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本报讯(沈湘波 郭锋)“呼吸科吗?一位18个月的幼儿进食干青豆时导致误吸,胸部CT提示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异物,并出现阻塞性肺气肿,已无法自行咳出,请呼吸科急会诊。”近日,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接到儿科急会诊电话,副主任医师李为洲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向家属告知病情。若异物在气道内存留的时间越久,则分泌物越多,气道黏膜肿胀越明显,会出现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继发严重感染,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喘息、甚至呼吸衰竭等,必须尽快处理。医院立即为患儿启动了紧急气管镜绿色通道。
PCCM介入团队与儿科、麻醉科一起进行术前讨论和评估,准备了多种手术方案,做好了术中各种变化的应对预案。考虑到幼儿气管内径相对细小、易出血,且根据胸部CT结果提示该气道异物位于右肺中间支气管位置,普通气管镜无法进入,在已有超细支气管镜取出儿童异物的经验之下,团队此次仍然采用超细支气管镜对该幼儿的异物进行取出。
为确保患儿在全麻气管镜过程中的安全,麻醉科团队在主任医师彭洪的带领下,为该患儿的气管镜手术全程保驾护航。儿科主任医师覃广萍,副主任医师程均观察患儿情况,参与患儿行急诊气管镜手术的全过程。
当日下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团队为患儿实施了紧急无痛支气管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手术过程顺利,取出了气道内全部呛入异物,并行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尽可能地减少异物带来的继发损害。
“异物全部取出”,当医生把取出的异物与患儿家属确认时,家属们终于从手足无措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对此次参与抢救的多学科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据悉,随着超细支气管镜的投入使用,对12个月以上的儿童患者,市医院PCCM介入团队均可以常规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为复杂、疑难、急危重的儿科肺部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气道内检查和治疗支持。
针对儿童频发食物堵塞气管、异物卡喉的情况,专家提醒:
不在孩子哭闹玩耍时喂食,而且不要采取硬灌的方式;尽量避免颗粒性食物。像花生米、蚕豆、黄豆、瓜子及类似的坚果类食物,果冻、软硬糖等也不行。因为婴幼儿咀嚼功能差,大颗粒食物无法嚼碎,加上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呛入气管,也是导致婴儿窒息的根源;除了食物之外,孩子的玩具也是呛咳的重灾区,所以在孩子的玩具选择上,也需要妈妈精心挑选。尤其是积木,虽然确实是益智的好帮手,但如果颗粒过小,孩子又喜欢将东西往嘴里塞,也很容易发生呛咳。
家长发现儿童异物吸入后,如患儿出现面部发青发紫、呼吸不畅、不能发出声音等表现时,应该首先考虑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患儿排出气道异物,并同时呼叫120急救车,迅速赶到医院进行救治。如果患儿呛咳后情况良好,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是否有异物吸入气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