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为一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成功完成心脏左束支生理起搏治疗术 (LBBP)。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填补了该项技术的空白。
今年75岁的刘阿姨,5年前即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外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给予口服药物对症处理。近半年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头晕症状,两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黑朦、晕厥,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入住心内二科病区后,接诊医师详细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心律,总停搏1370次,最长停搏时间为4.7s”。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拟行永久起搏器治疗。
为实现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治疗,心内二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决定为该患者行左束支起搏术。在李贵才主任医师的主持下,起搏电生理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仔细分析了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预案。术中将C315HIS鞘管在X线透视下置于希氏束远端,沿鞘管送入3830螺旋电极,移动鞘管头端,先标记出his区域,起搏电极沿鞘管准确送达并拧至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以实现心室同步收缩,术中各项起搏参数测试满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次日即下床活动,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图1:左束支电级造影显示:导线进入室间隔的深度;图2:DDD起搏器植入后右房电极及左束支电极位置。
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心率稳定在60次/分,未再出现停搏,全程生理性起搏(较传统的右心室起搏QRS更窄)。
目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此类患者,传统的右室起搏(右室心尖部及间隔部)造成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衰及房颤的发生风险。与之相比,左束支起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对心脏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研究的深入,发现左束支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实现心室的同步性收缩,达到了保护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心衰和房颤发生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