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手下的重要谋士是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8: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丞相李斯功不可没,李斯为秦始皇制定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战策。

我们都知道,李斯只是一个文官,文官出出主意动动嘴还行,要想让李斯上阵指挥有点强人所难。

李斯

秦始皇是一国之君,要坐镇后方统筹全局,脱不开身,再说也不能让皇上亲自上阵吧?

如果没有一个阵前指挥官,再好的战策也只能停留在竹简上。

这时秦始皇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著名的军事家尉缭横空出世。他很好地执行了李斯的“远交近攻”的战策,同时在军队中灌输自己的军事思想,教育士兵遵守战争规则:

“什么样的人该杀,什么样的人不敢杀,要进行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尉缭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性,秦国军队在这种思想武装下,战无不胜,最终横扫六合。

传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门生,其所著的奇书《尉缭子》,在古代被列为军事学名著,兵家的教科书。和《太公兵法》、《孙子》、《吴子》《司马法》等,被后人称之为《武经七书》。

然而,就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论功行赏的时候,立下不世之功的尉缭却悄然而去。尉缭为什么不告而别?他最终的下落如何?

尉缭其人其事

尉缭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

尉缭最初是魏国魏惠王的幕僚,因此当时叫魏缭。魏惠王经常请教他军事方面的知识,魏缭熟读兵法,精通六韬三略,深受魏惠王的赏识。

转眼到了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秦国在秦始皇的治理下实力远超魏国,颠覆了之前秦国是魏国小弟的格局。

魏惠王感到了危机,为了和秦国联盟,于是派魏缭出使秦国。魏缭来到秦国拜见了秦始皇,二人坐下来进行了一番交谈。

实际是秦始皇想试探一下尉缭有多大的才能,看看魏国有没有人才。秦始皇在观察尉缭,尉缭也在观察秦始皇,两人在心理上进行了一番搏杀。

秦始皇开口问道:“全国一片混战,先生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

尉缭稍作思索道:“君上,依我看来,战争不过有两种”。

秦始皇道:“先生请讲”。

“一种是正义战争,一种是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会得到百姓的支持,非正义战争会失去民心。”尉缭徐徐道来。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祸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总之尉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行不义之战”。

随后魏缭列举了12条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告诉秦王,如果行正确的办法就会取胜,采取错误的办法就会失败。两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很强烈的说服力。

二人从早上,不知不觉交谈到了黄昏。魏缭之于嬴政,好比是姜子牙遇到了周文王、刘备遇到了孔明。

吃罢晚饭,二人接着探讨。

秦王接着问:“如何治军,先生有何高见?”

魏缭道:“将士同心,其力断金,将帅与士卒之间,就好比大脑和四肢一样,要想协调,必须同心。将帅和士兵要同甘共苦,制定严明的纪律,将帅以赏罚监督执行,军队则战无不胜。

治军必须先立法制,并严格执行,才能整齐统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坚阵敢攻,天下莫能当其战!

秦始皇听罢不住地点头,对魏缭崇拜如滔滔江水,脱口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只恨无缘早结识先生”。

秦始皇话中有话,意思是说,如果我早认识先生,统一六国早就完成了。

此时秦始皇心中暗想:“绝不能再让魏缭回国了,这个人才我要定了”。

夜已深,二人同榻抵足而眠。

天还没放亮,秦始皇匆匆起床梳洗一番,急忙找到了李斯,商量如何留住魏缭。

史书没有记载秦始皇和李斯用的什么办法留住了魏缭,无非不排除这两种情况:一是威胁魏惠王,二是贿赂魏惠王。

按当时秦国的实力,威胁魏惠王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魏惠王让魏缭回国,那么接下来秦国就会攻魏。

当初秦始皇为了得到韩国公子韩非就是用的这种办法,可惜韩非入秦后,李斯嫉妒韩非的才能,毒死了韩非。

当然也有种说法是韩非为了保存韩国,反对秦始皇的“远交近攻”政策,最后被秦始皇赐死了。

不管怎么说,韩非这个人才没留住。

现在魏缭到了秦国,绝不能再放他走,这是秦始皇当时的内心想法。

不管用什么办法,反正魏缭留在了秦国,被秦始皇任为国尉(相当于秦军的一把手),从此魏缭改名为尉缭。

尉缭为何飘然而去?

说实话,尉缭并不想留在秦国为秦始皇效力,之所以留下来是迫不得已,自己回国的路早被秦始皇和李斯堵死了。

原来尉缭是鬼谷子的门生,得师傅的真传,不但在军事上排兵布阵独树一帜,而且把师傅的相面术继承了。

在看到秦始皇的第一眼,尉缭从秦始皇的面相上读出了一些信息。按照相书,尉缭看出秦始皇这个人寡恩,也就是用着人时能够礼贤下士,等用完后一脚踢开。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秦王长着马蜂一样的长鼻子,猛禽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少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礼贤下士,得志的时候也能轻易吃人。

说白了就是能和他共苦,不能和他共富贵。

尉缭早就看出了秦始皇的为人,迫不得已留下为他效力,等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扫六合,尉缭觉得不能再留在秦始皇身边了,于是在庆功宴上飘然而去。

说实话,这就是尉缭的聪明之处,你看后来的张良就和他一样,在刘邦取得胜利以后隐居深山,韩信则不识时务,留在了刘邦身边,最后被杀了。

李斯就没有尉缭聪明,李斯贪恋权势,最后被赵高腰斩灭三族。

尉缭飘然而去,他去哪里了?

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人们猜测,尉缭有可能隐居到了云梦山中,跟随师傅鬼谷子修仙去了。

也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门生中,除徐福之外善终的弟子,这得益于尉缭不施阴招的思想,都说春秋无义战,然而尉缭却始终坚持正义的战争,你看他的许多师兄弟都没好死,比如孙膑、庞涓、韩信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六国统一背后的英雄:秦国六大名臣的传奇人生
...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直至秦始皇统治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秦国能够吞并六国,与秦国的君主有密不可分
2024-05-02 15:37:00
秦始皇消灭六国的历史规律
秦始皇消灭六国的历史过程,貌似一帆风顺: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灭了韩国;秦始皇二十二年,灭了魏国;秦始皇二十四年,灭了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灭了赵国,灭了燕国;秦始皇二十六年
2023-08-03 15:25:00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和李斯,谁对秦国贡献最大
...,就是秦庄襄王,赵姬也成了王后。赵姬生下的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在位3年,去世后嬴政继位。可以这么说,秦始皇嬴政的出生和嬴子楚坐上皇位,都是吕不韦的一手安排,他对秦国最
2024-04-30 22:49:00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力和军事实力,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政权,自号为“始皇帝”,用来彰显自己前无古人的壮举。同时废除谥号,禁止后人议论自己,并希望皇位能
2023-09-03 23:37:00
为什么说秦朝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艰难呢
...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开国皇帝嬴政被尊称为秦始皇。然而,秦朝的建立并非仅仅是秦始皇一人的功绩,而是凝聚了几百年努力的结果。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到战国时期的秦孝公,秦国的
2024-05-03 19:02:00
秦国君主都任用了哪些人才?为何秦国能留住人才?
...员名将,蒙骜一生经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四世,秦庄襄王时期,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二城,秦国因此设置三川郡。蒙骜攻魏夺取37座城池,后被五国联军击败,秦始皇
2023-07-07 10:50:00
秦始皇24—29岁期间在做什么?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位皇帝,千年的帝制由他建立,第一次大一统的文化圈也是由他奠定,如果没有秦始皇,也许中华距离第一次统一还有着很长的时间。都知道秦始皇千古霸业的第一
2024-01-10 17:21:00
...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逐渐受秦始皇重用,历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和后续一系列改革。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逝
2024-06-08 08:58:00
秦国历史上最重视人才的一个国家
...远交近攻”策略,这也成为秦国对外的政治战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外交原则而实施的。五、秦庄襄王时期秦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虽然在位仅三年,但秦庄襄王神奇地
2023-08-27 06: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