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人为本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7 06: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陈永花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必须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以此为基础,通过优化教育者队伍建设、调整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实践模式、激发学生主体力量等措施,全方位展现思政教育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优化教育者队伍建设

深化以人为本,要求高校与教育者将自身置于教育主导地位,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引领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模式的设计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一方面,高校可考虑在校内开展专题培训,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思政教育获得感等,指导教育者认同并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鼓励校内教师前往其他优秀院校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优秀院校教师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大学生学情实际,探寻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有效策略。此外,通过引进专业水平高、育人理念先进的优秀教育者,优化教育者队伍人员结构,提升教育者队伍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应正确认识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深入研究和实践锻炼,从育人思想角度认同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落实集体备课,保障思政教育切实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提升奠定现实基础。

以人为本,调整教育内容供给

只有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政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话语习惯的思政教育话语,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供需平衡,体现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对此,高校与教育者应落实精准思政,在全面把握大学生主体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调整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高校与教育者,应定期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大学生开展学情实际调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方位收集大学生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信息分析,形成大学生学情数据资源库。同时,确保数据资源库中既包括学生主体的学习习惯、个性化需求,也包括学生的价值取向、文化自信水平、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为精准思政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依据大学生学情实际,教育者应从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可融入思政教育中的内容,结合教育主题进行优化调整,在供需平衡中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开展“点单式”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学习生活实际等提出对教育内容的需求,而后由思政教育者针对性调整教育内容。例如,基于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教育者应适当融入专业知识、体育锻炼技能、审美意识培育、劳动体验等内容,以“五育融合”深化协同育人。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习惯发生明显改变,更倾向使用网络热词进行碎片化表达与个性化交流。对此,思政教育者既可从网络主旋律声音、网络正能量资源中筛选契合大学生话语习惯的教育资源,也可将网络热词、流行短语等话语表达融入教育过程,以讲故事、互动交流等形式传授思政理论知识。同时,教育者需加强与学生主体的互动交流,从中总结大学生话语特征。以更符合大学生话语习惯的教育话语,展现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接受引领。

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实践模式

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是影响其获得感的重要因素,更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要求。思政教育者应立足大学生学情实际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模式,以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在理论教育过程中,基于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育者可以问题导向式激发学生主体力量、以合作探究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情景体验式带领学生直观感知,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问题导向式教育中,教育者应树立问题意识,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互动交流解答问题、反思问题总结提升等环节,激发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合作探究式教育中,教育者应结合自身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按照划分小组、确定选题、整理资料、交流互动、形成研究成果等流程,提升大学生在心理层面与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在情景体验式教育中,教育者应依据教育主题创设体验场景,借助AR、VR等技术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主体力量的发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化实践活动中检验理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通过科学指导学生实践,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此,思政教育者应积极组织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在校内,以主旋律电影展演、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红色歌舞表演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政育人文化氛围;在校外,组织研学旅行、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带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习得知识、养成规范行为。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力量

作为思政教育主体,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思想态度,以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等,也是影响思政教育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与教育者应重视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在密切交流、深度互动中激发学生主体力量。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密切与学生联系,加强人文关怀。除了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外,思政教育者应走进学生生活实际,放低姿态与大学生直接对话,在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供现实指导,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范围。注重心理引导,激发主体力量。教育者需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及情感态度,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教育者需重视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通过心理干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观念,意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注入主体活力。

此外,大学生也应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参与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密切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应明确自身主体地位,重视通过思政教育获得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接受价值引领,并以此作为参与思政教育结果评价的依据,在主体力量的带动下实现个人获得感的提升。

(作者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888〉、江苏省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797〉的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铸魂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充分挖掘个体潜能,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效
2023-09-19 06:15:00
...能达到激浊扬清、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的,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从中汲取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经验与力量,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新时代人才。从教育目
2023-09-15 06:15:00
...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
2023-07-21 14:34:00
...元文化。这些文化在当下新兴媒体的推动下迅速传播,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
2024-04-09 06:38:00
...中国教育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大课堂”格局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日前入选了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具有杨职特色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创新研究与发
2023-11-08 09:05:00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张广磊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与自身办学实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相较之前取得大幅改善,但同时,培
2024-01-12 05:46:00
...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培养并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要求。但由于受周围错综复杂的信息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023-08-25 07:09:00
...化认同机制形成的必要性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必然选择高校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向广大青年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承载着授业解惑、人格塑造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
2023-01-10 00:09:00
...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而言,更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高校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其道德修养、
2023-01-16 05:5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