腹部脂肪增加了9%,内脏脂肪增加了11%。

“正常情况下,脂肪优先沉积在皮下,睡眠不足或睡得太晚,会导致肥胖的皮质醇激素升高、瘦素(一种能抑制食欲、加快代谢的激素)以及生长激素减少,直接促进内脏脂肪沉积。即使睡眠恢复,热量减少、体重降低,内脏脂肪依然会继续增加,且很难在短期内逆转。”施军平说。

为什么四年内95%以上的人体重反弹?这项最新研究或迎来大突破

对胖子来说,减重中最难的是防止体重反弹。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我们做过临床统计,两年内接近90%的减重者体重反弹,四年内95%以上反弹。减重时脂肪细胞容易反跳,所有无法长期坚持的减重方式最后都会失败。”目前,施军平正在研究减重容易反弹的深层原因,比如有些人吃了还想吃,是因为肥胖破坏了大脑对食物的应答机制,即便大吃一顿也没有发出“吃饱了”的信号。

门诊中,施军平遇到过不少对食物成瘾或冲动性进食的减重患者,研究发现,这些人在进食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依然没有减弱,进食的欲望并没有降低。

“虽说可以通过药物等抑制食欲,但很难长期坚持。最近,我们正联合南京、广州、西安等4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启动一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探索通过磁共振精准定位的经颅磁刺激疗法,打断肥胖患者大脑中的‘奖赏环路’,恢复大脑对食物的应答,减少对食物的渴求。”施军平说,从前期研究来看,患者经过一个月20次的治疗,可以抑制食欲大约6个月。

对于运动减重,施军平也想提个醒:大部分肥胖患者肌肉量不够,身体代谢水平不高,单纯进行有氧运动,一旦停止体重极易反弹,建议增加力量型运动同步增肌。

市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施楠婧也同意这个观点:“增加平板支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深蹲等抗阻运动可避免肌肉流失。”

施楠婧还提醒,千万别混淆活动和运动的概念。“‘膳食宝塔’推荐的日行6000步是指活动量,要减少内脏脂肪,需每周进行150分钟、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通俗来说就是运动时能讲话但不能唱歌,心跳微微加快、身体出汗。”

减重热点问答

运动心率达到多少才能减脂?

推荐公式:(220-年龄)×(60%-70%)。如25岁左右的年轻人,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17至156次。大基数的肥胖患者动起来很难,不一定要选择跑步、跳操等,可以从游泳等容易坚持又“爆汗”的运动开始。

为什么江南膳食模式更适合减重者?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江南地区膳食模式与地中海饮食相似,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有积极作用。江南膳食模式即以稻米为主食,增加粗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植物油为主;提倡蒸、煮、炖、煨等低温烹饪方式;白肉多,减少红肉,多吃豆制品。

“躺瘦”真的可以实现吗?

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对一部分超重且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多睡1.2个小时,摄入热量会减少270千卡,且在2周内体重会减轻约1斤。睡得少,可能和瘦素减少有关,这会导致食欲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升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你从脂肪肝到肝癌只要4步不仅因肥胖!有这7点毛病的人最该警惕
...型变化,而忽略内脏脂肪,尤其是肝脏。你知道吗?你从脂肪肝到肝癌只要4步,肥胖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符合以下7点毛病的人最该警惕。脂肪肝到肝癌只需4步脂肪肝是由于干细胞内脏脂肪
2024-11-11 08:54:00
儿童肥胖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胖会增加器官负担。肥胖的儿童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出现脂肪肝。而且由于肥胖儿童的体重增加,腹腔压力也随之增高,影响肝脏和胃肠道功能。另外,孩子在运动过程中,内脏脂肪会堵塞在肝脏里
2024-02-03 04:40:00
脂肪肝:不仅是肥胖问题,免疫系统的无声战场
...境下的常态。随之而来的是,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中,“脂肪肝”这一诊断开始频繁出现。许多人仍误以为它只是“胖子”的专属标签,而事实上,脂肪肝并不只是肝脏里“多了一点脂肪”那么简单
2025-05-26 16:57:00
为何瘦人和不胖的人患脂肪肝也常见
相信每个人都对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不陌生,脂肪肝是比较常见的肝病,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美国心脏协会曾发表声明称,脂肪肝是心血管风险增强因素。因此,千万
2023-06-26 14:15:00
肥胖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患脂肪肝?
网友疑问:前两天体检的时候,查出来患有脂肪肝。医生说让我以后注意生活习惯,还有需要减肥。请问是不是肥胖的人就容易患脂肪肝呢?解答:你好!体型肥胖确实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肥
2024-10-09 09:02:00
从内脏脂肪到肝脏衰老,LAIFE乐梵LR13 祛脂化因子开启轻肝新路径
...慢性炎症等问题。上海瑞金医院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达82%,其中35%可能在5年内进展为肝纤维化。轻肝绿宝瓶科学减脂,重启肝脏代谢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自波士顿的
2025-05-24 16:20:00
肥胖成肝脏健康重大威胁,LAIFE「乐轻肝」成躺瘦风向标
...显示,全球肥胖人数已突破10亿,而与之伴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同步飙升——在肥胖人群中,这一数字高达70%。更令人警觉的是,脂肪肝已不再是中年人的“专利”:根
2025-07-12 16:16:00
那些一胖就胖肚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尤其是深藏于腹内和周围器官中的那类内脏脂肪,比如脂肪肝,就是因为腹部脂肪过多地储存在肝脏中了。腹部肥胖会增加很多慢性病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和癌症等
2024-07-12 17:22:00
南瘦北胖是真的! 广东“胖子”占比全国倒数第一
...发症患病率更高。超重/肥胖参与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BMI越高,并发症越多。从数据来看,北方地区超重、肥胖的比例更高。这可能和饮食习惯有关
2023-10-17 07:1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张顺:毫克与脚印,白大褂上的泥土香
"大爷,这个白色药片早餐后吃,黄色胶囊睡前服。"张顺将分装好的药袋递出窗口,又特意抽出一张手写卡片:"我都给您标好了。"老人眯着眼看了看卡片上工整的字迹
2025-09-11 16:59:00
妇幼科普 | 共筑宝宝健康未来,科学营养与三级预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王青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主题——“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
2025-09-11 13:06:00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中医教您这样做
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
2025-09-11 07:59:00
普通人定期洗牙有必要吗?口腔专家:非常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邓旭亮介绍,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洁
2025-09-11 07:59:00
请领取您的健康福利:免费筛查5年!贵阳市公卫中心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
为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女性可免费接受5年期的多项筛查
2025-09-11 00:17:00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