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月7日至8日,来自贵州各地不同村寨的工匠们汇集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贵阳戴蕴珊别墅,以“包容共续,创新传习”为宗旨的贵州乡土建筑传统技艺大赛时隔一年之后梅开二度。
本次大赛由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主办,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协办。自从6月23日贵州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网络启动报名,大赛组委会经过筛选,来自黎平、安顺、雷山、从江、镇远、六盘水、纳雍、遵义、贵阳九个地区的十位贵州匠师得以参与本次角逐。他们在一共一天半的时间里,通过小木作——窗花修补和大木作——箍头垂花柱两项比赛一决高下。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总建筑师罗德启,贵州美术馆书记陈顺祥,国家文物保护工程注册责任设计师、贵州省文物局专家库成员胡弘,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文博研究馆员、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40年的娄清和上承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越剑,组成本次大赛评审团。
经历了技能比拼和专家评审,来自安顺的工匠刘姚兵拔得头筹,来自镇远的工匠王顺怀和来自从江的工匠吴锦龙获得亚军。大赛还评出了三等奖三名和入围奖四名。
作为本次大赛承办方的贵州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越剑,也是贵州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的发起人。该工作营以“修复传习”为宗旨,成立迄今已12年,其“屯堡工作营”以每年修复一栋古建的形式,汇集中外古建修复志愿者,今年夏天参与“屯堡工作营”“兴仁工作营”进行古建修复的中法志愿者共达40位。
谈到本次乡土建筑传统技艺大赛和贵州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越剑认为“保老屋首先要保匠师”,匠师技艺的传习是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城乡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传统师承体系作为人才保障,老建筑的价值在匠师的修缮中展现传统自然法则与建筑智慧。本次参赛者的年纪从六七十岁的老工匠到20岁上下的年轻人不等,正是为了体现传习的宗旨。
大赛在贵阳戴蕴珊别墅举行。恰逢今年是戴公馆建成百年纪念,作为贵阳市文保单位的五大民国建筑之一,该建筑见证了贵阳城市发展百年钩沉,在这里举办传统技艺大赛正是对文物活态利用的生动案例,“让建筑遗产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越剑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王子琪
二审/赵相康
三审/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