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疫情新形势下,不同人群如何合理搭配营养?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2-12-22 09: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疫情新形势下,不同人群如何合理搭配营养?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疫情期间膳食指导

本报讯 (记者罗晨)疫情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已成为居民关注的热点之一。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期间膳食指导 专家给您十条建议》,就不同人群在疫情下的膳食搭配提出指导与建议。

一般人群 日常膳食应食物多样,每天要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食物,做到粗细搭配、荤素调配、深浅搭配、干稀搭配。每餐吃主食,适当增加全谷物和薯类的比例,包括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红薯、杂豆类等。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奶、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适量的动物肝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300克的蔬菜,200—350克的水果,多选应季、新鲜、深色蔬果。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过度节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清淡饮食,控制烹饪中油盐糖的使用,多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少油煎炸。主动足量饮水,推荐白水或茶水,成年人每天1500—1700毫升,必要时增加饮水量;不推荐喝含糖饮料,不推荐饮酒。可适当选择水果、生食蔬菜、奶制品、适量坚果作为零食,少选高盐、高油、高糖食物。积极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保证充足睡眠。

孕产妇 食物多样、食物种类尽可能增加,每天食物应包括谷薯类、新鲜蔬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每周至少食用两次水产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保障营养摄入但不过量。注意饮食卫生,采购新鲜卫生食材,勤洗手,生熟分开,推荐公筷公勺或分餐制。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推荐喝白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避免浓茶和咖啡,不食用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禁烟酒。冬季缺乏阳光或户外活动不足,可每天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10微克;注意叶酸和铁的补充,孕前每天补充400微克叶酸,持续3个月;孕期继续每天补充叶酸400微克;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可遵医嘱合理选择营养素补充剂加以补充。早孕反应严重者,可少量多餐,首选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适当活动身体,做好体重管理。疫情期间孕检时应做好自我防护,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如出现异常请遵医嘱。产妇分娩后应尽早开奶,坚持母乳喂养。产妇“坐月子”期间食物多样但不过量,无特殊食物禁忌,多喝汤水,但喝汤的同时要吃肉,不宜多喝油浓汤。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保证整个哺乳期营养充足和均衡,以持续进行母乳喂养。保持愉悦心情,充足睡眠,学会释放压力,避免焦虑。

儿童 食物种类丰富,每天12种及以上,每周25种及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奶类、豆类和坚果等,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五颜六色。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奶类、谷类食物。每天300—500克蔬菜,做到餐餐吃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虾、禽肉和瘦肉,少吃肥肉。食物烹调合理,多用蒸煮炖或凉拌,少用煎炸烤。少放油和盐,饮食清淡不油腻。足量饮水,首选白水,少量多次饮水。6—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毫升,11—13岁每天1100—1300毫升,14—17岁每天1200—1400毫升。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少在外就餐,少点外卖。饭前洗手,用公筷,不浪费食物。可以选择天然、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和坚果作为零食。少吃薯条、辣条、糖果等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购买包装食品时利用营养成分表,寻找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不吃过期和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做到吃动平衡,尽可能多户外活动,坚持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小时以上,如跑步、打球等。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幼儿和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老年人 高烧、服用药物会造成食欲不振,进餐次数、进食量减少,应积极自我鼓励,努力保持平时的进餐次数和进食量。坚持食物多样,包括谷薯、蔬菜、菌藻、蛋奶、水产、畜禽肉以及大豆、水果、坚果等不同种类的食物。制作细软食物,适应老年人的咀嚼、吞咽能力。保证每日进食的蔬菜量不少于300克,深色叶菜占1/2;选择蘑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增加蛋奶、水产、畜禽肉以及大豆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新鲜水果不少于200克,多选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猕猴桃、橘子、柚子、樱桃等水果。少量多次,主动足量饮水,每次100—200毫升,每天1500—2000毫升。进行适度营养补充。在进食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服用老年营养配方粉、蛋白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不饮酒,不听信夸大宣传。保持积极心态,进行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新冠病毒感染者 选择新鲜食材,杜绝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确保食物卫生安全,不接触活畜禽,同时肉、禽、蛋必须烧熟煮透。做到分餐和单独用餐;餐具应严格消毒,进餐前确保认真洗手,各人专勺、专筷。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居家患者,遵循平衡膳食准则,做到食物多样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性,安排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规律进食。食物应细软,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必要时制成流食、半流质或软食等。避免油炸、肥腻、甜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和调味品。根据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体重和活动状况,给予适宜的能量,尽量达到并维持健康体重,保持合理的体脂和腰围;保持适量身体活动;避免体重出现过快和过大的波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优选鱼、禽、蛋、瘦肉、奶类、大豆及其制品等。必要时可辅助服用蛋白质补充剂。尽量避免肥肉、烟熏和腌制等加工肉、动物油等摄入。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做到每餐有蔬菜,多选择深色蔬菜;做到每日有水果,避免用果汁代替鲜果。保证足量饮水,每日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规律饮水。尽量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避免饮酒。对食欲较差、进食普通膳食不足的患者及老年患者,可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采用口服营养补充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肠内营养等补充能量和各类营养素;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并加强营养治疗的监测和随访。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应同时遵循相关慢性疾病营养治疗的原则,并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和代谢特点,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22日03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10:13: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疫情,形势,人群,营养的资讯: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疫情当下风湿病患者如何应对周晓莉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风湿病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属于中高风险人群,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风湿病与免疫密切相关,随
2023-01-07 07:21:00
日照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倡议书
...大市民朋友们:2022年我们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现在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已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新冠还有风险
2023-01-07 23:47:00
人民网发起“农村防疫公益行动”
...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临近元旦和春节,随着人员流动性增加,城市疫情可能会
2022-12-28 18:30:00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市疾控中心专家: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应抓紧接种新冠疫苗本报1月4日讯(记者曾昭娴)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接种疫苗有多重要?哪些人群要重点接种疫苗?近日,海口市
2023-01-05 09:13:00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把握疫情防控形势 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吴文海督导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罗俊杰)近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文海带队深入乡镇,督导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2023-01-22 00:14:00
疫情何时进入常态?多位权威专家重磅发声!
...势迎来较大变化,我国防控政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当中。疫情何时进入常态?医疗资源挤兑会出现哪些情况?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张伯礼、梁万年、曾光、李侗曾等权威专家
2022-12-16 14:53:00
健康“豫”你一起迎新春丨老年人儿童的春节健康“锦囊”请查收
本文转自:大河网大河网讯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面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这个春节,疫情对于农村的考验将极其严峻。那么如何保护我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
2023-01-13 09:28:00
...自助”等方式,汇聚强大防疫力量,筑牢群防群控屏障。疫情防控,是每个人的责任。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是守护每个人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控制病
2023-01-19 08:28:00
...病的有效措施,佩戴口罩还是推荐的防护手段之一。而在疫情形势发生变化以后,戴口罩的原则也需要调整。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还特别发布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
2023-12-25 10:3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本草茶饮飘香武当,健康理念“圈粉”中外游客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当山景区内外,数家以“本草茶饮”为特色的体验店,以其独特的健康理念与清新口感
2025-10-07 17:40: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介入治疗技术怎么样?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手术与放化疗之外,微创、精准的介入治疗
2025-10-07 18:04:00
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中西汇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西方医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临床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
2025-10-07 18:05:00
素颜霜选对不浪费!五大高性价比品牌,学生党也能入
在日常美妆护理中,众多女性正受困于素颜霜选择难题:早八通勤想快速提亮却怕假面感;敏感肌换季泛红时,既想遮盖瑕疵又担忧成分刺激
2025-10-07 18:05:00
痔疮膏怎么选?2025年痔疮护理膏7款权威推荐:细分场景精准适配
《2025 中国肛周健康消费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痔疮患病人群突破 6.1 亿,25-50 岁群体占比 85%,细分场景痛点显著
2025-10-06 23:03:00
四川友谊医院: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更贴合实情的诊疗方案
针对肺癌、宫颈癌治疗“分期不同、需求各异”的痛点,四川友谊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多学科协作、尖端设备与个性化方案
2025-10-06 23:04:00
津力达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助力糖尿病的“防”与“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攀升,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
2025-10-06 23:06:00
节日餐桌鲜味足 时令蔬菜扎堆上市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养生美味上餐桌、“药食同源”受青睐、火锅食材花样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厦门各种秋季时令蔬菜丰富“菜篮子”
2025-10-06 08:50:00
节日饮食“三注意” 吃得开心又健康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国庆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欢聚好时光。无论外出就餐还是居家团聚,市疾控中心提醒:节日饮食“三注意”
2025-10-05 08:34:00
假期作息不规律 当心麦粒肿找上门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过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接诊量增多
2025-10-05 08:34:00
“火烧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别再纠结方的圆的!这个假期跟着美食游河北
“驴肉火烧必须是方的!”沧州球迷的呐喊声响彻沧州体育馆“地球可以是方的,但是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保定球迷则亮出巨型条幅坚定回应10月4日晚“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的赛场上球
2025-10-05 18:1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麻油月饼 老手艺做出年轻味
10月3日,张家口市裕兴长糕点店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师傅们正在制作麻油月饼。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来五包麻油月饼,每包里各种馅儿都来一个
2025-10-05 08:36:00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享美食也要有节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各大医院获悉,假期以来,各医院急诊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多尤为明显
2025-10-04 09:20:00
视频|孩子秋季腹泻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专家提醒:高油、生冷、高糖… 这些食物吃了会更严重
胶东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栾雪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饮食不当都可能让孩子拉肚子
2025-10-04 02:03:00
减什么肥?贵州这么多美食,吃饱再减!
谁说贵州只有山水?丝娃娃的酸辣、酸汤牛肉的鲜醇、羊肉粉的浓香、活油烙锅的焦脆……贵州美食特立独行,拒绝千篇一律。这个假期
2025-10-03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