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ALK阳性肺癌术后靶向优于化疗
吴一龙团队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业内认为将改写全球肺癌诊治指南
肺癌手术后仍有复发转移的风险,防范风险该吃药还是化疗?权威答案来了!
北京时间4月11日清晨,国际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IF=158.5)在线发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辅助靶向治疗比辅助化疗能为肺癌ALK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这将改写全球肺癌诊治指南,成为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一项新标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甘彬
现状:切除癌灶仍有复发风险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肺癌仍是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人们盼望着尽可能将肺癌灶彻底清除。
然而,肺癌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85%左右,虽然三四成非小细胞肺癌是“可切除”的,但完全切除术后的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疾病复发的风险仍然高达45%-76%(取决于肺癌分期)。
克服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需要精准出击。五六年前,从精准诊治肺癌的思维出发,吴一龙教授团队就将临床突破点放到了“可切除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上面。在非小细胞肺癌里,4%-5%的患者存在ALK基因融合,他们发病年纪较轻(诊断时的中位年龄约为55岁)、不吸烟或轻微吸烟、病理类型多为腺癌,恶性程度偏高,确诊时往往病灶偏大、存在淋巴结转移,且生存预后差,50%-60%的患者发生脑转移。
与此同时,ALK又有肺癌“黄金突变”乃至“钻石突变”的外号,因为它精准靶向治疗效果很理想,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可实现带瘤生存长达5年以上。
在全球肺癌诊治领域,目前对于可切除的ALK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标准治疗是以铂类为基本的化疗,不推荐免疫治疗。但术后化疗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提高仅5%左右,且不良反应明显。
既然ALK靶向药在晚期“表现优秀”,那么,能否将应用“推近”到早期术后?吴一龙教授团队决定,从“钻石突变”ALK着手,寻找术后化疗的“替代者”。
可减少76%复发风险
北京时间4月11日清晨,国际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吴一龙团队研究的成果,揭示术后靶向治疗相比术后化疗,有效提高IB-IIIA期ALK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不良反应轻且可控。
研究随访发现,相比化疗,ALK抑制剂减少了76%的复发转移或死亡风险,2年无疾病复发率为93.8%,3年无疾病复发率为88.3%,且无论分期、人种、性别还是吸烟状态如何,都有延长无疾病生存的趋势。
治疗副作用方面,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大部分为轻度,靶向治疗组最常见为肌酸激酶升高(43.0%)、便秘(42.2%);化疗组主要为恶心(72.5%)、胃口差(29.2%)。
脑转移是肺癌患者初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转移部位,结果显示,接受ALK抑制剂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仅4例患者出现脑转移,而化疗组则高达14例,前者减少78%的脑转移或死亡风险!
吴一龙教授牵头开展的这项国际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属于全球该领域首次成功探索,为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高质量研究数据,因此《LBA2 ALINA: 早期ALK+NSCLC患者中比较阿来替尼与化疗作为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全球业界评价“研究为早期ALK阳性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带来一项新标杆”,将改写全球肺癌诊治指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