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心梗日趋高发 警惕身体信号早预防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29 01: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心梗日趋高发 警惕身体信号早预防

公共场所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黄黎明 文/图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攀升,以心梗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发病率正在持续增长,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熬夜等群体都成为了心梗高发人群。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那么,导致心梗日趋高发的元凶是什么?市民该如何降低这一类疾病发作的风险?

突发心梗险送命

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是维系生命的核心,虽然功能强大,但也会由于种种潜在的不良因素引发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今年1月初,48岁的市民刘先生与好友相约在小区楼下打羽毛球,没想到刚打了十余分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四肢乏力的症状。以为是久未运动、热身准备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刘先生坐在一旁休息了数分钟,症状仍未得到缓解,且还有加重趋势。朋友见状,赶忙将他送往附近医院就诊。

经检查,刘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情况非常危急,所幸送医及时,经过支架植入手术后,他的胸痛明显缓解,成功脱离生命危险。“之前胸口偶尔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但由于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所以并未在意,没想到这次会这么严重。”回想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刘先生十分后怕,表示自己正在遵从医生的叮嘱,努力戒烟,少吃油腻食物,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发病急、危害大,是心梗的特点。如果遇到突发心梗的状况,市民该如何施救?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余新建议,急性心梗最佳的救治时间是120分钟,遇到这种情况越早救治越好,当务之急要尽快拨打120,如患者为清醒状态,应尽量让其保持平卧,并安抚情绪。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情况,需由专业人士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

余新提到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易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素有“救命神器”之称。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市各级红十字会已在全市公共场所配置了261台自动体外除颤器,为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新防线,今年还将持续规划增设50台。

心梗来临有征兆

“前阵子去体检,医生说我有冠心病,之前都没有感觉不舒服,怎么会这样?”“前几年检查出体内有不少斑块,但目前都比较稳定,该如何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对于心梗这颗潜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不少患者都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事实上,心梗的来临并非悄无声息,而是有迹可循的。

“当心梗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才知道原来年轻人也会心梗。”28岁的市民马盛敏不幸中招。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让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偶有出现的胸闷、胸痛、大汗等症状,均被她一一忽视,在她看来,只需调整好作息,加强日常锻炼,这些不适的身体状况自然会慢慢消失。

急性心梗年轻化的趋势,正在向人们敲响警钟。“预防心梗,要学会读懂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余新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嗓子难受有堵塞感、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等症状,并多伴有大汗,这些都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天会出现心绞痛前驱症状,该症状通常与活动没有明显关系,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持续时间在几分钟至十多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

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多年冠心病史、“三高”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当突发上述症状,或和以往发病症状有所不同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应及时拨打求救电话,第一时间就医抢救。

生活规律早预防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成,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压力、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吸烟饮酒等,都是引发心梗的重要因素,如何借助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梗发生,正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和讨论:有市民认为,摒弃熬夜、抽烟等不良习惯,是预防心梗的关键;也有市民表示,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才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基础。

余新表示,通过培养一系列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肌梗死的风险。例如,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自身免疫力;尽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晨起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可喝一杯温开水帮助加快血液循环、稀释血液,避免血液中的废料出现沉积引发血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重的心理压力也会引发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影响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正常水平,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心理压力管理对于预防心肌梗死也尤为重要。

要学会调节情绪,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青中年群体可以适当听些舒缓的音乐缓解压力,老年群体可以尝试培养书画艺术、太极等放松心情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同时,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类人的心梗发病率在上升!13个心梗信号要知道!
...循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15-2019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总体趋于平稳,但在不同人群中呈现显著差异:老年人群和女性呈下降趋势,城市中青年男性发病率上升!①研
2024-11-20 11:50:00
...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他存在心肌缺血表现,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抢救,小吴马上被推入导管室,心内科徐晟杰副主任医师为他行冠脉造影,术中发现冠脉左前降支近
2023-11-07 10:50:00
...变,血液中肌钙蛋白指标也大大超过正常标准,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心内科邬涣东医师赶来进行急会诊,为小丁进行了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小丁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发急性心梗,需要植
2023-11-18 07:24:00
48小时接连抢救6名心梗患者 高温天要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连收治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前天,66岁的刘大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入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救。当天,他冒着高温鏖战牌桌,深夜突发胸痛,急诊冠脉造影显示,他的心血管“主干道”及分支多
2025-08-09 07:38:00
“心梗”发作前,身体发出3种信号,发现任何1种,都需重视
一说到“心梗”,想必大家并不会觉得很陌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群,以及部分过度肥胖的人群,都会有发生“心梗”的风险。所谓“心梗”,就是指心肌发生了梗死,因为不能够及
2024-12-23 10:41:00
心梗发作前并非毫无预警 记住这些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会威胁生命的急症,主要影响老年人,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严重,2002~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也呈
2024-11-20 11:09:00
心梗发作前,常会有4个预兆,记住3个自救方法,关键时刻或能救命
...、心情不稳定、不合理膳食等要素,都可能成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要素。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在心梗发作前能否会有预兆?该如何自救呢?这些问题置信很多人都感到困惑,
2024-03-19 10:35:00
经常体检能避免心梗吗?不妨了解下
...了心电图等几项检查,确诊他为急性心梗。由于高先生的心肌梗死面积已经太大,虽然经过医生全力救治,还是没能抢救过来。医生们很惋惜,其实像高先生这样反反复复的后背疼痛,就是心绞痛、
2023-02-04 20:51:00
熬夜成常态心梗找上“95后” 专家:读懂心脏的“求救信号”
...梗已成为重庆疾病死亡前十的疾病之一。2022年,重庆市心肌梗死事件共报告发生 17720 人次,粗发生率 61.21/10万。虽然,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近
2023-11-20 16:3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苗医生靶向祛痘技术落地!专利工艺 + 靶向递送,开启痘肌修护新路径
在问题肌修护领域,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对消费者需求的更精准响应。近日,苗医生正式宣布其历时多年研发的“靶向祛痘技术”正式落地
2025-11-01 13:48:00
睡醒后浑身疲惫怎么回事?深度助眠产品测评,选对才不浪费钱
您是否也经常在闹钟响起时,感到浑身沉重,仿佛一夜未眠?睡醒后浑身疲惫怎么回事?这很可能与睡眠质量差、深度睡眠不足有关。除了调整作息
2025-11-01 15:37:00
苏州专业医美机构选哪家?这几家热门机构值得考虑
苏州医美市场里,各类机构从连锁品牌到本地口碑店数量不少,很多求美者想选却犯了难。其实大家纠结的核心,无非是想在 “热门”里找到真正适配自己的 ——毕竟热门≠适合
2025-11-01 15:39:00
药物副作用难以忍受?2025护脑全新热门方案推出:综合干预问鼎生活质量改善榜首
在脑健康领域,认知衰退本身或许尚可应对,但其背后潜在的进行性功能丧失,无疑是高悬于每个人未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记忆的悄然流失
2025-11-01 15:41:00
奇迹30·原元源:对自我实现心理学的诠释与实践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愈发渴望突破焦虑与迷茫,寻找内在成长的动力。2025年,“奇迹30”推出了全新“原元源”实践体系
2025-11-01 15:41:00
控糖如何简单安全有效?2025温和控糖新理念,通过恢复代谢平衡实现血糖长治久安
对大众而言,控糖不仅是预防疾病,更是为了管理体重、保持全天精力充沛和实现长期健康年轻态。日常生活中,大家常采用“管住嘴
2025-11-01 15:43:00
减肥吃什么高效不反弹?2025热门产品推荐:谁是减脂界扛把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体重管理已从简单的审美追求,演变为一场关于代谢科学与健康认知的深度较量。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总人口的50%
2025-11-01 15:44:00
苏州医美机构专业度深度剖析
在选择医美机构时,专业度是求美者考量的核心要素。一家真正专业的医美机构,其价值并非仅体现在华丽的装修或广泛的宣传上,而是根植于其医疗资质的健全性
2025-11-01 17:35:00
世界流感日丨流感高发季,科学防护是关键!
大河网讯 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季节性明显,秋冬季为高发期,需科学防治
2025-11-01 10:04:00
淄博世博高新医院:中西医结合 精准祛“疱疹”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姜媛)近日,淄博世博高新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功诊治一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通过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025-10-31 10:57:00
络活喜进口药:科学降压,阻断疾病连锁反应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显著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10-31 10:58:00
如何找到安全有效控糖方案?NEGEFO糖尼格:从能量本源修复自主血糖调控
控糖已从一个纯粹的医疗议题,迅速演变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性健康产业,其发展由不断增长的患病率、预防医学的兴起以及消费健康意识的升级共同驱动
2025-10-31 10:59:00
激活秋季生长力!这些有助于孩子长高的东西别错过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转眼又到了贴秋膘的季节。对于家长们来说,秋天不仅仅意味着天气转凉,更是一个为孩子身高加油冲刺的黄金时期
2025-10-31 11:04:00
深圳永福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十要、十不要”,切记记牢!
透析十要:健康生活的基石要严格控蛋白:透析肾友需根据阶段调整蛋白摄入量。非透析阶段,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透析阶段
2025-10-31 11:38:00
如何找到真正靠谱的护脑方案?2025国际热门方案面世:新型“线粒体激活”技术问鼎榜首
看到父母开始忘记关煤气,在熟悉的街道迷失方向,或是反复询问早已回答过的问题,那一刻的心疼与担忧难以言表。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
2025-10-31 1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