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污水里长大?重金属超标?小龙虾:这些锅通通不背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07 10:47:00 来源: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尹训银)小龙虾是深夜大排档的C位主角,也是夏日宵夜的灵魂担当,但总被贴上“脏”“有毒”“有寄生虫”等标签。有人说它只能活在污水里,吃垃圾长大;有人坚信虾头藏重金属,一口下去等于“服毒”;更有人谈虾线“色变”,将其视为万病之源;还有的说外国人不吃小龙虾……7月3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小龙虾更喜欢清洁水源

海关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小龙虾出口量达8140.12吨,出口额10267.17万美元。小龙虾在美国已有上百年的食用历史,目前全球每年的贸易量超过30万吨。由此可见,小龙虾在国际市场上不仅有人吃,而且颇受欢迎。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都是它的食物。正是这种杂食性,它生命力强大,使其能在水质较差的水体中生存。不过,现在我们吃到的小龙虾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

在养殖环境中,会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需求,投喂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颗粒饲料、豆饼、水生昆虫幼体等,这些食物都是安全可靠的。虽然小龙虾能忍受较差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有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对清洁的水源也更为青睐。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脱壳也会变慢,大大影响产量。养殖户会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950万亩、产量316.1万吨,养殖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9.26%,位居第四,远超其他虾蟹类物种。小龙虾养殖主要以稻虾种养和池塘养殖为主。截至2023年,全国稻虾种养面积2530万亩,同比增长7.66%,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85.76%;稻虾种养小龙虾产量275万吨,同比增长14.58%,占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87%。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在水环境较差的地方存活。有研究数据表明,即便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通常不会食用这部分。小龙虾主要来自养殖场,监测结果显示,小龙虾可食用肉质部分中铅、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及制品中铅、镉的最大限量值0.5mg/kg。

除重金属,农残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有研究团队使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杆菌肽、粘杆菌素的微生物法等15种方法,通过盲检并未发现农残超标。农业农村部对多个小龙虾产地连续多年进行抽检,也没有发现农残超标。

小龙虾头部扯出的白色线状物并非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生殖腺(俗称精巢),未成熟的精巢无色透明,成熟后会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质且可安全食用。实际上,寄生虫通常肉眼难见且无法成对规律分布,而养殖环境的水质管控和病害防控已大幅降低寄生虫风险。若仍担心安全问题,只需去除虾头内的鳃和胃囊,并通过彻底高温烹饪(如沸水煮10分钟以上)即可完全杀灭潜在病菌或寄生虫。掌握科学处理方法后,这口鲜嫩虾肉大可放心享用。

虾线到底能不能吃

大家看到的“虾黄”呈浅黄至黄褐色,质地松散易碎,类似细腻的“酱状物”,是小龙虾的肝脏和胰腺合称为肝胰腺,负责消化和解毒,并不是小龙虾真正的虾黄。若环境中有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可能聚集于此,不建议大量食用。小龙虾真正的虾黄,是小龙虾的卵巢,位于头胸部中后部背侧,与肝胰腺相邻但易于区分。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呈现不同的颜色,包括苍白、黄色、橙色、棕色和深棕色等阶段。

我们常说的虾线是指虾背上的那一条黑线,那是虾的肠道,属于消化系统。虾线或多或少存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没有来得及排出去的排泄物。虾线需要去掉吗?建议去掉!去虾线,既是因为虾的消化道里有脏东西,还因为虾线中含有苦味物质。如何快速去除虾线呢?戴上手套,避免夹伤,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虾头与虾身连接处,将虾腹朝下。观察虾尾部,可见3片尾鳍(图五),找到中间较小一片,轻轻捏住中间尾鳍后旋转,缓慢向外拉动,虾线会随之带出。

“三步”选出健康小龙虾

看:活跃、反应灵敏的小龙虾,轻触虾身或虾须会快速缩回、弹跳。优质虾外壳呈青褐色或红褐色,色泽鲜亮有光泽,无发黑或暗斑。

翻:翻开腹部观察,应洁白或淡黄色,无发黑、污泥或寄生虫。剥开头部两侧甲壳,鳃应为白色或灰白色,若发黑需丢弃。

闻:正常虾仅有淡淡的水腥味,无腐臭、酸败或刺鼻化学药剂味。若有腥臭味、漂白粉味需避免购买。

如何“三步”洗净小龙虾?第一步:初步清洗。清水冲洗:流动清水冲洗2—3遍,冲掉表面泥沙。盐水浸泡:小龙虾放入淡盐水(盐浓度约3%)中浸泡30分钟,可加入少量白醋。

第二步:深度处理。刷洗腹部。用硬毛牙刷或专用刷子重点刷洗—腹部、虾钳根部、头部与身体连接处,刷至腹甲发白、无明显污渍。去除虾线。捏住尾部中间尾翼,左右扭转后向外拉出虾线。若需保留完整虾身,可烹饪后再抽线,避免肉质松散。去除胃囊。用剪刀从头部前端(眼睛后方)斜向剪开,露出黑色胃囊,用镊子或剪刀尖挑出黑色囊状物,胃囊后方的黄色虾黄可保留。去除鳃部。剥开头部两侧甲壳,露出絮状鳃,用手或镊子拽除。

第三步:最终清洁。再次用流水冲洗,重点冲洗头部和剪开的背部。沥干水分后立即烹饪,避免久置滋生细菌。

专家提醒消费者,小龙虾虾黄有多器官混合,能吃的营养物质,和不干净的脏器颜色差不多,难分辨且不易区分,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吃。烹饪小龙虾时需彻底加热,保持100℃以上至少10分钟。处理生虾的刀具、砧板需与熟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小龙虾处理后2小时内烹饪最佳,冷藏不超过24小时。

(指导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主任、教授季相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水产品谣言
...答疑解惑——谣言1小龙虾是一种虫子,体内聚集了很多重金属真相小龙虾又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虾,不是虫子。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以水底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
2023-05-11 09:03:00
小龙虾干不干净,食客越来越懂经
...殖,野生的比例极低,养殖场水质、饲料喂养等标准都对重金属、农兽药残留含量做出了安全限定。市市场监管局每年都会对菜场、超市、饭店、网购等渠道的小龙虾进行抽检,涉及重金属、农兽药
2024-05-09 05:59:00
小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嘬?看看吧
...叮嘱”:“在臭水沟长大,天天吃垃圾!”“虾头里都是重金属,不能吃!”……这些传言是真的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携手江苏省农科院,联合推出“食话实说”第二季系列短视频。本期我们邀
2023-07-30 21:35:00
小龙虾价格腰斩,上市初期一个市场日销1万斤,如今每天卖10万斤
...虾的这些部位最好不要吃有研究人员对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腹部肌肉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虾头。这是因为小龙虾的肝、肾
2025-04-21 06:38:00
暴跌!9.9元一斤!浙江人惊了:今年这么便宜...
...现有研究表明,小龙虾的鳃和肝胰腺等内脏组织,对部分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小龙虾的生长环境中存在重金属,那么小龙虾头胸部的重金属含量是远大于身体部分的。”张小
2024-04-23 11:07:00
小龙虾近期将大量上市 医生提醒有些部位最好不要吃
...正悄然爬上各大餐桌,有研究人员针对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展开了细致检测,结果显示,小龙虾各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检测数据揭示,小龙虾腹部肌肉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虾头。原
2025-04-18 15:56:00
新研究!小龙虾这3个部位重金属含量最多,有啥危害,还能吃吗?
...餐桌上的宠儿。然而,近期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分布的秘密,指出其3个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这引发了公众对小龙虾食用安全的关注:这些部位究竟含有何种重金属?有啥危
2024-04-29 06:56:00
价格腰斩!很多人的最爱!浙江大量上市,提醒:这个部位不建议吃
...团 现有研究表明小龙虾的鳃和肝胰腺等内脏组织对部分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小龙虾的生长环境中存在重金属,那么小龙虾头胸部的重金属含量是远大于身体部分的。”“虾黄
2024-04-13 10:56:00
中国的小龙虾,让美国人失业,美议员一番话,雷蒙多表情绷不住了
...之前确实有这么些传闻,像是什么小龙虾长在污水里啊,重金属超标啊等等。但是,这里我们严正澄清一下,小龙虾不脏,而且是恰恰相反,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小龙虾虽然能在污水里生长
2024-05-28 05:01: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近日,我市“煤海探秘”、晋祠天龙山、双塔博物馆、太原植物园、汾河二库、崛山围山博物馆等多家景区发布消息,调整对外开放时间
2025-11-01 07:34:00
金秋时节,在石家庄滹沱河畔的廉州云湖风景区,格桑花、波斯菊等花卉全面盛放、交织成锦。漫步其间,仿佛闯入一幅秋日限定的浪漫画卷。摄制丨郭贤芳、戎晓杰
2025-11-01 07:35: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金秋时节的镇宁西南外环,连片银杏与街景相映,铺展成一幅“绚烂明快”的治愈画卷。这份秋韵既是时光的温柔笔触,更是城市角落藏不住的秋日惊喜。来源:安顺市镇宁县融媒体
2025-10-31 22:02:00
3.3万只人工繁育橄榄蛏蚌放流淮河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阜南县在淮河阜南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集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3.3万只人工繁育的橄榄蛏蚌和4
2025-10-31 22:27:00
湖北首个!记者探访汉师大型菌物自然科技资源库
近日,记者走进汉江师范学院,探访湖北省大型菌物自然科技资源库“宝库”。走进资源库,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各种冻干菌类。它们装在密封的容器内
2025-10-30 19:52:00
偷袭就算了,这猫还会关门!
2025-10-30 20:03: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让47.5度的温泉,给你结束这一天的仪式感,水汽漫过肩头,毛孔大口呼吸着矿物质的滋养,疲惫随热气飘走,活力顺着泉流满全身,把对生活的期待重新装满。来源:黔东南州
2025-10-30 21:01:00
果香溢满园!竹山官渡桃园村猕猴桃俏卖
霜降过后,竹山县官渡镇桃园村猕猴桃缀满藤蔓,果实饱满圆润,水分足,口感佳,很受市场青睐。在桃园村三组的叶家园,村民房前屋后的猕猴桃采摘园里
2025-10-30 21:24:00
愉快过重阳
网络中国节·重阳10月29日,太原市舞蹈文艺工作者走进太原市老年公寓,用悠扬的歌声和灵动的舞姿陪伴老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平原 张怡 摄影报道
2025-10-30 22:21:00
秋光蹑足漫过梁子湖的水面,粼粼波光恰似被风揉皱的蜀锦,缀着碎金般的日光往天际铺展。站在三山湖畔的堤坝上极目远眺,千顷碧波托着曜曜晨光
2025-10-30 23:29:00
江西13个畜禽品种入选“国家级”(图)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文琴) 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940号公告,公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2025-10-31 04:55:00
清涧寨沟遗址考古发现6种“外来”物种 出土了一批重要动物骨骼
不仅发现了完整马骨架、狗骨架、牛骨制品,还发现了6种“外来”物种……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清涧寨沟遗址
2025-10-30 07:09:00
秋意浓,花香溢。“情满金秋·花映重阳”2025年重阳敬老活动,10月29日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办,众多游客参与
2025-10-30 07:23: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和萱)日前,和县猿人遗址2025年主动性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在和县博物馆成功举办。国内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
2025-10-30 07:57:00
玄武湖台菱堤 榉红柳绿似彩带
10月29日,玄武湖台菱堤,两侧榉树由绿泛红,与绿柳交织出丰富色彩,如湖面斑斓彩带,美不胜收。
2025-10-30 0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