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秋光蹑足漫过梁子湖的水面,粼粼波光恰似被风揉皱的蜀锦,缀着碎金般的日光往天际铺展。
站在三山湖畔的堤坝上极目远眺,千顷碧波托着曜曜晨光,循着江风的轨迹漫漶向长江,那水天相接处,仿佛连缀着古今的文脉与春秋。这方被长江、梁子湖双重浸润的土地,曾用渔网丈量朝暮的长度,如今正以支点建设的雄姿,在鄂东大地上写下最鲜活的诗行。
鄂州的水浸着千年记忆。三国风云起时,孙权“因山为垒,傍江为池”,在此筑武昌城,“吴都遗韵”便随着长江的涛声流传至今。那时节,武昌鱼的银鳞映着古战场的烽火,戈矛的寒光与鱼鳍的微光交相辉映,成就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后世绝唱。渔舟唱晚的调子,从明清的月光里一路飘来,循着“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古韵,在老渔民的皱纹里结下盐霜,也刻下岁月的沧桑。
老一辈人总说,三山得名,是因三峰亭亭玉立探入湖心,像三位临流照影的仙人,守着这方水土的安宁。那些年,渔家人的日子全系在网眼里,天未破晓,启明星还悬在黛色天幕,便摇着木船“赶发水”。橹声咿呀,搅碎了裹着水汽的晨雾,网绳在肩头勒出红痕,浸着微凉的湖水,却攥着全家的生计。一网下去,若能兜起半舱银白的翘嘴鲌,那细碎的鳞光便映得米缸都亮堂几分;若是赶上风浪,湿漉漉的渔网拖回来的只有几尾小毛鱼,女人的叹息便会和着湖水的呜咽,在暮色里轻轻散开。
当“支点建设”的号角在鄂东大地嘹亮吹响时,这方被水滋养的土地,开始挣脱旧时光的束缚,焕发出蓬勃生机。最先醒来的是鱼塘。昔日零散的水洼,如今被规整连缀,千亩鱼塘如翡翠铺陈,粼粼波光里,增氧机搅动着水底的生机,气泡串串上升,似珍珠散落湖面。“鱼二代”们带着生态养殖的新法归来,不再靠天吃饭。他们摸清了湖水的冷暖,算准了鱼儿的生长期,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用天然饲料喂养鱼虾。投放饲料的清晨,七千余斤鱼同时跃出水面,银鳞闪烁如星子坠落,轰然作响、破浪连声,那是大地的欢歌,也是丰收的序曲。
合作社的旗帜在塘埂上猎猎作响,把分散的农户连结成一股绳,统一育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土生土长的鲜鱼穿上印着“三山渔乡”的精致包装,坐上冷链车,带着梁子湖的清冽,奔赴京沪的餐桌。年终算账时,账本上跳动的数字一年比一年鲜活,近千万元的产值,是渔家人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足。
最暖的变化,藏在烟火人情里。村里自发组织的互助打鱼队,成了鱼塘边最动人的风景。谁家老人卧病、孩童无人照拂,只需在村口喊一声,年轻力壮的汉子们便扛着网具、踏着晨露赶来;遇上起鱼的大忙时节,邻里们不分你我,船头的号子声雄浑嘹亮,混着“东家送的腌菜香,西家递的热茶暖”的玩笑,把人情的暖,织进了渔网的经纬里。傍晚时分,塘埂上飘起饭菜香,你家端来一碗鲜鱼汤,我家送去一碟炒藕带,欢声笑语随着晚风漫过鱼塘,比任何乐章都动人。
村子也跟着水的节奏,换了模样。泥泞的田埂被硬化成平整的村道,两旁栽上了垂柳,风一吹,枝条轻拂路面,似在迎接归人;太阳能路灯在暮色里次第亮起,像一串珍珠串起家家户户,把夜色染得温柔。
渔民的旧屋被精心修葺,成了临水而居的民宿。推窗可见“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致,木窗棂雕着鱼纹,床榻铺着粗布蓝印花被,空气中弥漫着湖水的清冽与木质的温润。晨起推窗,带着水汽的风扑面而来,夹杂着菱角的清甜,让人恍然置身“闲云潭影日悠悠”的诗意里。
农家乐的灶台前,老板娘正忙着蒸武昌鱼,姜丝铺在鱼身,浇上料酒与生抽,蒸出的香气能飘半条街;脆嫩的藕带清炒,撒上几粒红椒,爽口开胃;刚采的菱角带着湖水的湿气,咬下去清甜多汁,都是梁子湖窖藏的本味。节假日里,城里来的游客踩着青石板路闲逛,孩子们追着白鹅跑过晒谷场,银铃般的笑声惊起了屋檐下的麻雀;写生的学生支起画架,把鱼塘的碧波、民居的黛瓦、岸边的芦苇都画进画框;老人坐在廊下,摇着蒲扇,讲着当年“摇橹赶潮”的故事,时光在这里变得很慢,又很暖。
村干部们踏遍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把闲置的资源变成了生金的土壤。废弃的老码头,如今铺了青石板,成了凭栏远眺的观景台。站在这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交融,长江的壮阔与梁子湖的秀美尽收眼底。
老渔网被巧手的妇女们编成挂饰,缀着贝壳与芦苇,成了游客爱不释手的纪念品;渔家的织网手艺、捕鱼技巧,成了“非遗体验”的亮点,孩子们跟着老渔民学结网,指尖翻飞间,便接过了祖辈的智慧。品牌强了,底气足了,“三山渔乡”的名号越传越远,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更让渔家人的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自信。
站在新修的观景桥上回望,夕阳正把湖面染成蜜糖色。远处的长江如一条金带,与梁子湖的清波交相辉映,孙权故地的遗韵与新时代的活力在此交融共生。鱼塘边的荷叶丛中,水鸟起落翩跹,它们大概也察觉到了这片土地的变化——渔网不再只为果腹,更承载着希望;水色里倒映的不仅是天光,还有渔家人舒展的眉头、眼中的星光。
秋风掠过耳畔,似有人轻哼渔歌。调子既熟悉又新鲜,有老渔歌“一叶渔船两小童”的恬淡,更有新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昂扬。这是三山的潮声,是鄂州的脉动,更是支点建设宏图里,最生动、最温暖的一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吕鉴蕾【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