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刘 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指出,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明确要求。
课程思政指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师在传授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相关联的思政价值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使之成为各类课程的价值引领,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进入新时代更好铸魂育人的重要理念和要求,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促进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立足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地方涉农高校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明确“强农兴农、知行合一”的育人指向,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四合”教育教学体系,已是现实之需、题中之义。
聚合力量打造课程师资主体。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保障源于师资,地方涉农高校要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的基础上,引入跨学科师资和社会力量,探索打造“专职+兼职+跨界”的课程思政全员师资。首先,要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按照专兼结合、校社联手的思路,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整合更多跨学科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等多条线力量,聘请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农业领域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等担任“校外导师”“实践导师”,充实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激发校政企社协同育人合力,统筹课程思政师资体系和参与主体。
融合元素凝炼课程思政内涵。推进课程思政应当坚持以内容载体整合为重点,在抓好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实现课程从“平面”向“立体”、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向,打造更多高水平融入思政元素的“金课”。首先,地方涉农高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农”情怀教育、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等内容与思政课、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拓展理论教学内容,贯穿本硕博全学段。其次,要使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同向同行、有机融合,有效联结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将“一懂两爱”“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成才动力,达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全要素、教育教学全方位。最后,要充分调动家校社等全社会力量和资源,从校园向社会延伸,由理论向实践拓展,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大棚温室等多维场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实践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整合资源建设课程实践平台。实践平台建设,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保障地方涉农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地方涉农高校要充分发挥在地化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统筹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系统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凸显模型建构新、样本收集全、案例收集快、教学资源丰、过程记录准等优势特点,构建集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方式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将学校涉农优势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校外科研基地、实训平台等打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农科教合作基地、科技小院、耕读教育基地等特色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助力科技兴农、产业兴村、乡村治理的实际行动中厚植知农爱农情怀、练就过硬本领。
联合方法构建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系统性特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要厘清课程思政属性特征和理念目标,从工作力量的聚合、资源平台的调配、运行评价的多元等方面,统筹协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动态评估机制。地方涉农高校要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下,聚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校内成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工作组,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多部门和院系协同,明确工作职责以及评估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评价机制;联动校外相关实习实践单位,引入第三方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情况、教育教学完成情况等,共同开展督导评估工作,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教师讲授满意度和学生学习参与度双向评价反馈,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构成;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师绩效考核、评奖评优和学生综合考评中,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多元全域评价的同时,正向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助力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和农业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SJB1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12: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