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6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作为一种古老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癫痫患者和他们的亲属,需得到社会对他们应有的关注和关爱。
当公众在面对癫痫病时,应如何正确看待?亲属及目击者遇到病人癫痫病发作的情况如何合理紧急应对和提供帮助?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鲁婷。
鲁婷 受访者供图
关注癫痫病患者心理健康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的病耻感是治疗癫痫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据鲁婷介绍,部分患者、家庭成员因为对癫痫病认识不足,仍然会感觉到内疚、尴尬、恐惧,“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病时;加上发作时的异常状态、发作的不可预测性、目击者的无助、病程长且治疗困难、有一定遗传性等,他们往往会产生病耻感。”
对于如何消除患者及亲属病耻感,鲁婷从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宣传科普,提高、矫正公众对癫痫病的认识,消除大家对癫痫的误解。”鲁婷告诉记者,癫痫是一种脑部神经疾病,它并不可怕,既不会传染,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攻击性,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约2/3的癫痫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控制,另1/3的患者还可用癫痫外科手术、生酮饮食等进行有效治疗,“小儿患者中有一些年龄相关自限性癫痫综合征治愈率更高。”
大部分癫痫患者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对待癫痫患者,我们应该做到不漠视、不敌视、不疏远、不嘲笑,也不过度关心,像对待常人一样对待他们。”
其次,对于患者个人和家庭来说,癫痫发作具有无法预测性,要尽可能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先做好保护措施。
第三,对于癫痫患者支持与自助群体来说,群体间要多进行交流,“分享成功故事、学习坚韧精神,可增强患者战胜病耻感的力量。”
第四,在学校教育方面,增进癫痫病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减少师生对癫痫病的误解,“提倡把患癫痫的儿童保留在教室里接受教育,这是促进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最好途径。”
第五,对卫生与社会服务提供者来说,加强关于癫痫病的教育和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基层保健人员、精神卫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等人士更深入地理解癫痫病对患者及亲属造成的伤害,他们在患者救助工作中也能更加科学合理地为患者及亲属进行心理疏导。
神经内科护师们正在熟悉新引进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
遇到癫痫发作,患者身边人如何紧急救助?
正确做法——
1.请家属及目击者保持镇静,大多数发作一般在1-2分钟,抽搐会自行缓解。
2.协助患者顺势躺倒,将视线范围内的放置衣物、背包等软物垫起头部保护头部,避免抽搐时磕伤头部;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远离危险环境,如:电器、油锅、高处、水边、火源等,移除危险物体,如眼镜、金属头饰等尖锐物品等。
4.疏散周围围观人群,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患者意识清楚后感觉尴尬。
5.在场的家属应尽可能拍摄发作过程视频,拍摄时保持光线充足,移除覆盖物品,全身情况、抽搐顺序、面部特写均应有拍摄。发作时的视频资料交给医生判断病情使用。
6.如果患者抽搐5分钟以上仍然没有停止,或者连续发作很多次抽搐,特别是还未清醒就又发生抽搐,或者有任何受伤,应该立即拨打120或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下做法是错误的——
1.掐人中:按压人中对病情无帮助,同时可能因用力过猛造成患者皮外伤。
2.喂水:容易导致呛咳甚至肺炎。
3.塞压舌板或勺子等保护舌头:容易加重或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有害无益,但如果在发作前期,患者预感要发作、口腔可以自由开合时,可以考虑放置专业牙垫,不能往口中塞手指或毛巾等物品,避免造成窒息。
4.按压抽搐部位:可能与患者强直、抽搐的肢体进行对抗时用力过猛,形成外伤甚至造成骨折。
5.口服药物或灌药:在发作时口服或灌药,反而可能造成药物和水误入气管、引发肺炎,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并不能及时终止发作。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亮亮
编辑/胡家林
二审/李冰
三审/李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