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5-30 20:51: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蒸锅的热气模糊了姚默稀的脸,她瘫坐在店门口的折叠椅上,望着对面那棵老树。

短短13天,她与三名工人已包出1.3万个粽子,指尖被棉线勒出深痕,却仍赶不上雪花般的订单。

5月的贵阳文笔街,空气里弥漫着新鲜粽叶的清香。在“姚记烽格老字号粽子”的15平方米店铺里,姚默稀正麻利地为顾客装配礼盒。

“真空冷藏能保存一个月,每种口味都贴了标签。”她将一盒龙舟造型的礼盒递给客人,里面整齐排列着11种不同口味的粽子。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姚默稀提前一个月便选定两款时尚的精品粽子礼盒,让顾客吃得安心、看着舒心。

自5月16日开业以来,她的电话、微信和门店订单从未间断。一位老顾客冒雨前来,甩了甩伞上的水珠便喊:“老板,给我配100个各种口味的粽子。这里的粽子有家的味道。”

文笔街的“粽子传奇”始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姚默稀的奶奶在街边支起小摊,售卖几毛钱一个的白粽。清水煮出了糯米的清香,裹上豆面和白糖,是贵阳人最熟悉的端午味道。

2000年左右,接力棒传到姚默稀父亲手中。他在白粽基础上创新推出鲜肉粽,文笔街的粽子摊一度扩张至30余家。煤炉上的煮锅一次只能煮几十个粽子,邻里间互相照看火候,成为姚默稀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那时晚上不敢睡,时刻要注意加水、添火。”这个闻着粽香长大的小孩,21岁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技艺。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端午节临近,文笔街的行人多了不少,买粽子的、看热闹的,让这条街烟火气十足。“看到街口的宣传海报,就想进来逛一逛。我不是贵阳本地人,之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条粽子街,很有意思。”来自铜仁的张女士说。

变革在2022年前后悄然来临。电商平台的预制粽子、奢华礼盒大举进入市场,传统手工粽子遭遇寒冬,文笔街的客流量锐减。站在街口,姚默稀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市场冲击,姚默稀的粽子店开始艰难转型。她果断淘汰了祖辈使用的煤炉,换上燃气灶和能煮500个粽子的大锅;购入真空包装机,让粽子保质期从几天延长至一个月;设计特色礼盒,既美观又便于运输。

最关键的变革在馅料创新。与父亲反复试验后,她推出11款全新口味,从寓意高考高中的“叠叠粽”到年轻人追捧的麻辣鲜肉粽。

在文笔街,像她这样的创新者比比皆是。有的摊位推出“一人食”迷你白粽,满足年轻人尝鲜需求;有的则打造“全家福粽”,内含蛋黄、鲜肉、排骨、火腿等馅料,单日销量达500多个,被食客称为“粽子界的满汉全席”。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坚持手工技艺,传承美好滋味。自姚默稀接过粽子店后,她便笃信品质为王,“不能让父辈的招牌砸在自己手里。”

端午节前,文笔街口的巨幅端午宣传板上,“粽叶包尽烟火味、文笔粽香传百年”的宣传语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是云岩区响应国家政策的具体行动。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要求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政策东风让百年老街焕发新生,文笔街的商户们敏锐抓住机遇,将粽子销售升级为文化体验,顾客不仅能买到现包现煮的粽子,还能观看老师傅们展示十几秒包一个粽子的绝活。

“之前接到一个3000个粽子的订单,要求真空包装寄往外地。”商户魏女士说。如今,文笔街的粽子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魏姐粽子”是文笔街的另一家热门店铺,门口常常大排场龙。为了赶订单,4个师傅齐上阵,坐在店铺一旁麻利地包着粽子,俨然成为一场特别的手工技艺表演。

文笔街粽香四溢的背后,“传统技艺的传承危机”依然存在。姚默稀店里包粽子的嬢嬢已年过五旬,年轻人少有耐心学习这门手上功夫。

更令人忧虑的是消费异化现象。市场上,“燕窝粽”“鲍鱼粽”等天价产品偏离了端午节俭朴的文化本意。

斜雨中的文笔街,姚默稀的目光落在店铺对面的老树上。那棵树自她儿时便伫立于此,见证着煤炉升起的炊烟变成燃气灶的蓝色火焰,灯草捆绑的朴素粽子穿上真空包装与龙舟礼盒。

贵州影像故事(74)|文笔街的“粽三代”

对姚默稀而言,卖粽子并非买和卖那般简单。在客人咨询时,姚默稀喜欢将粽子的原料、包粽子的手法、煮粽子的时间等,一一分享。“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手艺人也是文化传递的窗口。”

不远处,“一举高粽”宣传板在雨中鲜亮夺目。这既是美好祝愿,也暗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的政策导向。

姚默稀包粽子的棉线比奶奶当年多了几分创新,但选用的仍是新糯米与青翠粽叶。

当年轻人拎着“全家福”礼盒满意离去时,传统与现代在这条百年老街上完成了无声融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范朝权 尹长东 刘斌

文字/莫欣欣

视频/郑星 莫欣欣

图片/郑星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3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贵阳文笔街:书香粽香融合的人间烟火
...文笔街一侧是书声琅琅的贵阳市第二中学,另一侧是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两者隔街相望,为这条小街平添了岁月的厚重。当天下着雨,十余家粽子摊铺沿街排开,白色糯米与深褐酱油米在大盆中散
2025-05-29 19:11:00
我们的节日|满满仪式感 浓浓传统味
...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5月31日就是传统节日端午,贵州人过端午也很传统,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戴香囊、游百病……当粽子端上桌,孩子们戴上香囊,端午的仪式感就这样代
2025-05-30 15:06:00
【记者vlog】贵阳文笔街十几种粽味承包你的胃
...买,让这条承载着贵阳人端午记忆的老街充满烟火温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林静 侯萌编辑 徐微微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05-29 04:28:00
【网络中国节·端午】“粽”头戏|记忆里的老味道!老街手工粽俘获食客胃
...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传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琳 汪国峰 岳端编辑 骆航念二审 杨韬三审 庞博
2024-06-08 16:48:00
揭秘成都“太婆粽子”背后故事:养活三代人 还把粽子包成了产业
...铺到百米长的“粽子一条街”,成都这条街的粽子养活了三代人,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更留下了传承。包粽子能养家婆婆们互帮互助 供孩子取得双学位98岁的马婆婆今年98岁的周启玉,
2023-06-22 14:53:00
灰水制粽客家味 百年老店传经典
...牌代表。”这名“85后”店主已是“吕伯超百年粽店”第三代传人。据他介绍,碱水粽最关键的工艺是“碱水”的制作过程。将布荆燃烧成灰烬,把灰烬装进过滤袋,而后放到水里重复煮沸,然后
2024-05-15 06:48:00
贵州粽子:为何能在全国粽子中独领风骚?
贵州粽,简称黔粽。作为贵州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酸辣口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全国八大特色粽”之一,成为了全国粽子界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别具一格的黔
2024-03-11 16:10:00
端午未至,贵州粽子在国外引热议!
...牌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全面的宣传活动。就在几天前,贵州黔贵坊的端午粽子宣传片正式在海外上线。这一宣传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将贵州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时间,这部
2024-04-14 17:59:00
端午粽香浓,黔贵坊礼盒为你送上祝福满满!
🍙端午佳节,粽子飘香!贵州特色品牌黔贵坊推出新品贵州糟辣椒排骨粽用黔味粽子让你吃出家乡味!特色黔粽风味,粽香四溢!当糟辣椒遇上排骨当糯米包裹辣子鸡当刺梨遇上豆沙就是要让你吃出不一
2024-05-16 12:0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湖北咸宁警方通报一男子持械抢劫金店:被抢金饰全部追回,嫌犯抓获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2025-11-01 08:3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些年,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非常受欢迎。有些商家宣称“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小小一颗石头
2025-11-01 08:31:00
“多地女子因网上交友、遭情感诳诱后误入化妆品代理迷局”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已引起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四川、广东
2025-11-01 09:02: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
2025-11-01 09:43:00
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10月31日,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式暨“书香润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公益捐赠仪式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行
2025-11-01 09:45:00
新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 唐山籍作者榜上有名
河北新闻网讯(殷念慈)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唐山籍作者王树久的散文作品《拥抱栗树》榜上有名,该作品原载于《唐山文学》2024年第4期
2025-11-01 09:49:00
“老校长”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成为社区“金牌”调解员
大皖新闻讯 古稀年岁的叶文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变了个模样。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不爱游山玩水,却偏偏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2025-11-01 10:03: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①——《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1 10:05:00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技艺进校园,文港毛笔传文脉——张公镇社科普及周让毛笔“圈粉”青少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10月30日上午,张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特邀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
2025-11-01 10:06:00
11月1日,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网络交易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临近,为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11-01 11:06:00
石家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文晶晶、马文涛)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落下帷幕
2025-11-01 11:17:00
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 文化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为深入探寻客家文化根脉,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服务文化强国战略,2025年10月31日下午,“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会在西安举行
2025-11-01 14:21:00
中国网11月1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在境外学习、工作或者旅居期间,你是否曾遇到过不明身份人员的刻意接近?是否曾被情感拉拢或威逼利诱所困扰
2025-11-01 14:50:00
一座“冷门”城市,因为中国年轻人的分享走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举办中国、德国首映会。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2025-11-01 15:4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10月3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本届阳明心学大会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
2025-11-01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