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暑期旅游热潮涌动,在避暑消夏与文化研学交织的浪潮中,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贵州美术馆、贵州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凭借特色展览、创新活动与贴心服务,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成为热门打卡地。
小观众认真观看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
8月15日一早,贵州省博物馆外排起长龙,等待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馆内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以3个展厅、六个篇章系统展陈贵州从旧石器时代至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镇馆之宝兴义汉墓出土的铜车马、遵义杨氏土司墓金凤冠、宋代鹭鸟纹蜡染百褶裙等,成为游客必看展品。
除了主题展外,当天开展的《华夏同御侮 黔山续文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化·文物·文献展》,通过171件文物与190张图片,讲述抗战时期西迁至贵州的学校、文化机构与当地社会的合作历程,向观众展示了贵州在守护中华文脉中的贡献。
贵州省博物馆大厅内满是游客。
为提升观展体验,博物馆每周六延长开放时间至21:00,还提供数字导览、语音讲解等多元化服务,让观众深入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暑期以来,贵州省博物馆每日接待游客量均在1万人次以上,高峰时可达2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居多。截至目前,贵州省博物馆今年参观总人数达到160万人次。
贵州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强表示,希望通过丰富的展览与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贵州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让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贵州被誉为“古生物王国”,这一相关内容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展示得尤为精彩,馆内3.1万件地质标本中,海百合化石、梁氏关岭鱼龙化石等镇馆之宝,让游客仿佛穿越至远古海洋世界。
走进化石修复体验区,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化石细节,亲手参与修复工作,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今年暑假,该博物馆推出“地质+文化+科技”主题科普研学活动,涵盖公益观影、非遗手作等,并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合作,推出三叠纪化石群研学旅游路线,让游客深度体验贵州地质文化。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预约天天爆满,成为暑期亲子游的热门选择。6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七成,平均日接待游客量超1万人次。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游人如织。
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内,贵州民族服饰、银饰、节庆文化等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多元多彩的民族文化让观众印象深刻;贵州美术馆则推出“山河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等展览,吸粉无数。
作为红色教育重要基地,遵义会议纪念馆暑期接待游客超111万人次,夜间开放时段接待量达15万人次。VR展区《转折·从头越》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重温长征历史。馆内增设志愿者服务、免费寄存行李等措施,大幅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
“贵州文化缤纷多彩。”广东游客江城带着孩子将贵阳市内的各大文化场馆游了一遍,在他看来,凉爽的天气配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他们的贵州之行收获满满。
7月12日至8月31日,“黔凉为伴 爽阅书香”第二届避暑季阅读推广活动在全省图书馆开展,活动以贵州省图书馆北馆、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主会场,联合全省9个市(州)图书馆和数十个县级图书馆,推出300余场集阅读、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让读者和游客“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感受“阅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这个暑期,贵州公共文化场馆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书写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公共文化场馆通过特色展览、创新活动与贴心服务,成功将“文博热”“文化热”转化为文旅融合新动能。未来,贵州将继续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区域联动,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相康
编辑/王子琪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5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