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鲜卑代国曲折的汉化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鲜卑族,原本是中国历史上活动在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民族。可到了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已经越过了长城,闯入了中原,成为了“五胡乱华”的主角。鲜卑的南迁,经历了几百年,这段历史波澜壮阔,堪称史诗。在这个过程中,拓跋鲜卑不断汉化,最终融入了汉族大家庭。但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段曲折的道路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一,南迁:从大兴安岭到阴山

根据《史记》记载,东胡被匈奴击溃后,其残余势力分裂为了两支:一支退守乌桓山,为乌桓人;另一支退守鲜卑山,为鲜卑人。西汉时,鲜卑弱小,和汉朝没有接触,因而没有相关记载。直到东汉时期,鲜卑强大起来,汉人才对鲜卑有了较多的认识。

鲜卑山是哪里呢?历史上的学者争论不已。1980年,考古学者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的祝文,一共201字,书写的是北魏祭祖和对鲜卑祖先的歌颂。结合《魏书》,人们得知这是443年太武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到鲜卑祖先居住的石室祭祖留下的,石壁上的铭文几乎和《魏书》的记载一模一样。可见,鲜卑祖先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

嘎仙洞的铭文

在锡伯语中,“嘎仙”为“部落、故乡”的意思,在鄂伦春语中则是“猎民之山”之意。

拓跋鲜卑在嘎仙洞一带生活了五代后,逐渐南迁到了“大泽”,也就是呼伦湖和贝尔湖一带。《乌桓和鲜卑》的作者马长寿认为拓跋氏南迁的时间是东汉初期,恰在这时候,汉朝和鲜卑有了联系。在呼伦贝尔市发现了许多鲜卑古墓群,这便是鲜卑定居“大泽”的证明。

为何鲜卑会在东汉初期南迁呢?从东汉开始,中国进入了600年的寒冷期。在这一段时间,漠北高原的匈奴因为干冷,导致牲畜大量死亡,瘟疫流行,以至于赤地千里。在寒冷时期,牧场南移,北方的民族就会不断南迁或者西迁。由于寒冷,大兴安岭北部的气候接近西伯利亚,鲜卑人于是选择南迁到了相对温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undefined

鲜卑南迁地图

拓跋鲜卑在呼伦贝尔一带大约生活了100多年,共八代人。拓跋氏拥有了广阔的草原,于是部族不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到了东汉中期,拓跋氏已经有了九十九姓,其首领拓跋邻将部落改组为了八大部落。

经过改组后,拓跋邻带领拓跋氏再次南迁到河套平原一带,占据了匈奴故地。而南匈奴为了避鲜卑锋芒则选择了进一步南迁到山西、陕西一带,没有内迁的匈奴人就融入了拓跋鲜卑。拓跋鲜卑吸收了大量的匈奴部落,出现了“鲜卑父匈奴母”的混血状态。

156年,檀石槐曾统一鲜卑各部,并将鲜卑分为了三部分:东部鲜卑生活在辽河流域,是慕容鲜卑的前身;中部鲜卑为檀石槐的部落,位于河北北部一带;拓跋氏属于西部鲜卑。阴山一带林木茂密,水草丰美,拓跋氏在此不断繁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鲜卑汗国地图

可是檀石槐去世后,鲜卑汗国分裂,各部征战不断。其中东部鲜卑最强,他们和汉末的军阀联系密切。而拓跋氏则在战乱中遭遇重创。于是拓跋氏不得不再次迁徙……

二,沙漠汗之死:拓跋汉化的第一次挫折

220年,拓跋鲜卑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首领——拓跋力微即位。这一年,西部鲜卑首领就带领大军杀到漠南,拓跋氏的牧场被强占,拓跋鲜卑的部落被冲散,拓跋力微只好带领族人投靠没鹿回部,在一个叫做长川的地方暂时定居下来。而拓跋力微的异母长兄匹孤则带领部分族人迁徙到了河西,建立了南凉王国。

拓跋力微之雕像

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离散的部落逐渐回归,拓跋鲜卑开始恢复了元气。248年,没鹿回部的首领窦宾去世,拓跋力微趁机兼并了没鹿回部,从此拥有了20万的兵力,成为了塞北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恰在此时,强盛一时的轲比能部落联盟也因为曹魏的进攻为瓦解,这个拓跋氏的崛起提供了绝佳机会。258年,拓跋力微决定东迁盛乐(和林格尔),在此举行祭天活动,举办了部落联盟大会,附近的许多鲜卑部落都参与会盟,从此一个新的拓跋联盟也就是建立起来了。拓跋力微规定以后的联盟首领都必须要从拓跋氏中选出,这实际就是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拓跋鲜卑国家初步形成。

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

此时的拓跋氏联盟除了“帝室十姓”之外,还有七十五姓,其中非鲜卑姓氏的就有三十一姓,自于匈奴的有六姓,来自于丁零的有九姓,来自于其他部族的有七姓。可见这时候的拓跋氏联盟是一个以鲜卑为主体,融合多个民族的新联盟。

部落联盟建立后,拓跋力微审时度势,和曹魏建立了外交关系。拓跋力微派遣自己的儿子沙漠汗入质于洛阳,于是两国的互市贸易发展起来,“聘问交市,往来不绝”,“魏人奉遗金帛缯絮,岁以万计”。沙漠汗在洛阳久居多年,逐渐受到汉风侵染,“风彩被服,同于南夏”。

鲜卑代国世系

275年,拓跋力微年事已高,请求西晋放沙漠汗回漠南即位。于是沙漠汗结束了14年的入质生活,在西晋大军的护送下一路北上。沙漠汗身高八尺,英俊魁梧,其人格颇具魅力,连朝中达官贵族多与之交往。而西晋的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卫瓘担心沙漠汗回归后会成为西晋的大患,于是以黄金丝绸贿赂鲜卑各部贵族,挑拨离间。而鲜卑贵族也担心沙漠汗回来后会“变易旧俗”,走汉化道路,于是将沙漠汗刺杀于北返途中。

就这样,拓跋鲜卑的第一次汉化尝试就遭遇挫折。

三,幽并士人和鲜卑汉化的第二次失败

沙漠汗被杀后,拓跋力微忧郁而死,拓跋鲜卑出现了十多年的内乱。直到295年,拓跋禄官再次统一了拓跋鲜卑,他效仿檀石槐,将国家分为了东中西三部:自己居住在上谷,亲统东部,并总领汗国,拓跋猗迤(沙漠汗之子)居代郡,统领中部,拓跋猗卢居盛乐,统领西路。

此时晋武帝已经去世,西晋的“太康之治”已经结束,西晋出现贾后专权,开始走向内乱和衰落。这种条件,给拓跋鲜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绝佳的地缘机会。统领中部的拓跋猗卢便趁机袭击并州,出击匈奴、乌桓。307年,拓跋禄官去世,拓跋猗卢继位,此时的拓跋鲜卑“财畜富贵,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此时,西晋内乱,大量的汉人逃亡漠南,而拓跋猗卢也将征服的民众大量迁徙到云中、五原、朔方。于是,漠南地区再次出现了民族杂糅相处的局面。鲜卑和汉人长期相处,必定会受到汉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影响。

鲜卑归义侯金印

当时投靠拓跋鲜卑的汉人,不少是有文化的幽并士族。其中最重要的是代人卫操,他曾经是西晋的幽州刺史卫瓘的门将。在拓跋力微去世后,他带领宗室乡亲等数十人投奔拓跋鲜卑。拓跋猗迤重用卫操,“以为辅相,任以国事”。西晋大乱之际,卫操提出招纳汉人,并以匡助晋室的旗号出兵中原。

在卫操的游说下,拓跋猗卢和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刘琨结交,并出兵进攻刘渊、石勒,西晋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极力拉拢这个塞外强援。310年,拓跋猗卢被封为大单于、代公,还从西晋获得了马邑、阴馆、楼烦、繁畴、崞五县。

拓跋猗卢雕像

鲜卑接受中原王朝“王”的封号,意义深远。这标志着鲜卑开始纳入中原的宗藩体系,也标志着鲜卑代国的自此创立。封王之后,拓跋猗卢为建立一套官僚系统,就邀请更多的幽并士人到漠南,参与其政权的建设。

大量的幽并士人涌入漠南,加速了拓跋鲜卑的汉化速度。在政治上,幽并士人将魏晋制度带到了漠北,于是代国出现了和传统部落体制平行的一套中原体制。313年,猗卢以盛乐为北都,以修故平城为南都,北都主要管辖鲜卑等游牧部落,南都主要管辖汉人城郭,这项政策和后来契丹族推行的“南北院”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在文化观念上,幽并士人将华夏同源的思想带到了拓跋氏,拓跋鲜卑贵族为了能够顺利入主中原,也自称“轩辕之苗裔”。这种华夏认同的思想,正是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基础。

幽并士人虽然以文人为主,但他们多深居北方,对武功战事多有了解,有骑战习俗,皆骁勇善战。他们到来后,自然得到了猗卢的重视。幽并士人将中原的集权体制带到漠南,自然也加速了代国集权国家的建立。猗卢得到幽并士人支持后,就意图改变鲜卑部落联盟的现状,试图颁布明刑峻法,以加强自己的权威。

然而,鲜卑贵族早已习惯相对自由的部落联盟状态,他们对集权体制十分厌恶。316年,鲜卑爆发内乱,猗卢被贵族所杀。幽并士人为了躲避鲜卑贵族仇杀,多回到并州,投奔了刘琨。

此后的一段时间,鲜卑传统势力掌权,拓跋鲜卑放弃了代王的称号,并拒绝和西晋联盟。拓跋鲜卑的第二次汉化尝试又遭失败。

此后,拓跋鲜卑再次陷入了内乱之中,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走出这段混乱期的呢?

四,鲜卑代国的重建,为北魏汉化奠定了基础

猗卢被杀后的二十一年中,拓跋鲜卑出现了六次单于易位,其中四次是政变发生,可见鲜卑内部的斗争已经达到而来不可调和的地步。而慕容鲜卑、后赵则趁机进攻拓跋氏,使拓跋氏国无宁日。337年,鲜卑单于翳槐在临死前留下遗嘱:“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拓跋什翼犍成为了拓跋鲜卑复兴的希望。他不到10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后赵的首都襄国担任人质,对中原体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后赵政权拉拢北方士人,推行九品中正制,建立学校,崇尚儒学,这些都给什翼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翳槐认为什翼犍久居中原,能够得到后赵的支持,只有得到了后赵的强力支持,才能稳住局面,抵御外族的入侵。

不过,翳槐的建议也遭到了拓跋鲜卑贵族的反对,他们想故技重施,试图在什翼犍北返的途中将之杀害。然而,什翼犍已经得到了后赵武力支持,拓跋贵族没有下手的机会。338年,什翼犍在后赵大军的护送下成功返回漠南,许多部落望风归附,史称:“众复附之,号上洛公,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

有了众多部落的拥护,什翼犍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他仿照魏晋制度建立了官僚体系,重用汉人。其中代郡人许谦重用最突出,他被封为上宾,并参决国事,为代国官僚机构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什翼犍为汉化道路能够持续下去,便让自己的子孙学习儒家经典,让他们从小接受汉文化。

什翼犍“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并首次仿照中原制度建立了年号。他颁布法律,建立了集权体制,“犯大逆者,亲族男女无少长皆斩”。340年,他不顾鲜卑贵族的阻拦,将盛乐确立为了代国都城,并营建宫室,使得鲜卑代国终于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中心。

盛乐复原图

为了安定秩序,什翼犍选择和慕容鲜卑的燕国联姻,于是来自于东部的边患暂时消失。经过短暂的恢复,代国“法令明白,百姓晏然”,境内的牧业、农业、商业都发展起来。随后,拓跋什翼犍开始了四处扩张,他击败了高车、铁弗匈奴等部,“东自濊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

正当代国在漠南崛起之时,前秦崛起,开始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376年,代国最终被前秦所吞并,一个新兴的政权就此中断了。不过,代国打下的汉化基础并未中断。386年,拓跋珪在漠南重建代国,并继续向着汉化的脚步迈进。

鲜卑代国在历史上虽然显得短暂,但是历史地位却不可忽视。鲜卑代国的几代君主在艰难险恶的斗争中选择汉化之路,极力摆脱过去松散的联盟状态,才使得代国逐渐在十六国中崛起,而后的北魏才能一统中原。而鲜卑代国的汉化政策,为北魏的统一做好了准备,也为北魏的全面汉化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传奇的鲜卑首领拓跋力微
这一年,鲜卑首领拓跋力微去世。拓跋力微(174—277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的出生很有传奇色彩。拓跋力微的祖父拓跋邻继立为鲜卑索头部首领
2022-12-24 10:50:00
...微(174年—277年),约当中国三国时期至西晋初年的索头部鲜卑族领袖,约在200年继任,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称北魏始祖。其父为前任首领拓跋诘汾,其兄为十六国时期南凉
2023-03-06 22:06:00
北魏王朝:草原霸主的崛起与深远影响
...朝那会儿说起。话说在汉朝的时候,北方生活着一个叫做鲜卑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在鲜卑族当中,有一个叫做拓跋的部落,常年生活在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这个拓跋部落,就是北魏政权
2024-05-06 20:13:00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东北的一支强悍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北方曾经出现过匈奴、突厥、回,鹘、吐蕃等游牧民族,但如果论影响力,那一定是鲜卑最大。可以这样说“一部
2024-04-29 21:04:00
他是历史上最倒霉的太子,只因用弹弓打下一只飞鸟就被皇帝杀掉
...。这位太子叫拓跋沙漠汗,拓跋是姓,沙漠汗是名。他是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的长子,是部落的王位继承人,按照汉人的称呼就是太子。拓跋力微不出名,但他的后代却名气极大,是大名鼎鼎的
2022-12-30 21:22:00
北魏终结了十六国乱世,也终结了关中时代
...者是北魏。1.隐藏也罢、隐忍也罢,一切都是为了生存。鲜卑拓跋部,部众稀散、地处边远,因此实力较弱。而且这种弱势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多代。即便平城建国,拓跋鲜卑也不敢大开大合地争霸
2024-04-25 22:32:00
浅谈北魏的汉化与迁都
...汉化的过程以及至孝文帝迁都洛阳。早期拓跋推寅带领着鲜卑部落与匈奴开始通婚,慢慢走出了落后的局面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后来又与其它部落不断通婚,可见早期的鲜卑有着极大的开放性。
2023-02-20 14:52:00
北族风云系列之四·由传说到史实突厥崛起的路径勾勒
...政权。早在公元四世纪,地球气候转寒,原居住在漠北的鲜卑人大举进入南方的中国,在"五胡乱华"的时期,鲜卑人成功从"十六国"的血淖中杀出,建立起来一个叫做北魏的中原政权(具体参见
2024-02-29 13:17:00
...》《宋史》持有该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党项拓跋氏就是鲜卑拓跋氏之后,是鲜卑拓跋氏西迁到青海,融入到了羌族之中,《元和姓纂》《辽史》《金史》认同此观点。鲜卑拓跋说的主要依据是唐朝
2024-04-29 21: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