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9 11: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导读:关于《隆中对》的从三分天下到汉室可兴的两步走,按照小编的粗浅理解隆中对就是个三分天下计。而一统江山的的谋略太粗糙且弹性太大。什么叫待到“天下有变”?没有明确说明,而且即使有天下有变也不太可行。因为明显的漏洞就是建立在东吴配合自己灭曹后再统一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人家东吴配合你灭曹后,再等你来灭自己?那样的东吴的文武的战略眼光也太差了,这不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嘛?所以说按照这个逻辑,诸葛亮的《隆中对》只能保证三分天下而一统江山更像是入世前给皇叔刘备画的一块大饼。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隆中对出现的历史背景

我们来看一下隆中对相关的两个人刘备和卧龙诸葛亮。刘备号称大汉皇叔,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就凭借这个名头和兴复汉室的志向迎来了一切,包括自己结拜的关张以及赵云。

由于刘备没有基础起点太低,所以在赤壁之战前的绝大部分时期内都是以依附诸位诸侯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并不过千,将不过关张。总想找一个机会能够出头,独领一方州牧。所以他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寻找机会。虽然这中间也曾经有机会在徐州、豫州等地牧守一方,但是都被别人打败丢了根据地(徐州是陶谦让的,豫州是曹操给的)。基本上中原诸侯他都投靠过一遍了,如果不是宗室刘表收留估计就无容身之处了。

在刘表这里寄人篱下的情况下,才有机会遵循水镜先生的指点来卧龙岗寻找诸葛亮。通过三顾茅庐的形式,得到了孔明的认可。这才有了隆中对的出炉。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诸葛亮与刘备一拍即合,按照隆中对策略实现三分天下

诸葛亮胸怀天下,所谓躬耕于南阳不过是静待时机。胸有锦绣的诸葛亮也不会真正在茅庐隐居一生。当时的天下诸位诸侯已经相对明朗:北方的曹操雄才大略,但是谋臣不少:荀彧、郭嘉、贾诩、程昱、荀攸、董昭、刘晔、蒋济等等。虽然诸葛亮有才,但是如果前去投效不一定受重用;东吴有张昭、鲁肃、周瑜等都是江东俊杰,也不是很好的投效对象。而荆州的刘表、益州刘璋甚至汉中张鲁都不具备开国的气象。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刘备身为大汉皇叔,有胸怀天下之志。此时刘备正处于蛰伏期,身边人才匮乏正是非常好的投效对象。对于此时的刘备来说,三分天下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更何况兴复汉室了(按照早先的遭遇有块地盘容身就可以了)。所以隆中对真正有可行性的是第一阶段:以荆州为根基联手孙权抗曹。然后取西川、定汉中,与曹操和孙权三分天下。这一阶段有三个核心点:联吴抗曹、夺荆州取西川、定汉中天下三分。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这一阶段确实凸显了诸葛亮对刘表、刘璋、张鲁三个诸侯性格上深刻了解以及宽阔的全局视野。要知道当时刘表还没死、赤壁之战还没有爆发甚至益州的刘璋和刘备都没有联系过。所谓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策略,以目标为导向正是一个战略大师才可以完成的过程。

荆州的富庶以及刘表的暗弱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垂涎,其中统一北方的曹操最想吞并荆州。除此之外还有东吴的孙权,刘备是这三者当中势力最弱。所以当刘表死后曹操大兵南下,诸葛亮才去江东舌战群儒利用江东来作为联手的对象攻抗曹操。实话说除了诸葛亮的谋略,刘备能拿得出手的筹码并不多。在隆中对的第一阶段中,其实东吴起到了为刘备火中取栗的作用。所以在赤壁大战获胜后,刘备趁乱占据了荆州。

一来刘备自己势力弱,二来依照隆中对的策略孙刘两家联盟是大战略所以刘备才向鲁肃承诺是暂借荆州。至此隆中对中第一阶段的第一个关键节点:联吴抗曹,夺荆州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取西川、定汉中。别看《三国演义》中西川取的是顺理成章,其实这里边多亏了张松。如果没有张松献图,没有张松和法正为内应借口张鲁入侵请求皇叔刘备入川协助的话刘备且得费相当一番功夫。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正是益州的刘璋不听文武的劝阻,坚持邀请皇叔刘备入川共抗张鲁才引狼入室。否则依照西川易守难攻的地形,刘备要想占据西川且得费费脑筋。刘备大喜过望,以庞统为军师统兵入川。虽然中间有过反复和波折(刘璋清醒,庞统被射死),但是在诸葛亮和赵云率领军队增援下还是完美的达到了战略布标-取西川。

如果说隆中对第一阶段的前两个目标还可以智取的话,那么最后一个定汉中则是和曹操真刀真枪的消耗战。在刘备顺利取得西川的时候,曹操也收降了张鲁得陇望蜀。汉中是益州门户,可以说隆中对中第一阶段三分天下能否成功汉中之战非常关键。所以刘备不敢怠慢,几乎发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与曹操在汉中展开了长达两年的大战。这场战争几乎耗光了益州多年积攒的财富,男当战女当运才最终战胜了曹操。完美实现隆中对的一节阶段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隆中对第二阶段兴复汉室的可行性

无论怎么说,隆中对第一阶段战略构想完美实现,刘备得以在成都建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拿下汉中以后,刘备集团掌控益州、荆州大部、汉中势力达到巅峰。我们先不说关羽大意失荆州造成战略支点丢失的事,就隆中对第二阶段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如同水中花、井中月一样似乎看得见,可是摸不着。

我们来看一下隆中对的第二阶段: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二阶段核心点就是联合孙权,在荆益二州安心发展等待天下有变。然后在孙权替蜀汉牵制曹魏的情况下,从东西双向出兵兴汉灭曹。可是在这中间难道卧龙诸葛亮没有考虑东吴的感受吗?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蜀汉灭曹后会放任东吴割据吗?不能吧;东吴放着荆州这把随时可以顺江而下攻打都城建邺的战略支点不管,配合刘备兴复汉室那可能吗?等刘备收拾好曹操后再来收拾自己,没这样的傻子。只要时机成熟,东吴必夺荆州。封闭长江天险,消除自己的威胁。至于天下有变,蜀汉出兵,东吴就不会北伐?如果真有那一天,估计会形成东西并立政权:长江以南,双方都没有机会;长江以北,吴、蜀各凭本事。如下图蓝色划线部分所示:

为何说《隆中对》本来就是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

这要是这样,历史上类似东、西魏或者北齐、北周那样的东西对立局面可能要提前在历史上上演了。

小结:

综上所述,隆中对的第二阶段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很难实现。所以个人觉得隆中对就是一个三分天下计,而不是一统江山谋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初年有“汉中对”,东汉末年有“隆中对”,其中“汉中对”是韩信为刘邦提出来的,“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来的,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军事战略构想,究竟哪个更高明?二者根本不在同一
2024-06-14 14:03:00
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隐藏在仁德背后的政治算计
...百姓的安宁而起兵。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们不难发现,刘备的雄心与政治阴谋并非如表面那般单纯,反而暗藏着深刻的政治算计。隆中对的深层含义“隆中对”是刘备与
2024-12-02 09:34:00
《隆中对》里的天下有变是指什么
...面后,被刘备诚意感动的诸葛亮为刘备谋划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这篇《隆中对》震古烁今,被后人奉为经典。诸葛亮也得到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赞誉。可是,当我们审视这篇《隆中对
2024-06-30 20:41:00
东吴野望:孙权与鲁肃的天下方略
...。一、东吴的野望。在三国的历史里,我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都十分熟悉。估计很多人都还背过,朗朗上口。蜀汉日后就是按照《隆中对》里的方略,进行了一步步的战略行动。但是,东吴同样
2024-03-06 14:02:00
如果刘备得天下,首先会杀掉这3位功臣,诸葛亮早就知道了
...汉室幽而复明的。想当年,刘备驻扎在新野时,曾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最后不但请出卧龙先生,还得到了隆中对策。根据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刘备想要进图中原,就得先取北据汉、沔,利
2024-09-08 10:39:00
三国时期的“隆中对”策略
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做了一个未来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不过,今天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隆中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蜀汉政权成也“隆中对”,
2023-08-19 06:43:00
《隆中对》的本质是什么
...变成了三分天下的汉中王。刘备的这一变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少不了关系。诸葛亮在哪一年对刘备说出了《隆中对》,我们已经找不到答案了,但大致发生在201年(刘备屯军新野)到208
2023-05-10 20:54:00
为何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注定了刘备的覆亡?因为这个致命的错误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对不对?它肯定不完美,但是除了它,刘备也没有更好的战略选择,隆中对有两个重大的缺陷让它无法实现,伟人也对隆中对有很大的质疑,隆中的大意是,现在群雄逐鹿,曹操实力
2022-12-14 12:24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对不对?它肯定不完美,但是除了它,刘备也没有更好的战略选择,隆中对有两个重大的缺陷让它无法实现,伟人也对隆中对有很大的质疑,隆中的大意是,现在群雄逐鹿,曹操实力
2022-12-14 09:48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