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阮 璐 实习生 刘昕怡 通讯员 朱玉凤
日前,4岁的沐沐(化名)在恩施市中心医院儿科治愈后出院。出院前,沐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专程找到儿科副主任郑露表示感谢。这感人的场面背后有一个让人揪心的故事。
误吞哨子零件险酿大祸
“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日前,一声呼救声打破了恩施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紧张有序的接诊秩序。一名家长抱着孩子急匆匆地冲进儿科门诊,孩子干咳不止、躁动不安、呼吸喘息,吸气时还发出一种哨笛声。焦急的家长告诉医生,孩子叫沐沐,在吹吸小口哨时不小心将一个小零件吸入了气管。
郑露详细体查了解病情后,立即联系手术室做好准备,为沐沐行“电子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手术中,郑露用异物钳取出一枚1.1厘米×0.3厘米的管状塑料零件。取出后,沐沐的咳嗽症状缓解,也听不到哨笛声了。
“儿童气管异物最让人揪心。”郑露表示,气管是呼吸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阻塞气管,轻者呼吸困难、缺氧,重者完全窒息导致死亡。日常接诊中,儿童气管异物五花八门,有水果碎块、水果核、瓜子、花生米、玩具上的小物件、纽扣、果冻等,坚果类最常见。
气管异物多发于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发生
郑露介绍,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一般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至3岁的幼儿居多。幼儿牙齿萌出不全,吞咽功能也不好,没有识别能力,对各种事物都好奇,什么都想放进嘴里尝一尝。同时,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时突然深吸气,都可能将异物吸入气管中。
进入气管的异物如没有及时被发现,会引发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症状相似。较大的异物被吸入后或阻塞在大气管内,会导致幼儿窒息死亡。
气管异物虽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发生。成人在饮食中谈笑或进食太快,可能会将鱼刺、枣核、骨头、辣椒等异物吸入气道。异物阻塞气道或误吸后,会造成细菌感染、脓肿形成,从而发生严重感染。完全阻塞气道也会导致窒息死亡。
专家提醒:
气管异物最重要的是预防
“如果异物堵塞了大气管,人体就无法呼吸。如果落入了左侧或右侧的支气管,短时间内可能身体无症状,但如果异物后期导致支气管发炎、长肉芽,会引起咳嗽、气喘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预防,学会急救方法,出现危险后尽快就医。”郑露说。
郑露提醒,应避免儿童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不要随意把硬币、纽扣、小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不要把小的物件放置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儿童玩具不要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一旦发现有异物吸入气道,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法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若异物不能排出应立即送医,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当成人出现气管异物阻塞时,应马上将腹部趴伏在椅背上,向下快速挤压上腹部,通过产生气压使异物排出。或者一只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脐上2厘米处,另一只手紧握拳,快速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如果经过自行急救,患者呼吸正常了,但异物并没有排出,则很有可能落入了支气管。此时,不宜再通过冲击气道和咳嗽等方法自行处理,以防异物再次跌回大气道,一定要尽快就医。”郑露强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1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