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有这样一群重度哮喘患者,常常因哮喘反复发作而需要急诊甚至住院治疗,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他们患病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常规的治疗方法下效果有限。日前,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开出了对于这类患者的首张靶向治疗处方,通过3个月的治疗,让患者感觉像变了一个人。
49岁的周女士(化姓),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哮喘已有十多年,与此同时,还伴有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等共病,疾病发作时更是让她极度奔溃。为了治病,周女士反复进出医院,局部激素、口服激素她都用过了,也接受过内镜下的鼻息肉切除手术,但是,治疗效果并不能维持太久,气道不通、呼吸受阻、喷嚏不断等症状不但让她身体备受折磨,就连晚上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长期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更是让她心理压力非常大,整个人处于奔溃边缘。
3个多月前,周女士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找程雷主任就诊。据程雷介绍,一般人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3%属于增多,超过8%属于大量增多,但周女士高达10%以上,要是控制得不好,甚至超过了15%,是严重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而且,她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用药物控制很难,患者不太愿意再次手术,更不愿意长期使用激素,为此,程雷建议她使用美泊利珠单抗靶向治疗。在详细了解了药物作用机制后,周女士决定试试。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针打下去就感觉到呼吸道比原来通畅了,“呼吸比原来舒服多了。”周女士感叹道。
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精准化的治疗,周女士不但主观的感觉明显改善,客观检查结果表现肺功能也有改善,鼻窦的炎症缓解甚至消失了,打完三针后,程雷安排周女士重新做了CT检查,影像结果显示,周女士窦腔里的息肉缩掉了2/3左右,这个直观的治疗结果更是增加了她的治疗信心。“整个生活质量有了全方位的提升,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本来整天愁眉苦脸的,感觉自己这个病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一辈子被拖累,现在看到了希望。”程雷表示,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对于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非常有意义。
据程雷介绍,哮喘是呼吸道的常见病,也是慢性病,过敏诊疗中心的哮喘患者往往合并其他的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其中,研究显示高达83.8%的重度哮喘为嗜酸粒细胞性哮喘,这部分患者在原有哮喘基础上,咳、喘、闷等症状严重,肺功能比较差,生活质量很差,对患者心理影响也很大。
程雷表示,普通哮喘基础上变成重度哮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判断是这样的哮喘疾病?目前根据临床症状加治疗反应来诊断,需要用高剂量的局部激素和长效的β受体激动剂治疗后仍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甚至用口服激素治疗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或者是不能降级治疗,降级之后症状加重,肺功能又变差的患者,也就是治疗有抵抗性,对各种治疗方法,甚至用到了大家认为最厉害的激素药,还不能很好控制的哮喘为重度哮喘。
“重度哮喘的发病机制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是关键的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尽管激素类药物在过去几十年中被证实是强效的抗炎药物,但长期应用尤其是全身使用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目前,美泊利珠单抗等生物制剂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该药物针对IL-5进行精准靶向作用,能够阻断IL-5与嗜酸粒细胞表面的IL-5受体相结合,可以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存活和聚集,甚至干扰它们从骨髓至人体组织的迁移,如鼻腔、鼻窦、气道、肺部和皮肤等,这种干预从根本上调控了病理过程,为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是目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典型。”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华琳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