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18:15:00 来源:史说新语

匈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大篇章的种族,自战国时代起就一直是威胁中原王朝的不稳定因素,为何却在汉朝之后却像人间蒸发一般,从史书上彻底消失了?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据现代学者考究,当年匈奴被汉朝击败后,不得不向西迁徙,有的来到了如今的中亚地区,在那里扎根发芽,还有达到了欧洲,与当地人通婚繁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安徽的一座大山里,生活着一支匈奴后裔,他们在这里隐居数百年,至今依旧保留着祖先的习俗,他们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匈奴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司马迁记载的具体时间是秦惠文王七年,即公元前318年,当时的匈奴就已经是威胁中原各国的因素之一。

因为匈奴的居住地位于燕国以北,即今天的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在古代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荒凉之地,因此匈奴人为了抢夺中原优渥的土地资源,而大举入侵中原王朝。

此后的秦、汉两朝,都与匈奴连年作战,特别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几十年,耗费国力历经百次征战,终于将匈奴击溃,一举消除了这股北方的最大威胁。

匈奴被击溃之后,内部分裂形成了多股势力,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选择一路向西迁徙,有的则选择融入了汉朝,和汉族通婚,还有的则隐居起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向西迁徙的分支,抵达中亚和地中海一带,在和当地的居民通婚后,他们的后代已经不再具有匈奴人的特征,匈奴的习俗也在代代繁衍中被抛弃。

融入汉族的匈奴同样如此,毕竟汉朝统治下的江山,是不允许有匈奴文化存在的,他们只能丢掉祖辈的习俗和过往的一切,彻底融入汉族之中。

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后,这些人的匈奴血脉已经被稀释到所剩无几,已经是完全的汉人了。

而另外的分支,则选择隐居起来,他们大都进入深山老林,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对外界一无所知,是名副其实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发现于安徽的这支匈奴后裔,便是当初选择隐居起来的那支匈奴的后裔,他们的祖辈在深山隐居多年,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选择建立村落,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时隔千年后依然如此。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这个村落的名字为“金家村”,它坐落在安徽池州东至县的大山之中,在2004年之前,这里还不为外界所熟悉,只有周围地区的人才知道他们的存在,直到当地在这里修建了公路后,才使得这座村落得以走向大众视野。

在此之前,金家村在附近居民的口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村落,因为他们对于金家村从何而来、祖上是什么人一无所知,就连金家村的村民都对此避而不谈,这也为金家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004年公路修通后,当地政府来到金家村调查,在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里的村民,居然是匈奴的后裔,而且村子里的祠堂建筑,具有鲜明的异族风格。

专家发现这座祠堂的立柱柱础是马蹄形,而且屋顶的横梁是一把指向天空的弓箭状,这与汉民族的习俗,以及池州当地的民俗格格不入,显然是少数民族的风格特征,且根据族长介绍,这所祠堂建立于明万历年间,和那本族谱是同时诞生的,距今已经近五百年。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就在专家为此感到迷惑的同时,一位老人拿出的族谱,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份族谱上面记载了金家村从明朝万历年间到现在的全部族人,而在族谱的第一页上,写着这样的一行字:祖先系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

专家还发现,在这座祠堂里,供奉着金日磾和部分知名后裔,这与族谱上的记载完全符合,这就印证了族谱上的记载的真实性,说明金家村的后裔就是匈奴的后裔。

金日磾是匈奴分裂后形成的南匈奴太子,后来归顺汉朝,被赐姓为金,这也是为何这里的后裔都姓金和村名为“金家村”的原因。

但是按照历史记载,金日磾的后裔并不生活在安徽,为何这支后裔会出现在安徽的大山里?

有史学家推测,这或许是因为金日磾的儿子金赏是霍光的女婿,汉宣帝时期霍家被灭后,金赏交出了妻子而免于连坐。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但他为了保住后代,便让他的子孙迁徙到他地居住,其中的一支来到了这里,并在此处扎根繁衍,形成了如今的金家村。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金赏并没有让子孙迁徙,而是在后世的战乱中,因躲避战乱而四处流离,最终在唐朝末期时,其中的一个分支来到了池州,看到这里多山易守难攻,便在这里生根发芽。

无论是那种说法,但都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金家村的村民们,确实是当年匈奴的后裔,自唐末起,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度过了1000余年。

为了避免自己的身世惹人争议,这支分支决定隐瞒来历,只在族中流传,后世子孙也代代遵守,将这一秘密深埋心中,直到2004年才被发觉。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金家村的消息传开后,这里立刻成为了研究匈奴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因为这里的居民,还保留着匈奴的习俗,比如身着胡服、保留着“妻后母”的制度。

“妻后母”的意思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妃子为妻,但不能娶生母,族人去世后,他的兄弟可以娶他的妻子。

这样的制度在金家村被发现时,依然有不少人家保留,而这是独属于匈奴的习俗,更加印证了金家村村民为匈奴后裔。

我们现存的关于匈奴文化的史料,最晚也不过是在南北朝时期,因此金家村的意义,对于研究匈奴文化的意义不言而喻。

2004年,安徽山中发现匈奴部落,隐居数百年,现依旧保留祖先习俗

如今,金家村的村民们,再也不用将秘密深藏心间,这里也彻底成为了一个现代村落,从起初的封闭落后到如今的开放先进,金家村可以说迎来了一次新生,也有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为金家村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这座千年古村注入了新的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一村庄全是匈奴后裔,一问村寨情况村民立马变脸,这是为啥?
...,普查人员发现,这里的村民几乎全都姓“金”,并且是匈奴后裔。原本风景如画的金家寨,隐藏着与中原历史紧密相连的古老故事,从匈奴的辉煌到南迁隐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块牌位都见证了
2024-12-09 23:54:00
安徽金家村都是匈奴后裔,一问村寨情况,村民立马就变脸,为啥?
...一段跨越千年的惊人历史。金家村的村民们,竟然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草原劲风:匈奴与汉朝的世纪较量要了解金家村的来历,我们必须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北方草原
2024-08-13 12:37:00
土耳其为何将匈奴奉为先祖
...REATANCESTORSFORCEDTHEGREATCHINESEBUILDTHEGREATWALL),开宗明义地把匈奴人(而不是突厥)列为自己的祖先
2024-05-11 20:26:00
探寻匈奴婚俗的起源,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背后原因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盘踞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并且通过不断兼并和侵占,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甚至曾一度可以和中原政权抗衡。可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不断和中原王朝
2023-09-08 00:10:00
认匈奴为祖,被唐朝击败西迁,沙俄笑其欧洲病夫的国家是谁
...成的历史仪仗队,分别代表着其历史上的16个强大帝国:匈奴、突厥……奥斯曼帝国。在其建军纪念日的宣传片中,更是将陆军的建军年代上溯到了匈奴冒顿单于时期。 土耳其真的源自匈奴吗
2023-01-03 19:31:00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人是夏后氏后代,有什么证明?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第一句话就交待了匈奴人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代,他的名字叫淳维。夏后氏是夏朝王族的姓氏,大禹
2023-07-08 05:31:00
...一,南迁:从大兴安岭到阴山根据《史记》记载,东胡被匈奴击溃后,其残余势力分裂为了两支:一支退守乌桓山,为乌桓人;另一支退守鲜卑山,为鲜卑人。西汉时,鲜卑弱小,和汉朝没有接触,
2024-04-29 21:39:00
为何中国人从不讲究血统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外来民族入侵或统治过中原地区,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这些民族在征服或被征服后,都与汉族发生了大量的通婚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或社会阶
2023-10-29 20:01:00
若你的小脚趾有2瓣趾甲,或许不是纯正汉人,而是这一种族的后裔
...亡:曾与中原各朝对峙】 在汉朝那时候,中原北方主要是匈奴等游牧民族说了算。汉朝瞅准匈奴内部闹乱子的机会,把匈奴打得大败,让匈奴散了架。这里边有个分裂出来的部落,那就是鲜卑人
2024-08-25 1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