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月21日晚,武汉常码头地铁站出口,环卫工人在撒融雪剂。图/九派新闻
寒潮、大风、冻雨、暴雪……随着近日气温剧烈起伏,人的血管也随之“热胀冷缩”,随之而来的是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剧烈降温之际,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应如何做好预防?2月21日,九派新闻采访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王海蓉。
王海蓉介绍,气温骤降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得更加频繁,以往控制稳定的血压可能会突然变得失控,且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比如急性心衰、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还很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频发。更危险的就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以因为大血管破裂后瞬间致命。另外病房里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个患者因为冰冻天气血压升高晕倒在地,一检查,脑出血、硬膜下血肿,又合并骨折,还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真正祸不单行,让治疗也左右为难。
她表示,近期气温骤降,门诊常见病情为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双下肢水肿、莫名其妙血压增高,血压难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长期失眠后心慌胸闷,心律失常房颤,室性早搏等等。还有部分年轻人主诉熬夜后心悸胸闷、感冒后心肌炎,疲劳后血压增高、长途奔波后头晕目眩的。
据她介绍,这些症状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累积的因素;不过现阶段天气突变这一诱发因素比较凸显。“气温变化考验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如果平常注意观察并有意识控制、训练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突变气候进行适应性调节。如果不重视,或者本身合并的心血管基础疾病没有得到纠正,就很容易在骤冷大风等天气因素下扛不住压力,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再加上春节期间如果酗酒、吸烟(含二手烟)等损耗性生活方式,会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王海蓉表示,气温起伏剧烈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更易发生相关状况。对这部分人,她首先强调,“一定要正常吃药,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心脑血管药物(如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不要突然停用,也不要自行加药;平时要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脂、心跳。有病人头昏脑涨自己以为是血脂高,结果一查,收缩压已经到了180mmHg。其次,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不要舍不得用暖气或空调等升温设备;适当增加衣物,尽量减少暴露在室外冷湿环境下的时间,如因工作、出差或旅行必须到寒冷环境去,做好衣物准备。糖尿病人带齐药物,注意手脚等末梢循环的保暖。”
由于天气寒冷,一些老年人在家中整天卧床,这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也有威胁。她表示,“躺得时间太久不活动,下肢静脉会长血栓,血栓跑到肺动脉,会出现心慌气急的症状,肺动脉栓塞有时候也会危及性命。”这在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肿瘤病人中比较常见,应保持警惕。
“天气突然变冷时,学会自我观察,有个胸闷胸痛气接不上来,势头不对就不要拖延,尽快就医。”
王海蓉提醒,在寒潮来袭之际,当出现以下不适时,需及时就医:
1、出现平时没有的头昏脑涨、鼻出血、全身乏力酸胀等不适症状,可能是血压升高。可以到社区医院或朋友那里借血压计,如血压超过140/90mmHg,在社区就诊。如果收缩压高达180mmHg以上,请立即前往门诊甚至需要看急诊;
2、突然出现胸口发紧、胸闷、气促甚至胸口疼,可能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直接到社区医院做心电图,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社区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转到三甲医院及时诊治;如果上述症状持续20分钟以上不缓解,可直接呼叫120或者让家属直接送有胸痛中心的医院。
3、如胸口、背部突然有撕裂感的疼痛,难以缓解,伴全身大汗,可能是主动脉夹层,有生命危险,这时不要乱动,及时(拨打120)送到医院救治。
据中央气象台,受寒潮影响,预计2月21日08时至23日08时,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降温,日平均或最低气温普遍下降6~12℃,西南地区东南部、江南南部和中东部、华南中北部等地气温下降12~18℃,其中,贵州东南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江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20℃以上。
2月23日前后,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南南部、贵州南部一带。
【来源:九派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